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專題首頁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作為曾經的革命中心,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在百年黨史的輝煌篇章中曾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黨的百年華誕,人民網湖北頻道推出《百年風雲 潮涌武昌》5集微視頻紀錄片,探尋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裡的武昌印記。


  •  

第一期:結黨救中華 火種傳荊楚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古老而災難深重的中國吹來了一縷春風,一批進步知識分子開始尋求新的救國救民之路。1919年春,董必武在上海初步接觸了馬克思主義,從此他認識到,中國必須像俄國那樣,走無產階級革命的道路。他決心先從接近民眾,喚醒人們的覺悟開始。於是,他同剛從日本讀書回國的李漢俊,以及詹大悲、張國恩等湖北同鄉商議,以籌備報社、開辦學校的方式,在工農民眾中開展馬克思主義的啟蒙運動。 [詳情]


  •  

第二期:播斗爭星火 育農運骨干

在武昌農講所紀念館裡,珍藏著一枚銅質的五星証章,証章正面中央嵌有金色木犁圖案,上方寫著“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背面鐫刻著“農村革命”的字樣。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共兩黨共同創辦了一所培養農民運動干部的學校——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這枚証章就是農講所學員畢業時頒發的証章,他們是武昌農講所的第一屆學員,也是唯一一屆。[詳情]


  •  

第三期:奮斗到戰線 為國舍小家

這是一篇問世於1927年3月的經典著作——《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它的問世,在歷史的緊要關頭,為革命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為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選擇提供了支撐,推動了農村大革命運動的繼續發展。如今,在武昌毛澤東舊居紀念館,也就是毛澤東曾經居住過的都府堤41號,還珍藏著3件與《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相關的藏品:《戰士》周報、《向導》周報和《湖南民報》。 [詳情]


  •  

第四期:煙雨鎖江城 武裝救革命

在武漢革命博物館,收藏著兩張珍貴的歷史照片。其中一張照片下方用俄文標記著“1927年4-5月 中共五次代表大會”, 另一張照片則是與會代表們正聚精會神聽取大會報告。這兩張中共五大現場照片,是2016年從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復制而來,它們的出現填補了國內黨史檔案的空白。[詳情]


  •  

第五期:刮骨去沉疴 鐵律鑄鐵軍

位於武漢市武昌區都府堤的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內陳列著一柄短劍和一枚徽章,他的主人是中共中央首任監察委員之一,被世人稱作“鑄劍先驅”的蔡以忱。由於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的10名成員大多犧牲較早,他們生前所用之物現存寥寥,這把短劍和這枚徽章顯得尤為珍貴。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