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火了,武漢有群大學生格外興奮。原來,丁真的故鄉理塘縣和武漢設計工程學院,盡管相隔千山萬水,卻因兩年前的首屆G318公路文化產業峰會而結緣。去年6月,該校派遣設計小組進駐理塘,成為理塘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精准扶貧伙伴,為理塘文旅產業提供設計支援。在丁真和理塘一夜爆紅之際,簽下丁真的理塘縣文旅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冬冬表示:“不能忘記我們理塘文旅的設計和物料基本上全是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師生做的!”
2019年6月,武漢設計工程學院設計小組進駐理塘。
“丁真可以算是我的同事!”武漢設計工程學院藝術設計學院2019屆畢業生陳偉鵬昨日笑著說。事實上,這群來自武漢的大學生,近兩年來一直協助當地文旅集團,參與了整個理塘文旅產業項目的梳理。
2018年12月,由上海愛駕傳媒主辦召開的G318公路文化產業峰會后,熱干面和天空之城結緣。武漢設計工程學院派出首支學生團隊,駐扎在理塘縣,開啟了理塘文化旅游項目設計之旅。第一支隊伍包括三位視覺傳達專業學生、一位環境設計專業學生,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陳偉鵬就在其中。
三個月的時間裡,三名學子克服高原反應和生活習慣上的差異,用敬業的態度和專業的設計水准,完成了8個大項、181件旅游文化產品的設計和改造工作:同學們充分融合當地文化,將理塘的自然風光、特有動物、人文習俗等元素化作一份份禮物,對當地特色文創產品進行包裝設計﹔他們以藏地舊家具為裝飾元素,集合現代設備,精心設計並實施了理塘游客服務中心的室內裝修﹔規劃設計了藏戲微博物館的表演區和展示區﹔還設計了喜馬拉雅之聲微博物館中播放轉經腳步聲、打烏朵聲、馬蹄聲、誦經聲等聲音元素的展示牆和藏式樂器展區。
設計扶貧小組在理塘考察合影。
其中理塘關鍵字公路海報,通過大幅照片與“心的高度”“彩虹之鄉”“藏戲之聲”等關鍵字簡潔明了地表達理塘印象,並在G318公路沿線宣傳。這些大同學設計備受當地肯定,也因此受邀在去年第二屆G318公路文化產業峰會進行了專題成果匯報展示。同時,武漢設計工程學院繼續派出由該校成龍影視傳媒學院鮑海銘老師帶隊的拍攝團隊,對陳偉鵬團隊的創業過程及當地的文旅產品進行了拍攝記錄,對理塘及其文旅產品進行推廣。目前,拍攝影片已入選成龍影視傳媒學院微影基金項目。
小組成員在理塘進行設計。
在丁真爆火之前,理塘縣的IP是倉央嘉措,而家鄉的倉央嘉措微型博物館,也是丁真目前簽約落定的工作地點。據介紹,包括倉央嘉措博物館、318旅行記憶博物館、藏戲微博物館、喜馬拉雅之聲微博物館在內的當地一系列博物館群的設計,背后都有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學子們奉獻的獨特心力。
去年6月,陳偉鵬畢業后選擇從江漢平原奔赴川藏高原,他還帶領了一個由該校畢業生組成的創業團隊一同前往。理塘縣文旅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冬冬與創業團隊簽約,邀請團隊全面參與理塘文旅產業項目的設計和宣傳物料的制作。今年疫情期間,陳偉鵬團隊也一直堅守在海拔4000米的理塘。不僅如此,為了讓設計賦能鄉村振興,陳偉鵬團隊不光探索如何豐富設計項目的文化多樣性,還不斷豐富設計項目的產業應用場景,參與發起了不少公益項目和公益行動。前不久,陳偉鵬團隊在理塘參與發起了新的公益項目:媽媽樹扶貧藝術空間,該項目旨在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妮熱”(漢語:羊毛被毯)進行再設計和生產、推廣,同時為高原上的貧困婦女尤其是單親媽媽提供就業平台。
同學們改造設計的理塘游客服務中心。
同學們改造設計的藏戲微博物館。
“我們的同學從城市走向鄉村,既是一次產教融合實踐,增加了設計服務產業的經驗,而在學院全力保障下,理塘的設計活動始終保持著公益性、實踐性、創新性,同時也始終保持著以強化同學社會責任感為目的人才培養綜合要求。”武漢設計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副主任謝曦臨表示。
這周末,一批由學校寄出的速食包裝的熱干面和一封書信會寄到陳偉鵬和丁真手上,“願年輕的心永遠純真又熱切,願你們創造力無限,願天空之城的未來無限。”未來,熱干面和天空之城的故事仍將繼續。(文圖/肖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