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2年 基層衛生院再次點亮“無影燈”

時隔12年,武漢市東西湖區走馬嶺街中心衛生院手術室裡的“無影燈”近日再次被點亮,迎來了首台手術患者。
16日下午2點,整潔明亮的手術室內,該院外科醫師盛盼和李培科配合默契,正熟練地為患者做頭皮腫物切除術。今年58歲的胡貴廷1983年進入走馬嶺衛生院工作。據他回憶,2009年之前,該院年均手術量能達到200台次以上,周邊居民的不少病症都在這裡就近解決。后來,隨著國家對於手術室規范性標准的要求不斷提高,衛生院硬件更新沒跟上,手術室一時未能達標。而且,院裡很多外科醫師被抽調參與基層公衛工作,難有精力開展手術。
2009年,該院就暫停了手術業務,附近病患要做闌尾炎、疝氣等小手術,也隻能前往東西湖區人民醫院(現協和東西湖醫院)等醫院。兩地距離十幾公裡,坐公交車需要近1個小時。不少居民抱怨,“連個小手術都做不了,衛生院應該改名叫大藥房!”
2020年9月,東西湖區人民政府投資建設的走馬嶺街中心衛生院新樓正式投入使用。9層高的大樓內,醫療醫技科室配置齊全,還設立了3間標准手術室。但是,十幾年未開展手術業務,院內具有手術經驗的醫護人員已屈指可數,且久疏戰陣,沒有信心重新拿起手術刀。
今年6月中旬,經東西湖區衛生健康局部署,協和東西湖醫院選派2名醫療骨干,挂職走馬嶺街中心衛生院正、副院長。了解相關情況后,新任院長侯敏立即圍繞手術業務開始人員培訓和保障准備,而身為外科醫師的新任副院長盛盼則親自披挂上陣,帶領新組建的醫護團隊在7月16日完成了“重啟”后的首台手術。
接受完首台手術的當地患者孫先生介紹,自己曾在中心城區的醫院做過相同的手術,但后來病情復發了。得知在家門口也能做手術,而且主刀的還是協和東西湖醫院的醫生后,他立即做了決定。“本身不是很復雜的手術,而且還是大醫院的專家來做,沒什麼不放心的。”此次手術,孫先生可以報銷90%的費用,自費部分估算僅需300-400元。
走馬嶺街衛生院院長侯敏表示,6月中旬以來,該院已陸續開展了動態心電圖、動態血壓、心臟彩超、血管彩超等新業務,目前正加緊建設胸痛單元,爭取協和東西湖醫院等上級醫院資源支持,全力滿足市民在家門口看專家、看好病的需求。
東西湖區衛生健康局黨委副書記、協和東西湖醫院黨委書記肖毅介紹,2019年至今,醫院先后選派86名醫療醫技骨干下沉至區內11個基層衛生院,開展查房5125人次,護理操作示范4735次,助推基層衛生院醫療水平提質升級。(宋亮)
(責編:張穎、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