共同缔造绘就武汉黄陂“和美乡村”新图景【4】
黄陂,武汉市耕地面积最大、农村人口最多、行政村最多的新城区,现有18个3A级以上景区,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木兰大道为主轴的116公里“一主两翼”美丽乡村示范带,有3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3个全国文明村、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个全国红色美丽村庄。
近年来,武汉市黄陂区将共同缔造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抢抓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区契机,大力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汇聚多方力量参与,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建强“农村片区联合党委” 织密共同缔造组织体系
“一花独放不是春,一树独立不成林。”
黄陂区每个街道平均管辖40多个行政村。针对村庄多、分布广、精细化服务难度大的痛点,在街道党工委与村党支部之间设立片区联合党委,打造街与村之间强有力的纽带和工作服务平台。全区设立118个片区联合党委,每个片区联合党委下辖4-6个村党支部,由街道班子成员兼任片区联合党委书记,推动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相关做法在全市推广。
今年以来,黄陂区专门出台《农村片区联合党委工作规程》,进一步推动片区联合党委规范化、有效化运行。探索在中心村设立片区联合党委办公室,实行联席会议制度,一周一碰头、一月一商议,组织区域内村、企业、单位、村民共谋发展事项,做到组织共建、难题共解、资源共用、产业共兴、治理共抓。同时,建设片区乡村振兴服务站,推动文旅、商务、科技、农业等职能部门服务资源下沉,丰富电商培训、农技辅导、金融便民等服务功能,打造一站式乡村振兴服务平台,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姚家集街杜堂村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和黄陂全域旅游契机,以“四季赏花”为主题,打造4A级木兰花乡景区。“一村富,不算富;共同富,才是真的富”。姚家集街以杜堂村为中心村,组建杜堂片区联合党委,通过片区联合党委引领作用,推动片区以强带弱、抱团发展,其中杜堂村主打旅游,打造“木兰不夜城”,成为武汉夜游新地标;周边崇杰村主打康养,下乡市民在村租一套房屋养老,可免费获得2分菜地,同时免票进入杜堂村景区游玩,房屋供不应求;柏叶村和北门村主打现代农产品加工,生产无公害食品,供应杜堂村景区酒店和崇杰村养老市民,畅通了销售渠道。资源变资产、乡村变景区、村民变股民、产品变商品的“杜堂模式”吸引了全国各地参观考察。
推进“湾组治理” 优化共同缔造治理单元
“小家安,才能大家安。”
黄陂区按照“就近就便、就亲就熟、分布合理、守望相助”原则,以农村地域、自然村湾为单元合理划分村民小组,健全“街道党工委—片区联合党委—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推动治理触角向湾组延伸覆盖。
聚焦解决基层治理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从基本单元着手,向湾组治理发力,创新湾组精细化治理的体制机制。定期组织召开“湾头议事会”“湾子夜话”等议事活动,听取村民对村级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等事项意见,以“小微切口、量力而行、群众参与”为原则,协商形成村湾共同缔造项目。建立干部联组、党员联户“双联”机制,组织“一个党员帮三户”,帮扶困难群众。以湾组为单位,开展“美丽幸福庭院”创建,评选“最清洁湾组”和“美丽幸福庭院”,广泛动员村民从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小事做起,营造“人人讲卫生、户户比干净、组组争模范”的氛围,以家庭“小美”聚乡村“大美”。
今年初,在蔡家榨街凤凰寨村村口小广场,举行“湾头议事会”,龚家大湾47位在村村民一致同意翻新村口池塘,30多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共同捐出资金2.39万元、水泥10吨和67个工(1个工即1人1天劳力),参与池塘修整。60岁的村民龚元义带头捐款,他是村里乡村休闲游经营大户,回乡开办凤凰寨农庄,生意红火,“以前是党组织带着我们干,现在我们生活好了,要共建家乡”。从事运输行业的郭泳松,则认捐10个工,“村里环境好,以后游客多了,对我的运输也有带动”。
村支部书记龚志军说,“共同建设各方参与,才是共建。这场‘湾头议事会’让共同缔造理念在凤凰寨村‘生根发芽’,在凤凰寨村口广场,竖立着一块小黑板,这是村民的‘点菜栏’,关于村湾建设建议,村民可随时留言,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收到后,通过入户走访和集中讨论,与村民一起商议回应”。
选派“能人第一书记” 培育共同缔造头雁队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黄陂区按照因村选人、因人定村的原则,选派创业能人、技术能人、管理能人、文化传承能人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培育一批共同缔造的领路人、发动者、引导者。
多年前,木兰草原景区所在的村张家榨村,土质贫瘠、干旱缺水,人均耕种面积不到一亩,种田只能靠天收。如今的草原新村整齐的道边杨树、太阳能路灯,白墙红窗、热闹的农家乐,加上毗邻景区的独特位置,俨然一副休闲小镇的模样。一切改变源于能人的回归。
