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秭歸:體旅融合擘畫全域旅游藍圖

2020年12月24日12:24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12月19日,周六。

早上8點,數輛旅游大巴、私家車陸續駛入秭歸縣屈原故裡景區南門停車場。來自宜昌城區的譚穎告訴筆者,這已經是她和家人第三次來秭歸過周末了。白天可以在木魚島公園裡鍛煉身體,晚上到屈原故裡看燈光秀,這是很多市民打開周末生活的新方式。

秭歸縣位於三峽工程壩上庫首,是著名的“中國臍橙之鄉”“中國龍舟之鄉”“中國詩歌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美食之鄉”“中國最美外景地”,先后榮獲“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湖北旅游強縣”等稱號,被納入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單位,連續三年入選“中國縣域旅游競爭力百強縣市”。近年來,該縣依托得天獨厚的文化旅游資源優勢,舉辦高水平品牌賽事,借助舉辦體育賽事的契機展示城市魅力,大力推動“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為秭歸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如今,秭歸縣的體育旅游產業已經發展成為提升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幸福產業,一幅綠水青山串聯的全域旅游藍圖躍然眼帘。

品牌賽事,為城市添活力

今年,秭歸縣先后舉辦了國家、省、市、縣等各類體育賽事30多場次,涵蓋了籃球、足球、羽毛球、越野賽、滑翔傘等10多個類型,參賽人數累計近萬人。

9月26日至28日,2020年中國龍舟爭霸賽在秭歸徐家沖港灣國家級龍舟訓練基地舉行。大賽以“巍巍三峽 大國重器 屈原故裡 千年之約”為主題,除了公開組22人龍舟500米直道賽、3000米環繞賽,還特別增設奧運龍舟組10人龍舟500米直道賽、3000米環繞賽,堪稱中國加快推動龍舟入奧第一賽。龍舟因紀念屈原而生,一條古老的龍舟從秭歸出發,承載著歷史與文化,劃過了千年時光,從中國劃向世界。參賽選手告訴記者,今年恰逢屈原祠建祠1200周年,他十分幸運地體驗了千古相傳、獨一無二的秭歸龍舟祭祀大典。

第四屆全國少兒街舞大賽暨“英雄出少年”全國街舞聯賽在秭歸舉行。(聶爽 攝)

11月6日至7日,第四屆全國少兒街舞大賽暨“英雄出少年”全國街舞聯賽(秭歸站)在屈原故裡景區南門廣場舉行,來自湖北及湖南、陝西等周邊省1200余名5至15歲青少年選手參加比賽。賽事期間,主辦方還組織所有參賽小隊員們參觀了屈原故裡景區,觀看了“楚騷秀·九歌大典”大型光影秀,“穿越”古今,全方位感受屈原文化,厚植家國情懷。收獲此次比賽冠軍的周旭東說,在美麗的景區比賽,他的心情很好、狀態很好,發揮得也很出色。下次,他還會再來秭歸旅游。

2020年湖北省滑翔傘錦標賽暨“中國橙谷”首屆全國滑翔傘邀請賽在秭歸縣水田壩鄉激情開賽。(向紅梅 攝)

“為一場賽,赴一座城。”今年以來,隨著中國三峽超級越野賽、滑翔傘錦標賽、第三屆橫渡長江西陵峽冬泳活動等一大批精品賽事在秭歸落地生根,該縣以賽為媒,將參賽運動員轉化為區域性游客,將傳統的旅游拓展為參賽游、觀賽游,不僅提升了秭歸賽事的知名度與影響力,還為秭歸旅游發展聚集了人氣。同時,還帶動了全縣交通、住宿、餐飲和購物等消費,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贏。

健康場館,讓美景動起來

外修生態,內修人文。秭歸木魚島公園,一時間成為人們競相前來打卡的“網紅”地。

與三峽大壩遙首相望的開放式休閑公園木魚島全景。(王罡 攝)

