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謀劃“十四五”

2021年01月29日08:21  來源:湖北日報
 
原標題: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謀劃“十四五”

1月28日,省兩會第二場新聞發布會在武漢舉行,解讀省“十四五”規劃有關重點內容。

編者按

剛剛閉幕的湖北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我省“十四五”規劃綱要。《綱要》緊緊圍繞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戰略定位謀篇布局,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謀劃“十四五”,對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進一步細化,是省委《建議》的“施工圖”。省直部門如何抓落實?省兩會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上,省發改委等5個省直廳局相關負責人談目標、話舉措、謀發展。

謝高波:

湖北GDP

須保持全國第一方陣位置

“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萬億元,年均增速6.5%,繼續保持中部靠前、全國第一方陣的位置。”發布會上,謝高波說,省委《建議》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綱要》錨定這一目標科學謀劃“十四五”,從總體目標倒推,明確“十四五”時期必須完成六大任務。

其余五大任務包括,改革開放贏得新優勢,重要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水平顯著提升,內陸開放新高地基本形成﹔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生態格局更加穩固,“水袋子”“旱包子”問題有效解決﹔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省域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和應急處置能力明顯增強。

謝高波表示,《綱要》緊緊圍繞“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戰略定位謀篇布局。提出充分發揮湖北區位交通、產業基礎、科教資源、市場潛力優勢,以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和打造強大市場樞紐為著力點,著力將湖北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創新中心、先進制造業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

《綱要》還對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進一步細化。比如提出,支持武漢做大做強,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提升武漢城市發展能級,增強龍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堅持塊狀組團、扇面發展,推動“襄十隨神”“宜荊荊恩”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打造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南北“兩翼”。加強縣域經濟發展,實現塊狀經濟在全省星羅棋布。

萬麗華:

“提氣、降碳、強生態,

增水、固土、防風險”

根據《綱要》,“十四五”我省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一減一降、兩改善、四提升”。“一減一降”是指主要污染物減排和二氧化碳降低,環境治理成效穩固、生態系統穩定﹔“兩改善”是指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四提升”是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空間格局優化和資源利用水平、環境風險防控水平、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提升。

如何繼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萬麗華表示,總的思路是“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提氣”,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能源消費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強化PM2.5和O_3(臭氧)協同控制,持續推進鋼鐵、水泥、玻璃、有色、焦化等行業污染深度治理,加強重點行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全過程控制,繼續提升優良天數比例,實現“天更藍”。“降碳”,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做好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中碳登)運維,開展碳金融創新,力爭將武漢打造為全國碳金融中心,實現“發展更綠”。“強生態”,嚴格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構建“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生態系統保護格局和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現“生態更優”。

萬麗華說,我省將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大力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持續推動補齊各類水污染防治設施短板,探索開展重點行業總磷排放總量控制試點。推進縣級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全面消除國控劣V類斷面,實現“水更清”。強化土壤污染源頭管控,積極開展江漢平原、鄂東等地區土壤修復試點,實現“土更淨”。強化危險廢物、尾礦、重金屬環境風險管控,加強生態環境風險應急能力建設,實現“環境更安全”。

陳詩軍:

確保糧食年產量

穩定在500億斤以上

“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堅持穩政策、穩面積、提產能並舉,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500億斤以上。”發布會上,陳詩軍說,“十四五”時期,全省農業農村工作將對標對表“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堅持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一體推進,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以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為牽引,聚焦優勢特色,突出強鏈集群,強化創新支撐,著力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如何加快推進農業強省建設?陳詩軍表示,我省將優化產業布局,重點是優化種、養、加、游產業布局和重點農產品生產布局,形成功能定位清晰、資源匹配合理、特色優勢彰顯、區域發展協調的總體格局。推進產業強鏈,圍繞淡水魚、優質稻(麥)、茶葉等,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打造10個產業鏈條完整的優勢產業集群,推動農業產業向生產、加工、流通一體化發展。

著力壯大產業龍頭,重點培育100家細分行業冠軍龍頭企業、1000家成長型龍頭企業,帶動近1000萬農戶增收。力爭到2025年,全省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6000家,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達到1.8萬億元。培育知名品牌,整合資源、集中力量重點打造20個區域公用品牌、100個企業品牌和300個產品品牌,不斷提升“中國荊楚味、湖北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此外,我省將聚焦特色優勢,堅持融合發展,拓展“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推動我省農業加快向全產業鏈轉變,實現由農業產量大省向產業強省跨越。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力爭到“十四五”末,培育形成5個綜合產值超500億、5個綜合產值超1000億的優勢產業,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2.8︰1。

郭濤:

打造全國重要的

先進制造業基地

加快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主導、現代服務業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是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提出的重要目標。

“湖北要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建設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郭濤說,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綱要》要求突出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網絡、生物醫藥等優勢領域,構建“光芯屏端網”縱向鏈合、橫向協同的發展機制,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由集聚發展向集群發展全面提升。

