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重塑安全架構才能實現歐洲持久和平(國際論壇)

崔洪建
2022年04月19日08: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隻有在化解俄烏沖突的基礎上,通過漸進的觀念轉變和長期的能力建設,歐洲才能確立起獨立的戰略定位,才能為可持續的地區安全架構提供真實和堅強的保障

  

  烏克蘭危機牽動全球視線,人們對歐洲能否重塑安全、再造和平高度關注。回顧歷史,歐洲從來不乏對和平問題的深入思考和積極實踐。德國哲學家康德於1795年發表著名的《論永久和平》一文,從實踐理性的角度提出了建構人類永久和平的設想。即便是在冷戰時期,歐洲各國也能通過對話協商努力構建共同安全架構,並通過《赫爾辛基最后議定書》和《新歐洲巴黎憲章》等共識探索出“安全不可分割”的重要原則。然而,長期以來,“赫爾辛基精神”並未在歐洲真正落地生根。俄烏沖突爆發,歐洲大陸戰火重燃,再次說明此前的歐洲安全架構存在嚴重缺陷。

  俄烏沖突爆發前,兩極對抗格局雖已不復存在,但歐洲安全的“后冷戰秩序”並沒有擺脫冷戰陰影,對抗性矛盾沒有消除,冷戰思維依然盛行。美國以“冷戰勝利者”自居並將俄羅斯作為“失敗者”對待,拉攏歐洲國家對俄大搞政治歧視、經濟“改造”和安全擠壓。尤其是在安全領域,盡管理論上有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所倡導的“赫爾辛基精神”,但在實踐中發揮主導作用的,卻是處處體現排他性、對抗性安全觀的北約。北約通過一次次接納新成員和擴張所謂“新使命”強化實力,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不斷積累直至喪失互信,導致歐洲安全陷入嚴重失衡狀態。

  在烏克蘭危機萌芽並升級為俄烏沖突的過程中,在外交等手段遠未窮盡的情況下,美國不但不願承擔與俄羅斯就歐洲安全問題進行直接平等對話的責任,反而利用北約採取以軍事威懾為主的對俄策略,擠壓歐洲國家開展外交斡旋的空間,造成美國和北約能夠為烏克蘭“提供保護”的錯覺,最終導致俄烏沖突爆發。

  地區的持久和平需要均衡的安全框架來支撐,需要通過有效的互信措施來維護,需要利用一切必要手段確保其可持續發展。相關各方的安全關切都應得到尊重,國家大小、實力強弱和制度差異不應成為割裂彼此、劃分敵我的界線。盡管歐洲重塑安全、再造和平的歷程必定曲折艱難,但戰爭恐懼、難民危機、經濟衰退、民生凋敝更是不可承受之重,歐洲各國責無旁貸,必須承擔起構建地區長期安全架構的重任。

  歐洲重塑安全、再造和平,歐盟要切實發揮作為地區最重要政治和經濟集團的作用,團結地區乃至國際社會一切主張勸和促談的力量,採取一切增進互信而不是放大敵意的措施,推動俄烏雙方對話談判,爭取早日實現停火止戰。歐洲曾經一再經歷戰爭與和平交替,應當深諳“化敵為友方能持久和平”的道理。基於歐洲國家與俄羅斯是搬不走的鄰居這一現實,歐洲各國應當理智謹慎地處理擴大對俄制裁、升級對烏軍援等重大問題,並就建立地區安全架構問題與俄進行平等坦誠對話,通過經濟合作、政治和解等途徑,尋求與俄羅斯就實現歐洲乃至歐亞大陸的共同利益達成共識。

  更重要的是,歐洲應當將化解俄烏沖突、重塑未來地區安全作為實現戰略自主的最重要目標,確立起建構歐洲安全的主體意識,督促美國承擔起不推動沖突升級、不回避與俄矛盾、不破壞歐洲安全的責任。隻有在成功化解沖突的基礎上,通過漸進的觀念轉變和長期的能力建設,歐洲才能確立起獨立的戰略定位,才能為可持續的地區安全架構提供真實和堅強的保障。

  地區安全架構不能排斥域內任何國家。在國際社會普遍以發展為共識、經濟全球化已讓各國命運緊密相連的當下,歐洲更應著力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地區安全架構,推動歐洲和亞歐大陸實現持久和平。

  (作者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19日 03 版)
(責編:周雯、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