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武漢科技大學黃家湖校區沁湖邊上鼓點陣陣,在拉網師傅的吆喝聲中,漁網漸漸收攏,湖光瀲灩中,時有大魚躍出水面。來自該校各個學院的18位學生志願者身著捕魚衣,站在岸邊,向湖中拋洒漁網,一條又一條大魚被拉拽上岸,引起圍觀師生陣陣驚呼。
捕魚。
這是武科大一年一度“沁湖魚宴”活動的現場。今年是該校舉辦魚宴的第六年,沁湖位於該校黃家湖校區,是全國高校中最大的內湖之一,“沁湖魚宴”則是該校冬至時分的傳統節目。
該校后勤集團總經理鐘磊介紹,這個被定名為“沁湖魚宴”的活動,在該校已經連續舉行了六年,每年的魚宴都在中國傳統節日冬至前后,今年的產量大約有2萬余斤,早上的一網大約就有8千斤魚,鰱魚、胖頭魚、鯽魚、財魚、草魚,應有盡有。湖內養殖的魚類大都是濾食性魚類,可以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
除了參與捕魚,給專業師傅們做“配角”,18位同學還肩負著一項重要的使命,需要各自從捕撈上來的魚中挑選一條大魚,現場過磅,評選出今年的“撈魚王”!另有18名同學,參與捕魚大賽。與撈魚不同,這些同學需要手持漁網,親自撒網捕魚,以網魚的總重量為准,現場過稱,評選出今年的“捕魚王”。
該校藝術學院張哲晗學生以一條7.8公斤重的大魚獲得了本屆沁湖魚宴的“撈魚王”稱號﹔而來自機械學院的學生彭鴻博則憑借一網70余斤的魚摘得“捕魚王”的桂冠。
學生展示捕撈的魚
上午11時許,在該校南苑食堂門前廣場紅綢布覆蓋的長桌上,雕著武科大校訓“厚德博學,崇實去浮”的冬瓜和“沁湖魚宴”四個大字的西瓜格外吸引人眼球。
“翡翠玉蝶佳人歸、吉慶滿堂歲歲安、牡丹笑開慶疫勝、沁湖藕遇絲絲連、水晶西施芙蓉蛋、如意燈籠迎賓客……”16種名字極富詩意、造型精美的的魚肴菜品陳列其間,吸引了近千名學生的圍觀。
魚宴以“小廟會“的形式展開,4隻帳篷依次排開。以學校各餐廳為單位選派的8支代表隊分列其中。大廚露絕活,學生打下手。在抗疫同心圓、黃金雞米花、祛寒嬌耳、小魚小蝦、美味酥肉、雪花排條、糕興點、金衣豆腐等八種美食攤位前,同學們絡繹不絕,排起長長的隊伍。
魚宴的廚師來自該校三個校區的八個餐廳,每位廚師所擅長菜品不同,個個身懷絕技,大都是獲得過湖北省和全國廚藝比賽的廚藝高手。幫廚的學生則是一群熱愛中國美食的留學生和少數民族學生。
烹制魚宴。
架鍋、點火、熱油、下料,或煎或炒,或炸或燴,天氣雖冷,每個代表隊的帳篷裡卻熱火朝天,忙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各色美食相繼出鍋。
魚宴菜品。
國際學院大四學生謝子豪,這位疫情期間曾在社區防疫崗位上堅守40多天的“95后”大學生,本在家復習考研的他,今天也特地趕來參加魚宴,“疫情期間,購買新鮮食材不便,我們志願者千方百計為小區的居民訂到了魚,作為一個武漢人,在當時的條件下能夠吃到新鮮的魚肉,我感到非常滿足。時間一晃一年,現在能在沁湖魚宴上吃魚,味道雖不同,幸福感卻是一致的,2020年我們經歷了很多,能夠在年尾吃到學校所發的魚,讓我在回首這一年的時候多了一份感恩的心態。”
魚王獻給抗疫英雄。
“青春是奮斗出來的。”武科大校長倪紅衛也來到魚宴現場,與同學們一起饗魚。他表示:“沁湖魚宴是武科大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個靚麗的標志。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到捕魚、烹魚的過程中,希望同學們通過體驗勞動的樂趣與辛苦,從而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倪紅衛說,同學們把鮮美的沁湖魚親手送給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這種感恩之心、分享之樂,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寫照,也是沁湖魚宴的精神內涵所在。(文圖/陳孖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