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集成電路——

社會信息化的“引擎”(開卷知新)

王陽元
2022年05月13日09: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芯片和框架引線焊接。
  新華社記者 黃 偉攝


  今天,集成電路關系到許多傳統企業、新興企業乃至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比如在汽車領域,芯片在發動機控制系統(如點火、變速傳動)、底盤控制系統(如轉向、駐車)、智能駕駛系統(如攝像、雷達、駕駛員監控)、車身及舒適安全系統(如車門、燈光、座椅、氣囊、空調、音響)、信息聯網系統(如導航)等部分廣泛應用,每部汽車約需要1000—2000塊集成電路。普通乘用車中,汽車電子(包括集成電路和分立器件)成本佔比已達40%,在純電動汽車中更是達到65%以上。  信息時代,集成電路無處不在。大到航空航天、高鐵船舶,小到手機電腦、智能手表,集成電路都是關鍵“部件”。甚至傳統農業工業,也正在通過集成電路實現信息化、智能化。集成電路技術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成為社會信息化的“引擎”,兼具經濟價值和戰略意義。

  2020年,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力推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這8個領域均與集成電路相關,也深刻說明集成電路的研發、生產和應用是一項關鍵而復雜的社會工程。可以說,集成電路已經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技術。

  指甲蓋大小的信息“航母”

  集成電路是通過在半導體基片上制作晶體管、電阻、電容和導線等,控制電子在固體中的運動,並封裝在外殼內執行特定電路或系統功能的電子器件。人們由其形貌,給集成電路取了一個更形象的名字:芯片。

  手機、電腦、衛星、高鐵、工業機器人中的集成電路類型千差萬別,但都做著類似的事:信息的獲取、存儲、處理和傳輸。以集成電路與軟件構成的信息中樞,已經融入當今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構筑信息社會的基石。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為更准確地進行流調,手機掃碼成為生活中的常態,而手機的核心組件正是集成電路。

  集成電路的主要基底材料,是地球上除氧之外含量最豐富的元素——硅。人們常見的砂石中,就含有硅元素。一塊黑褐色的硅石片,看上去不起眼,但經過人們的創新設計和加工制造,便成為集成電路。它將人類的智慧與創造固化在硅芯片上,使用價值巨大,可謂“點石成金”。自1958年集成電路發明以來,隨著設計和制作技術不斷進步,單一芯片上集成的晶體管數,就處理器而言呈每24個月增長一倍的趨勢,這就是著名的“摩爾定律”。現在,集成電路已經可以在單一芯片上集成上百億個晶體管。

  得益於集成電路,計算機技術突飛猛進。最初的電子管計算機,由約1.8萬個電子管組成,佔地150平方米,重30噸,耗電140千瓦,計算速度隻有每秒幾千次。如今,超級計算機計算速度可達每秒百億億次,並在生物醫藥、新材料研究、太空探索、基因測序、天氣預報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在移動通信領域,得益於集成電路技術的快速進步,通信網絡傳輸速率不斷提高,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已經普遍應用。

  集成電路不僅解決了信息處理的問題,還解決了信息的存儲、獲取和傳輸問題。半導體存儲器在移動設備中已經取代磁盤存儲器,手機、U盤可以隨時存儲或讀取大量文件﹔半導體傳感器解決了光影、力、磁、化學、生物等自然信號轉變為電信號的問題,例如採用圖像芯片可隨時隨地拍攝照片或視頻﹔以集成電路為內核的互聯網,使信息傳輸變得方便快捷,無論是汽車導航、網購商品還是數字支付,都已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在集成電路構成的信息終端之間,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進行聲音、文字、圖像、視頻等信息的交換。

  基礎研究創新驅動的朝陽產業

  集成電路產業飛速發展靠的是創新驅動,比如從平面到三維的器件結構創新,從硅材料到化合物半導體、碳基材料的創新,從紫外線光刻到極紫外光刻設備的創新等等。這些創新萬變不離其宗,無一不是來自數十年的基礎研究成果積累。

