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从“烟叶收购站”到“烟农连心站”

2025年07月15日11:52 |
小字号
阳光下的磨坪村烟田。
阳光下的磨坪村烟田。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磨坪烟叶收购站始终坚持烟农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烟农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落实“服务到田、帮扶到户”举措,并着力优化全链条服务体系,强化联农带农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技术入田破难题

“以前总听人说‘烟叶是金叶子’,可我刚承包100亩地那会儿,连烟苗‘脱水’和‘缺肥’都分不清,急得蹲在地头薅头发!”宜昌秭归的“80后”新烟农小谭说起第一年种烟的经历,忍不住摇头苦笑。如今他的手机相册里还存着当年烟叶焦边的照片,照片备注上写着:“多亏烟站的‘移动课堂’,把教室搬进我家的受灾烟田。”

小谭口中的“移动课堂”,是秭归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磨坪烟叶收购站针对烟农定制的场景化培训体系。烟叶技术员不仅会在烟叶生产的关键环节召集烟农开展培训宣贯活动,而且每月会定期带着烟农反馈的疑问,把课堂“搬”到问题最集中的地块。这种“跟着问题走、围着田埂转”的沉浸式培训,彻底打破了传统农技教学的空间障碍。

当烟叶技术员带着生产种植技术走进地头时,带去的不仅是病虫害防治方案,更是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盼头,这些在田间茁壮生长的“金叶”,正为乡村振兴书写着源源不断的鲜活注脚。

应急托底减损失

2025年6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造成磨坪烟叶收购站辖区内的烟叶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全站受灾最严重的烟农是家住龙潭坪的田务杨,其种植的烟叶有9成受到冰雹和大风破坏,直接影响了全年的收入。

“那晚雹子砸下来,噼里啪啦地坠入烟田里,眼见着快采收的烟叶全成了筛子,我瘫坐在地上浑身发冷……”烟农田务杨攥着半片打烂的烟叶,声音有些发颤。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隔天清晨,收购站全体人员就停止周末休假赶到田里——通过清理伤残废弃叶、利用竹竿捆绑扶正烟株的方法,一株接着一株,一块田接着一块田的向前推进。磨坪烟叶收购站负责人扒开泥水扶起倒伏烟株:“能抢一亩是一亩!”最终,赶在傍晚暴雨来之前完成烟株扶正工作,把损失降到最小。

据悉,秭归县局(营销部)为应对梅雨汛期灾害链式反应,积极制定应急响应制度,对受灾严重的烟农,实施“1户1策”精准指导帮扶,帮助烟农掌握科学的灾后管理措施,同时与保险部门联动,以切实的举措降低烟农损失。

链条延伸促增收

盛夏时节,在湖北秭归县磨坪乡的万亩烟田上空,无人机飞防队正开展精准作业。近年来,秭归县局(营销部)磨坪烟叶收购站以科技赋能现代农业,构建起“机械耕种+绿色防控+‘点分站收’”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生产技术革新与助农增收双赢的发展路径。

“之前年轻时我都是一个人种烟,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儿,但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了,特别是移栽和采收烘烤的节骨眼上,田里活儿堆成山,身体根本扛不住。”有着10年种烟经验的烟农老张翻着手机里的账本,眉头紧锁。但提到如今的变化,他的语气轻松了许多:“现在,有烟叶收购站牵头,我也是请上社会化服务队了,机耕、植保、烘烤全包,专业人干专业事,费用还公道,真是解了我的急!”

据了解,磨坪烟叶收购站以“站点+合作社+农户” 的三级协作机制为纽带,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特别是针对秭归县山区地块分散特点,收购站大力推行“点分站收”烟叶收购模式,使得烟农交售半径缩短至5公里以内。带动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形成“主业提质、副业创收”的良性循环。

在青山叠翠的鄂西山区,一片片“金叶子”正悄然铺就乡村振兴的幸福路,眼下的磨坪烟叶收购站不仅是技术推广的前哨站,更成了联农富农的连心桥,正与烟农携手共绘“金叶子”新篇章。(文/图 胡浩博 李浩 柳于军)

(责编:周雯、周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