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武漢東湖高新區全力打造創新高地、產業高地、人才高地

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科技視點·創新驅動看高新③)

本報記者 李 霞
2022年10月31日15: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武漢東湖高新區內的地標建筑“馬蹄蓮”大樓。
  東湖高新區供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從全國第一根實用化光纖、第一個光傳輸系統,到如今率先推出我國首個400G硅光模塊、最大功率的10萬瓦光纖激光器……湖北武漢東湖高新區的這一束“光”閃耀神州、連通世界,贏得了“中國光谷”的美譽。

  截至今年7月,“中國光谷”累計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近4300家、瞪羚企業502家,擁有8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32家隱形冠軍企業。武漢市委常委、東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劉潔說:“東湖高新區堅決扛起自主創新的重大責任,加快構建創新高地、產業高地、人才高地,推動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加快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新興產業的集群優勢加快轉化為綜合實力的競進勝勢,聚力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

  配套支持政策,打造全球激光產業創新高地

  激光作為先進的技術,在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作為中國激光產業發源地,東湖高新區的激光企業已達200多家。

  首套國產化數控激光切割機、首個半導體激光器芯片、首台高性能光纖激光器……華工科技憑借60多項國內第一,為中國激光贏得了行業話語權。

  “早年,我們也嘗試從國外買技術,但發現這條路走不通。”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介紹,公司通過引進高端人才,在激光領域深耕,突破一系列“卡脖子”技術。如今,無論是顯示面板、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是深中通道、雪龍號這些大國工程,都有華工科技激光裝備的力量。

  “企業不能單打獨斗,每個產業要按照產業集群去打造,‘激光黃金十條’的出台對激光產業強鏈補鏈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已在激光產業打拼二十幾年的創業者,華工激光副總經理王建剛認為,城市之間的競爭早已不僅僅是規模、產值、人口的競爭,而已經升級到產業鏈布局、發展的競爭,能否為產業集群快速發展提供配套政策支持至關重要。

  王建剛提到的“激光黃金十條”,是東湖高新區今年3月20日出台的《關於加快推進湖北東湖科學城激光產業集群發展的若干政策》。高新區設立了100億元激光產業發展基金,支持企業開展並購、增資擴股、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示范、創新載體建設等。

  “‘激光黃金十條’最重要的意義,是對產業的強鏈補鏈作用。”王建剛告訴記者,“政策不只是補貼領軍企業,對一些體量不大但對補鏈發揮重要作用的企業也給予特殊支持。例如上游企業華日激光,雖然年產值隻有2億至3億元,但其發展關系著整個產業鏈的完善。相關部門特事特辦,在土地上優先供給。一系列政策舉措使得產業集群快速發展。”

  如今,在中國光電子信息產業的版圖上,東湖高新區群星閃耀:中國信科、華工科技、長飛、高德紅外等引領性強、創新水平高的龍頭企業,武漢華星、天馬等硬核領軍企業,小米等頭部企業……目前高新區的光電器件佔全國市場份額60%,激光設備佔全國市場50%,光纖光纜銷量世界第一,已形成涵蓋上游光纖光纜、中游光器件及光模塊、下游光系統設備的完整產業鏈條,實現了自主可控。

  構筑優質服務平台,建設“專精特新”企業成長特區

  在東湖高新區,有一家高科技公司——武漢新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碳科技”)。這家公司去年7月注冊,四位合伙人都是85后博士。目前新碳科技已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催化納米碳材料加工核心技術體系,將碳材料納米化,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材料的功能,可應用於新能源、半導體等領域。

  談到選擇光谷創業,新碳科技首席執行官張兆熙告訴記者,除了家鄉情結,更重要的是東湖高新區特別適合“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科技初創型企業規模雖然沒那麼大,但在細分行業裡具有不可替代性,高新區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起步平台。”

  “對我們這樣‘小而精’的科技企業,光谷敞開懷抱。”新碳科技首席技術官李偉鬆博士說:“光谷的很多創業者都是剛從高校和科研院所走出來的,我們雖然規模不大,卻掌握著行業尖端技術。”

  “光谷一直致力於打造優質中小微企業服務平台,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東湖高新區企業服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小巨人’企業的發展過程,用一句話來形象描述,就是‘新兵’變‘大咖’。相關培育體系和配套政策,是他們的成長能量來源。”

  去年,東湖高新區出台了《關於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支持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如果說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鏈中的‘鏈長’企業是龍頭,那麼這些‘小巨人’就是巨龍的身體和四肢,一起舞動,產業才能騰飛。”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葉學平認為,“專精特新”是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的重要保証。這類企業作為產業創新的排頭兵,是經濟高質量運行的基本盤。

  截至今年9月,東湖高新區共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95家。憑借能讓企業拔節生長的創業創新政策服務生態,高新區已經成為“專精特新”企業的成長特區。

  採用新機制、新手段,高效集聚創新創業人才

  85后博士黃偉是華工激光半導體行業經理,也是公司2020年引進的高端人才。由於他符合創新人才條件,高新區提供的60萬元資金可以由他自由支配。“高新區對我幫助最大的是在研發經費上的支持。”黃偉告訴記者,“技術研發需要長期積累,前期的投入非常大,而且很多研發並不是馬上就會有成果。高新區政策雪中送炭,對研發人員來說很重要。”

  東湖高新區堅持人才引領、創新驅動。2008年,先后獲批全國首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中央企業集中建設人才基地”。高新區出台了人才計劃的暫行辦法,大力招才引智。

  2021年,東湖高新區在全國首推人才注冊制、人才動態評價積分制,針對不同層次、類別的人才,通過數據比對、人才畫像等手段,分類建立人才綜合量化測評模型,以全新方式識別評價選拔人才。據東湖高新區招才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各類人才項目不設門檻,不受學歷、年齡、職稱等准入限制,在人才注冊基礎上,通過人才積分測評,把分值作為入選人才項目的依據。截至目前,人才注冊制入庫的人數已達到1.1萬人,工作效率大為提升。

  黃偉告訴記者:“高新區招才局每年都會對我們經常慰問、座談,關心我們工作和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此外還有直接互通機制,有問題可以隨時反饋解決。”

  “高新區組織部門對博士人才非常重視,對我們引進的高端人才設有專門的定點聯系人,非常貼心!”王建剛笑著說。

  2021年,東湖高新區常住人口達到118.38萬,比2020年增加16.77萬,是2010年的3倍,對人才的吸引力可見一斑。2021年,光谷新增留漢就業創業大學生超11萬人。

  今年6月25日,武漢獲批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東湖高新區負責人表示,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集聚資源,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區域,加快構建以“五大湖北實驗室、五大科學裝置、五大國家創新中心、一批新型研發機構”為基石的創新平台矩陣,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 人民日報 》( 2022年10月31日 17 版)
(責編:王郭驥、關喜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