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以智慧審計助力基層治理(現場評論)

楊文明
2022年01月13日08:5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大數據賦能審計工作,是用信息化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以數字化助力高效基層治理的重要手段

  

  打開界面、輸入賬號密碼、點擊查詢,很快就能調出電子數據。這是利用審計信息系統開展大數據審計的一個現實場景。前不久,在雲南省鳳慶縣,審計局主要負責同志表示,在大數據平台助力下,完成任務更加順利、高效。

  確保資金在陽光下運行,離不開有效監督。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相關政策要求,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以鳳慶縣為例,保守估計每年會面臨上百個審計任務,以傳統方式工作,一個審計任務少說要用三四個月,加之審計單位人員有限,若想做到審計全覆蓋,難度非常大。因此,拓展審計監督廣度和深度,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和精度,必須堅持科技強審,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更好利用大數據技術。

  加強智慧審計,數據收集是前提。近幾年,我國政務信息數據化建設突飛猛進。無論是脫貧攻堅項目,還是自然資源的國情普查和財政一體化系統,很多政務項目都逐步實現數據化,開始形成大數據並發揮作用。過去,審計人員需要翻閱大量的紙質資料,才能完成單個項目的數據統計﹔現在,隨著衛星圖片等數據信息集納,借助大數據平台,隻需輸入項目經緯度,項目資金等數據就能很快呈現在數據平台上。過去,審計人員到一個單位現場審計,至少需要1個多月﹔現在,依靠大數據模型可以事前篩選出疑點,審計人員有重點地進行現場核查,時間壓縮到了兩三天。把紙質材料變為數據資料,把數據信息整合成數據資源,對提高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大有裨益。

  提升審計效能,關鍵要打通數據梗阻。重大審計任務,往往時間跨度長、內容項目多、涉及人員廣,對信息資料的全面性、准確性要求高,更需要在各種信息交互對比中得出有效結論。借助大數據平台開展工作,要確保有足夠的數據內容、有安全的保存方法、有高效的處理技術,其重點在於讓數據關聯好、無梗阻。為此,鳳慶縣審計局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共同研發了實體數據中心和虛擬數據中心相融合的審計信息系統,使之成為覆蓋鳳慶縣政府機關和鄉鎮政府部門的審計內部網絡。在實際應用時,盡量做到跨部門數據處理,避免“以報告數據審報告數據”的弊端。

  大數據賦能審計工作,是用信息化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以數字化助力高效基層治理的重要手段。從政務微信小程序匯聚政策推送、惠民辦事等功能,到設立政務服務一體機,實現個人事項自主辦理﹔從打通數據孤島,到優化政務流程﹔從“最多跑一次”,到“一網通辦”……“大數據+政務”“互聯網+服務”等應用場景,讓基層治理日趨精准化、智能化,有效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面對治理課題,應圍繞群眾需求,立足辦事需要,進一步探索新機制、拓寬新應用,為基層治理插上信息化、智慧化翅膀,讓各項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從而為高質量發展更好保駕護航。

  (作者為本報雲南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13日 05 版)

(責編:郭婷婷、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