為推進制造強省戰略落地落實,我省將重點推行“兩計劃三行動四工程”。“兩計劃”即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和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計劃,加快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航空航天及北斗等新興產業,打造“光芯屏端網”、汽車、大健康、現代化工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集群。“三行動”包括“技改提能、制造煥新”行動、制造業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和領軍企業培育行動。“四工程”即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產業鏈提升工程、數字經濟躍升工程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打通產業鏈的斷點、堵點和難點,加快5G、數據中心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數字經濟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新高地。

郭濤介紹,“十四五”期間,我省將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統領,統籌考慮湖北產業發展基礎和潛能,培育打造具有湖北特色的“4+6+8”現代制造業體系。“4”是指做強4個營業收入達萬億級支柱產業,分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光芯屏端網”)、汽車、食品、現代化工產業﹔“6”是指做優6個營業收入達5千億級優勢產業,分別是機械裝備、建材、冶金、紡織、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新材料產業﹔“8”是指做大8個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分別是生物醫藥、高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航空航天、量子通信、北斗導航、新能源、人工智能和大數據8個產業﹔努力使營業收入過千億產業由15個增至20個。

徐文學:

構建完善“三樞紐、兩走廊、

三區域、九通道”綜合交通格局

“強化交通硬聯通”和“增密、互通、提質”,是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對交通提出的重要任務。

徐文學表示,“十四五”時期,我省交通部門將牢牢把握“建設交通強國示范區、打造新時代九省通衢”發展定位,構建完善“三樞紐、兩走廊、三區域、九通道”綜合交通格局,加快建設引領中部、輻射全國、通達世界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三樞紐”即重點打造武漢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和襄陽、宜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充分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兩走廊”即打造長江、漢江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三區域”即打造鄂西、鄂中、鄂東三個發展示范區。“九通道”即優化、提升、完善南北方向京九、京廣、隨岳、襄荊宜、十恩和東西方向福銀、滬漢蓉、滬漢渝、杭瑞等“五縱四橫”九條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

具體而來,湖北交通將重點從四個方面著手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暢通大通道,打造對外開放新格局。重點建設與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成渝等城市群快速通達,與城鎮發展軸、重要產業帶有機銜接的綜合運輸大通道。打造覆蓋沿江、溝通近洋的對外水運大通道。提升中歐班列(武漢)集結能力,打造中部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陸上主通道。大力拓展國際國內航線,形成覆蓋全國、輻射全球的對外空中通道。

完善大網絡,強化綜合交通“硬聯通”。構建武漢通達10個方向的高鐵網,高鐵營業裡程達3000公裡。高速公路總裡程達8000公裡。著力深長江、暢漢江、緩解三峽瓶頸、打通南北通道,全省高等級航道達2300公裡。建設大樞紐,構筑九省通衢新優勢。強化武漢中部地區國際門戶地位,提升襄陽、宜昌國家樞紐能級。加快建成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實施武漢天河機場擴容工程,形成“雙樞紐、多支線”機場布局。

發展大運輸,構建高效快捷的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江海聯運、水鐵聯運、水水直達、沿江捎帶,重點推進多式聯運示范工程。以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為主攻方向,深入開展運輸結構調整。加快交通郵政融合發展,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快遞比例達到100%。

現場問答

央廣網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開門問策、集思廣益”,請問湖北省在編制“十四五”規劃綱要過程中是如何落實總書記指示,回應人民群眾期盼的呢?

謝高波: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四大家”領導高度重視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強調“十四五”規劃編制要堅持發揚民主、開門問策、集思廣益。2020年4月下旬以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先后主持召開經濟專家座談會、省政協專題調研座談會、市州黨委書記座談會、基層干部群眾座談會、省黨代表和人大代表座談會等,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省人大常委會組織各專門(工作)委員會成立6個調研組深入到市州、省直各部門開展專題調研。省政府各位副省長圍繞專項規劃編制開展了各種形式的調研。省政協多次召開常委會研究“十四五”發展重大問題,深入基層開展專題調研。

《綱要》起草專班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建言獻策活動。線下,圍繞謀劃全省發展戰略,組織召開發展戰略研討會,邀請王一鳴、范恆山等知名專家學者建言獻策。2020年12月《綱要》(征求意見稿)形成后,召開了專家咨詢論証會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征求意見座談會,聽取各方意見建議。線上,分別於去年5月15日、12月4日先后兩輪在湖北發布、楚天雲、湖北日報,政府門戶網站、微信、微博等渠道開設“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專欄,聽民意、匯民智。

征集意見過程中,我們安排專人收集整理專家建議、地方訴求、社會期盼,形成“十四五”規劃意見建議庫,實行清單化管理,共征集到有價值的意見建議1700余條,其中涉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佔31.5%,鄉村振興佔15.7%,區域協調發展佔10.2%,教育佔8%。每一條意見建議,專班同志都進行了認真研究,按照能吸納盡量吸納的原則,對所有意見建議盡可能體現和回應,有些人民群眾的鮮活語言直接吸納到《綱要》中。

本版文字整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劍軍 實習生 王悅

本版攝影: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制圖:萬璇

(責編:張雋、關喜艷)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