木魚島公園是三峽工程蓄水后形成的半島,與三峽大壩直線距離不足千米。木魚島片區環境景觀工程負責人周軍介紹,2018年6月,秭歸經過反復調研論証,將木魚島納入三峽后續規劃扶持項目“秭歸縣城木魚島至尖棚嶺岸線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隨后,秭歸投資約5000萬元對木魚島進行環境景觀提檔升級,打造成一個開放式休閑公園。今年10月1日,木魚島公園免費對外開放,正式還綠於民、還生態空間於民。

木魚島的開發注重體育元素有機融入,建設草坡觀賞、林蔭廣場、芳芷觀賞、景觀林等旅游景觀,兼具旅游與休閑健身等多重功能,與毗鄰的徐家沖港灣龍舟賽活動基地形成整體。雖然已是寒冬時節,登島散步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

和木魚島的開發一樣,秭歸望江公園的建設以市民游客休閑為出發點,配套了陽光草坪、自行車道、石趣園、濱水步道、觀景平台、森林棧道、草坡石階,為游客、市民提供了休閑、活動及濱江觀景的空間﹔屈原故裡景區——徐家沖港灣——望江公園6.8公裡沿江濱水步道,集綠色生態、文化體驗、休閑游憩、騎行觀光為一體,打造三峽壩上濱水休閑空間﹔新規劃建設的金缸城文體公園,把歷史人文與民俗文化、休閑養生、運動健身相融合,將實現文旅體資源共享。

此外,秭歸縣還不斷加快體育設施建設,各類場館設施日益健全,形成了專業化體育場館和群眾性健身場所相結合、公共體育場所和學校場地開放統籌推進的場地供給新格局,一個10分鐘健身圈已經形成,讓整座城市“動起來”。

體旅融合,擘畫全新藍圖

“體育+旅游”是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是一種多次、重復、漸進的體驗。大力發展體育+旅游,不僅能拓展體育產業發展空間,促進旅游業轉型升級,還能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

目前,秭歸旅游通過開展體育運動,為旅游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形成旅中有體、體中載旅的整體格局,發揮“體育+旅游”(1+1>2)的產業融合效益。“要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就要策劃承辦更多具有吸引力的全民健身賽事。”秭歸縣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秭歸縣水田壩鄉以柑橘產業為支撐,以水陸空三棲立體運動為核心吸引力,全力打造體育運動休閑小鎮,成功入選全省“體育+”產業發展大會、宜昌市康養小鎮名錄,目前已建成華中地區最理想的滑翔基地,不僅可接待游客,還可承接世界級、國家級和省級滑翔傘賽事,農體旅融合發展效益初顯。

秭歸縣九畹溪鎮石柱村少數民族運動會多姿多彩。(鄭家裕 攝)

秭歸九畹溪漂流景區集探險、休閑、觀光為一體,是廣大游客漂流的不二選擇,並成功入選中國體育旅游精品項目。該縣依托九畹溪獨特的山水優勢,通過舉辦自然水域漂流大賽等極具刺激性與挑戰性的體育項目,全面提升景區核心吸引力,正在積極爭取激流回旋國家訓練基地項目。

歸州鎮萬古寺村依托“中華屈氏第一村”,建設龍舟訓練基地,將體育、旅游與屈原文化結合,打造成秭歸鄉村旅游的一道靚麗風景。通過休閑體育產業發展整合旅游資源,使鄉村旅游與體育活動相得益彰,展示了“鄉趣”的獨特魅力,直接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秭歸縣有適宜運動的自然山水環境、豐富的旅游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體育+旅游”已成為該縣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大亮點。為了讓“詩和遠方”的故事更精彩,秭歸縣文化和旅游局正在一筆接一筆的接續擘畫中,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體育旅游精品線路、精品賽事和示范基地,推動體育與旅游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共同繪就秭歸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畫卷。(張遠剛 周寒飛 劉 梅)

(責編:張雋、榮先明)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