  當前,集成電路已發展到“后摩爾時代”。不再僅以“每兩年集成度提高一倍”為主要指標,而是以“降低功耗、提高性能功耗比”作為發展標尺。現在的集成度已達到一個指甲蓋大小的芯片上,可以集成超過全世界人口數量(超70億)的晶體管。每個晶體管都需要能源供給並散發熱量,導致芯片能耗高,不利於廣泛應用,比如手機出現發熱問題。我們可以採用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藝和新結構器件及其新型集成電路架構,降低單個晶體管的漏電流和電源電壓,芯片靜態功耗就會降低。對於更重要的動態功耗,不同集成電路功能不同,動態功耗各異,功耗降低以后可以再增加晶體管集成度,進一步提高性能。在“后摩爾時代”,集成電路技術有4個發展方向。

  繼續縮小尺寸。最初,集成電路加工尺寸為10微米,現在最先進的加工技術已達到10納米以下。10微米是1納米的1萬倍,這相當於普通自行車車輪直徑和一根頭發絲直徑的比例。加工尺寸越小,同樣面積的硅片上就能容納更多晶體管,從而處理更多信息﹔同時,加工尺寸越小,晶體管的柵長就越短,電信號在晶體管內以及晶體管之間的傳輸速度就越快。一般來說,加工尺寸為上一代工藝節點的0.7倍時,晶體管面積縮小50%,集成電路性能提升1倍。當集成電路進入2納米技術代時,每平方毫米的硅片上可容納3.3億個晶體管。

  將不同功能的芯片通過系統集成和三維封裝等方式組合,以滿足集成電路多功能應用需求。如將不同工藝、不同材料、不同功能的數字電路、存儲電路、模擬電路、射頻電路、高壓電路、功率電路、驅動電路、傳感器與執行器、生物芯片等封裝在一起,形成一個多功能集成系統模塊,進而組成一個全新的、完整的電子系統,以適應不同領域、不同場合的應用需求。這就相當於隻用一個集成系統模塊,就可以承擔整個系統的功能,好比不同軍種組合成一個集團軍,以完成多樣化任務。

  器件結構革新。開發量子器件、單電子器件、石墨烯器件、仿生類腦器件等。晶體管是集成電路的核心器件,最初的晶體管是雙極型結構,后來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器件誕生,成為主流集成電路器件結構。現在,平面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器件結構變為三維的鰭形柵結構,並正向環形柵方向發展。每一次器件結構革新,都會帶來集成電路技術重大進步。量子器件和單電子器件是晶體管工作原理上的革新,石墨烯器件是晶體管材料的革新,仿生類腦器件則是模擬神經元人腦突觸的器件。這種革新為集成電路的創新應用提供更多可能,如仿生類腦器件將為人工智能網絡的應用插上翅膀。

  與其他學科結合,產生多種集成微納系統。集成電路與其他學科具有十分廣泛的交叉性,而交叉點往往是創新點。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設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時,就將其列為交叉學科中的第一個學科。集成電路與精密機械結合,誕生了微機電系統,例如硅陀螺,精度好、可靠性高,現已應用於汽車、飛機和船舶等,凡是需要導航的地方都可以應用﹔與生物學結合,誕生了可穿戴的、檢測人們身體指標的各種芯片。

  建立新形態信息技術科學和產業。這方面,手機的發展是典型案例。手機最初是通信范圍有限的模擬式“大哥大”,之后是可以接打電話的數字式按鍵撥號手機,並有了漢字顯示功能,屏幕由黑白轉為彩色,觸屏取代了實體按鍵,還進一步成為替代相機的隨身工具。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發展,手機獲取和傳輸文字、聲音、圖像的速度,已經能夠“手到擒來”。一部手機,在集成電路技術推動下,從“電話”變成了人們必備的智能信息中心。與之相關的網絡購物、網絡直播等新形態信息產業正在形成,與此同時,以信件、郵票、郵遞員為主的郵電產業也在適應變化、升級迭代。未來,隨著物理、化學、數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與軟件等學科和相應技術的進步,集成電路將繼續推動信息技術科學和產業創新發展,為人們工作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和新的可能。

  未來,集成電路將在更多維度和更大空間發展起來,前景廣闊,信息化社會和數字時代需要這樣的“引擎”。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相信這一朝陽產業將從多維度、多方面推動我國信息化和數字化發展。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 

  制圖:趙偲汝 

  

  推薦讀物:

  《集成電路產業全書》:王陽元主編﹔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

  《“后摩爾時代”微納電子學》: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編﹔科學出版社出版。

  《微電子學概論(第三版)》:張興、黃如、劉曉彥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13日 20 版)

(責編:郭婷婷、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