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張陽春、通訊員吳海峰、方敏)移動支付、轉賬越來越發達的今天,一些老年人因不熟悉新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諸多不便。為了進一步做好個人特別是老年、殘障等特殊群體的金融服務,12月10日,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印發《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關於進一步做好個人金融服務的意見》,從優化支付服務環境、保障現金服務需求等5方面提出15條措施,著力提升全省個人金融服務的滿意度、獲得感。
12月14日,記者走進武漢多家銀行網點看到,銀行營業大廳內幾乎都擺放著3台以上的智能櫃員設備,人工服務窗口一般隻有一兩個,絕大部分業務都由工作人員指導在智能櫃台上辦理。
《意見》要求,銀行機構要堅持智能創新和傳統服務相結合,推進網點和服務智能化轉型的同時,合理保留傳統服務方式,通過配備引導人員、開設專門窗口、細化工作指引等方式,充分保障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困難的老年、殘障等特殊群體的基本需求,避免不顧實際情況、忽略特定群體,一味追求智能化,將操作難題簡單甩給客戶。對於殘障等行動不便的特殊群體,銀行機構應積極探索運用移動設備延伸服務觸角,主動上門或遠程辦理相關業務,為客戶提供更便捷、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一些老年人使用現金支付被拒的情況偶有發生。對此,《意見》要求,保障現金服務需求,日常生活繳費及行政事業性收費方面加強現金方式代收服務,對拒收現金多發、涉及民生的領域開展重點排查,建立違法名錄,對典型案例依法予以嚴肅處置。同時,為著力解決老年群體的“數字鴻溝”問題,《意見》鼓勵推出親老、適老的大字版、語音版、簡潔版等智能金融APP。
為保障相關措施落到實處,《意見》要求湖北各金融機構成立工作專班優化個人金融服務。人民銀行將組織開展第三方評估,對個人金融服務質量特別是適老化程度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