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期待非中農業合作取得更大成果”

本報記者  鄒  鬆
2022年01月13日08: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農業是中非合作的重點領域。多年來,中國積極同非洲分享農業發展經驗技術,支持非洲國家提高農業生產和加工水平,推動農業產業鏈建設和農產品貿易發展。在不久前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上,中非雙方共同制訂了《中非合作2035年願景》,決定共同實施“九項工程”,其中就包括減貧惠農工程。農業合作為增進中非傳統友誼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國專家的到來讓我們的生活變好了”

  有統計顯示,自2012年以來,中國已經在華對非洲國家學員進行了系統農業領域培訓近7500人次。同時,通過實施援非百名農業專家、援非農業專家組等項目,培訓非洲當地學員5萬余人次,在非洲國家建成23個農業示范中心,助力非洲農民減貧脫貧。

  來自布隆迪布班扎省寧加村的年輕人埃夫拉爾·恩達伊凱杰是中非農業合作的受益者之一。2018年9月,在中國援布農業專家組指導下,恩達伊凱杰開始試種中國雜交水稻。2019年2月,他種植的水稻產量從原來的每公頃3噸躍升至每公頃11噸,獲得了中國駐布隆迪大使館頒發的“大使豐收獎”。恩達伊凱杰一家的收入隨之增加,他感慨地說:“中國專家的到來讓我們的生活變好了。”

  考慮到布隆迪農業發展實際情況,中國援布農業專家組在當地試點“一村一品”扶貧模式,並推廣水稻種植可持續發展,帶動示范村種植雜交水稻225公頃,平均增產1.3倍,增收4.6倍,當地142戶村民全部脫貧。布隆迪總統恩達伊施米耶對此高度評價,認為中國為非洲減少貧困、消除飢餓、保障糧食安全等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盧旺達,中國援助的農業技術示范中心2011年正式運營以來,僅菌草項目就培訓了超過5000名農技人才,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6萬名來自不同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農業專家參觀該中心,並對其成果給予高度贊賞。盧旺達農業委員會主任帕特裡克·卡蘭古瓦表示,中國農業技術援助為當地創造就業、提高收入等作出重要貢獻,有效推動了包括盧旺達在內的非洲國家減貧脫貧,“期待非中農業合作取得更大成果”。

  “中國真誠幫助非洲國家應對貧困挑戰。通過借鑒中國扶貧經驗,許多非洲國家減貧脫貧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肯尼亞國際關系研究學者阿德希爾·卡文斯表示。

  “中國技術助力非洲實現農業現代化”

  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中國宣布將為非洲援助實施10個減貧和農業項目,向非洲派遣500名農業專家,在華設立一批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范和培訓聯合中心,鼓勵中國機構和企業在非洲建設中非農業發展與減貧示范村,支持在非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聯盟發起“百企千村”活動。

  2021年12月15日,中國農業農村部在海南省海口市為首批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范和培訓聯合中心授牌。首批挂牌的其他3家聯合中心分別位於江蘇省、四川省和陝西省。這些聯合中心在熱帶作物、水稻種植、水產養殖、旱作農業、防沙治沙等領域各具特色,能夠有效對接非洲各國不同自然條件下的農業發展需求。

  “聯合中心項目從宣布到落成,用時短,效率高!”贊比亞駐華使館臨時代辦文森特·姆偉瓦表示,贊比亞有很多農業技術人員在中國接受培訓,回國后成為當地農業發展的骨干人才。“聯合中心的設立,有助於我們學習中國先進農業技術和知識,促進技術普及,惠及更多非洲國家。”

  “經過聯合中心的培訓,廣大非洲農民能夠更好地擴大生產、建設農村,推動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非盟駐華代表拉赫曼塔拉·奧斯曼表示。

  懸停、轉向、間歇性噴洒、定時回收……在距南非開普敦約200公裡遠的克蘭威廉農場,農用無人機正在進行噴洒作業。為農場提供無人機技術支持的南非“綜合飛行系統”公司聯合創始人德科思特對本報記者表示,通過與中國企業合作,公司實現了產品升級換代,具備了世界領先水平,“中國技術助力非洲實現農業現代化”。

  苔麩是埃塞俄比亞重要糧食作物,但因種子極小,播種、收割和脫粒過程機械化難度大,產量有限。為解決這一問題,埃塞俄比亞農業部與中國農機院合作,聯合研究攻克當地土壤黏性大、作物易倒伏、種子顆粒小等難題,研制出人力、畜力及柴油動力等多類型苔麩機械化產品。目前,由中國農機院研發的苔麩專用播種機、收獲機、清選機等已用於當地日常農業種植。埃塞俄比亞農業部官員贊嘆:“這是埃農業史上的一次歷史性變革。”

  “非洲農戶和中國消費者都能從中獲益”

  近年來,中國自非洲農產品進口增長迅速,中國目前已是非洲農產品出口第二大目的國,超過350余種非洲農產品、食品可開展對華貿易,中非農產品貿易穩步增長。同時,在中非農業合作機制化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雙方貿易渠道和平台持續拓展創新,截至目前,中國與23個非洲國家及地區組織建立了農業合作機制,簽署雙多邊農業合作文件72項。

  在對非合作“九項工程”框架下,中國將為非洲農產品輸華建立“綠色通道”,加快推動檢疫准入程序﹔積極拓展新興合作領域,借助中國電商平台,進一步提升非洲農產品在華銷量……

  日前,湖南厚昌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拿下坦桑尼亞對華開放腰果出口后的“第一單”。據公司駐外採購負責人伊格澤維爾介紹,企業拍下的400噸高品質腰果將從坦桑尼亞直接運至中國。這種直拍直採模式省去了以往需途經第三國的繁瑣工序,運輸時間可縮短一個半月,成本可降低20%左右。僅湖南省,目前非洲農產品進口產業鏈已涵蓋咖啡、腰果、夏威夷果、可可、芝麻、干辣椒等6種農產品﹔在瀏陽、岳陽等地,各具特色的非洲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        

  中非線上貿易平台持續助力非洲農產品走向中國市場。世界電子貿易平台義烏全球創新中心—盧旺達數字貿易樞紐2019年10月建立。兩年多來,借助該平台,非洲的咖啡、茶、蜂蜜、鱷梨油等特色農產品擺上了中國超市的貨架。平台客戶服務經理艾琳·杜薩貝表示,我們與中國電商平台深入合作,將盧旺達農產品供應商和中國買家聯系起來。

  卡文斯表示,互聯網科技正在為非中農業合作帶來更大機遇,助力更多非洲農民擺脫貧困。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非洲—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戴維·蒙亞埃認為,隨著非中農業貿易渠道和平台的拓展創新,以及更多便利化舉措的出台,必將有更多非洲農產品直銷中國,“非洲農戶和中國消費者都能從中獲益”。

  (本報約翰內斯堡電)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13日 03 版)
(責編:郭婷婷、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