在澳大利亚留学的聂权,被父亲的家乡情结深深触动,回到贫穷的村里。接手木兰草原景区后,聂权运用现代企业理念对景区运营和企业内部体系进行调整,木兰草原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成为湖北省第一家新三板上市的民营旅游企业,每年接待游客量突破200万人次。聂权也被王家河街道选派担任村党支部能人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现在村民已迁入住草原新村小区,小区内供水、供电、消防、绿化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同时,景区还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农家乐30余家,发展旅游产品经营户15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发展农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3000余亩,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07年的4500元上升为8万元,有的农家乐家庭年收入超过80万元。
在一众能人第一书记“领头雁”的引导下,黄陂区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全区农业总产值已连续多年居全市第一,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2019年以来,黄陂每年新增1家农旅融合4A级景区,3A级以上景区数量居全国县市区前列,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50亿元,跃居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首位,带动36万人吃上“旅游饭”,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全域旅游最优区”。黄陂区还发展以“稻香、花香、果香、茶香”为特色的“四香”农业产业,形成草莓、火龙果、蓝莓等200余家采摘园,1326家星级农家乐、668个休闲山庄星罗棋布,带火“乡村游”。
今年8月29日,农业农村部公示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黄陂区入围,是武汉唯一入选的城区。
开展“国企联村” 拓宽共同缔造参与主体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
黄陂区大力推进“国企联村”行动,将国企的产业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乡村的发展动能、治理效能。目前已有13家国企与18个片区联合党委结对、涵盖90个行政村,打造“企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联农带农推动村民共富,共建了现代农业、精品民宿等一批新型产业。13家国企探索5类兴乡模式,深度参与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以农促农”。农业类国企直接与片区开展项目投资合作,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白塘片区由武汉农业集团、片区联合社和蘑蘑哒公司三方合作,共建珍稀食用菌工厂化种植项目,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544万元。“以建惠农”。城建类国企利用项目、资金、用工需要与片区相关联。青凤片区依托甘露山文创城建设契机,武汉城建集团与片区联合社共同成立建筑劳务公司,2022年实现盈利120万元。“以贷富农”。金融类国企发挥商业银行信贷功能,导入优质客户资源,帮助发展产业项目。双河片区在汉口银行700万元授信贷款支持下,引入脉地农业公司与片区联合社共同打造“有机萝卜”品牌。“以商联农”。商贸类国企将自身渠道优势与片区实际需求相联通,实现以销促产。武汉商贸集团定向采购朱铺片区黑糯玉米、凤凰片区绿壳鸡蛋等,打造“武商优选”定制品牌。“以旅兴农”。文旅类国企发挥文旅开发优势,帮助打造旅游景区,孵化文创产品。姚家山片区与武汉产业集团合作,推进红色旅游,打造姚家山“红色经典”体验街,开发“姚山红”伴手礼等纪念品和姚家山荆蜜等农产品。
鸡枞,菌中之王。由于技术门槛较高,市场仍难觅鸡枞身影。瞄准市场空白,2021年,罗汉寺街白塘片区与市农业集团“国企联村”结对后,村民代表、村两委干部、市农业集团驻村负责人多次远赴湖南等地考察,最终确定引进珍稀食用菌-黑皮鸡枞菌进行种植生产。投资800万元,建起珍稀食用菌产业园,填补武汉鸡枞菌工厂化种植空白。
农业集团所属股权投资公司、白塘片区5个村组成合作联社,另引进湖南一家专业鸡枞种植民营企业,三方共同出资成立武汉农之兴科技公司运营项目。三方中,武汉农业集团股权投资公司占股59%,合作联社占股36%,民营公司占股5%。“国企+合作联社+民企”运作模式,将国企与村集体捆绑成利益共同体,三方共同发力、共享收益、共担风险,改变了以往“输血”式帮扶,而是通过共同运营项目,为村集体经济“造血”,村干部通过边学边干,锻炼市场经营能力。公司负责人刘杰说:“国企联村的重中之重,是打造稳定发展的产业,实现强村富民。目前项目二期正在启动建设,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600万元,白塘村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70万元。”
目前,黄陂区正在将“国企联村”做法向民营企业拓展,推动“村企互联”,已有12家民营企业与12个片区联合党委、60个行政村结对,着力共建“裕和夫子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一批新型产业,切实推动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到共同缔造活动,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图/文 李小明 万弘 余玮璐)
(责编:肖璐欣、周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