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延慶賽區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事保障人員

駐扎小海陀山  守護好“雪游龍”(聚焦冬奧保障)

本報記者 王昊男
2022年02月14日07: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月13日,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工作人員在維護雪道標識線。
  本報記者 伊 霄攝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游龍”俯瞰。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速度與激情點燃冰雪,歡呼與吶喊回蕩山巒。隨著北京冬奧會的進行,位於延慶賽區小海陀山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游龍”迎來了高光時刻。雪車、雪橇、鋼架雪車,這些項目的10枚金牌,將全部在這條全長1975米的賽道上產生。

  激情飛揚的賽事幕后,回響著支撐比賽平穩運行的聲音:“冰面沒有問題”“設備一切正常”“賽道已經就緒”……賽事保障人員正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參與並享受著冬奧。

  塔台控制室主管宋春杰——

  “每場比賽都是一場巨大考驗”

  想象一下,最高時速超過100公裡,沒有方向盤、沒有安全帶,也沒有剎車,仰面躺下的你,不僅看不清前方路況,還要在過彎時承受強大離心力的拉扯——這就是雪橇。在“雪游龍”,為這場“勇敢者的游戲”按下出發按鈕的是塔台控制室主管宋春杰,一個出生於1993年的姑娘。

  在被稱為“雪游龍”眼睛的塔台控制室,一排監視器將全部賽道無縫覆蓋,一綠一紅兩個按鈕,就是比賽的“發令槍”和暫停鍵。“每名運動員滑行結束后,要馬上確定賽道情況,兩分鐘內決定是否繼續,並用中英文進行播報。”宋春杰介紹,如遇突發情況,塔台還要及時通知醫療救援等相關團隊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處置,盡快恢復比賽。

  “每場比賽都是一場巨大考驗。”宋春杰說,“與賽場上的速度與激情相比,我們更多強調的是沉著與冷靜。”

  “賽道已就緒,范鐸耀准備出發!”2月5日晚,當中國雪橇隊選手范鐸耀出場時,現場的觀眾感覺到,塔台裡發出的指令聲調似乎高了許多。緊盯監視器的宋春杰,心中默默地為這位選手加油鼓勁。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第一枚金牌誕生!競技體育,永遠讓人熱淚盈眶。”2月6日晚,雪橇男子單人項目比賽結束后,宋春杰在社交軟件發布了這樣一條動態,視頻裡播放著德國運動員約翰內斯·路德維希的奪冠時刻。“他們的賽場故事,是對奧林匹克精神最好的詮釋,每位登上‘雪游龍’賽道的運動員都很了不起。”宋春杰說。

  運行主管孫悅——

  “冰面要像嬰兒皮膚一樣順滑”

  戴好鋼盔、踩緊釘鞋,閆文港抓住扶手起跑,沿冰軌推動鋼架獲得最大初始速度,然后飛身躍入雪車,直面前方俯身滑行,急速沖過十幾個彎道……

  2月11日,男子鋼架雪車最后兩輪滑行正在“雪游龍”賽道上演。

  與此同時,20人的制冰師團隊,分兵把守、緊盯冰面﹔一輪滑行結束,洒水修冰清掃賽道,上下雙向同時作業,15分鐘內全部完成。

  最終,閆文港站上領獎台,獲得中國鋼架雪車第一枚奧運獎牌。而比賽結束運動員退場后,更為徹底的冰面檢查和修補才剛剛開始……

  雪車雪橇運動被譽為“雪上F1”(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錦標賽簡稱“F1”),運動員疾馳在賽道上的最高時速超過100公裡。達成這一速度的基礎,就是高質量的賽道。

  “根據不同區域,賽道冰層厚度在3至5厘米不等。”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運行主管、來自中國五礦所屬中冶上海寶冶集團的孫悅介紹,“冰面要像嬰兒皮膚一樣順滑,這不僅關乎運動員的成績,更關乎他們的安全。”

  “雪橇是躺著滑,雪車是坐在車裡滑,鋼架雪車是趴著滑。”4年多的時間,從場館建設者到賽道制冰師,來自湖北襄陽的李開順對雪車雪橇項目熟稔於心。

  根據賽程安排,北京冬奧會的雪橇雪車項目在晚上舉行,白天會安排訓練。為保証比賽和訓練的順利進行,賽道的養護工作一般要從早上5點開始,夜裡零點左右才能結束。

  “賽道裡的溫度基本都在零下十幾攝氏度,晚上會更低。”李開順說,扛著50斤左右的裝備,大家工作起來都會出汗,“汗水滴落結成的冰碴,我們每次都會清掃干淨,工作一定要嚴謹細致。”

  運動員的滿意和專業人士的肯定是對李開順們最好的認可。“國家雪車雪橇中心是一個了不起的場地,對於雪車雪橇運動發展來說,是一份格外珍貴的大禮。”國際雪橇聯合會主席埃納斯·弗格力斯說。

  安保經理吳月雲——

  “守護好‘雪游龍’,就是在共享冬奧”

  要問誰對“雪游龍”的環境最熟悉?吳月雲數得上。燈杆、電梯、井蓋、配電室……幾乎所有的重點部位他都一清二楚。從小海陀山的駐區民警,到“雪游龍”的安保經理,北京市公安局延慶分局民警吳月雲的5大本冬奧日記裡,寫滿了堅韌與溫度。

  又是一個不眠之夜。吳月雲的眼中滿是血絲,早上7點半,監控畫面中的兩件包裹終於迎來了它的主人。冬奧會開幕前一天晚上,一名外國運動員訓練結束后,將裝有器械的兩個包裹遺留在“雪游龍”出發區。考慮到防疫人員已返回駐地,不能貿然移動包裹,吳月雲決定將包裹原地留放,“等這名外國運動員拿到包裹時,盡管我們語言不通,但看到他一直在向我微笑致意,我也就跟著一起笑了。”

  進人、進車、進設備,查証、驗証、保安全……作為“雪游龍”保障工作的第一關,吳月雲的工作瑣碎繁雜,羅列起來有10多項。“不能怕麻煩,更不能出差錯,關鍵是還要有溫度,咱代表的不僅是個人。”

  小海陀山上飄起了雪花,吳月雲拂了下頭發上的雪花說,“對我而言,守護好‘雪游龍’,就是在共享冬奧。”

  “‘雪游龍’的守護人還有很多,醫療救護、通信保障、接待服務……”吳月雲在日記裡寫下這樣一段話:“當我們老了,到了走不動的那天,想起也曾為舉世矚目的冬奧會作出過貢獻,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們把笑容和感謝留在北京。這輩子,值了!”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14日 14 版)
(責編:張沛、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