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興商建市勇立潮頭

——浙江義烏高質量發展紀實

本報記者 韓維正 竇 皓 袁子涵
2023年06月14日08: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一列滿載各類貨物的中歐班列啟程開往中亞五國。
  胡肖飛攝

  義烏國際商貿城的商戶正在和客商洽談毛絨玩具訂單。
  章勇濤攝

  義烏的光伏企業愛旭太陽能廠區。
  義烏市委宣傳部供圖

  義烏城市風景。
  義烏市委宣傳部供圖

  中午時分,浙江義烏的“貝迪”阿拉伯餐廳門庭若市,人們用漢語、阿拉伯語、英語點餐。已在中國生活了很多年的老板穆罕奈德正在接待慕名而來的食客。

  “在阿拉伯商人雲集的義烏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約旦商人開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館。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飲食文化帶到了義烏,也在義烏的繁榮興旺中收獲了事業成功,最終同中國姑娘喜結連理,把根扎在了中國。”2014年,習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說起了這個故事。

  不僅有世界各國的美食,更有來自全球各地的客商、忙碌而熱情的店主、熙熙攘攘的商鋪、琳琅滿目的商品。走進義烏,你就會明白,為什麼義烏擁有“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美譽,為什麼這裡被稱為“市場之城”。

  擁有營業面積640余萬平方米的市場,商位7.5萬個,經營26個大類、210萬個單品,帶動全國20多個產業集群、210萬家中小微企業發展,關聯3200萬名工人就業,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義烏這座“世界超市”,沿著“興商建市”的道路,錨定“打造國際樞紐城、奮進現代都市區”的目標,奮力書寫著“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新篇章。

  更新換代的新市場

  義烏國際商貿城生意紅火,線上平台幫助商戶打開新門路,正在施工的義烏全球數貿中心項目將打造一站式服務數字化平台

  早上9點,義烏國際商貿城的商鋪已經陸續開始營業。人流漸多,各式店鋪前不時有客商駐足咨詢。越來越現代化的商貿城現有5個區,由空中連廊結成一體,即使選擇最簡捷的線路穿行,從一區走到五區也得走上3公裡多。

  在二區市場經營電子設備的王國田,對今年的生意很有信心。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以來,義烏國際商貿城日均客流量已超20萬人,恢復到2019年水平。

  距離五區不遠,佔地面積562畝的義烏全球數貿中心項目正在緊張施工。義烏商城集團副總經理黃海洋說,中心建成后將以數字化平台為載體,為採購商、經營主體等提供商務、工作、生活、休閑的一站式服務。

  何為數字化平台?走進在二區運營的新能源產品市場數字運營中心,透過這裡的義烏數字市場大屏,不但能切換市場內的實時場景,還能查看各市場的客流、車流、經營主體情況、各行業指數等數據。“未來,我們還將依托場內各觸點,盤活線下數據,給經營戶、採購商帶來更高效便捷的體驗。”黃海洋說。

  這兩年,國際商貿城的線上平台Chinagoods也幫很多商戶打開了新門路。這個平台對接市場內實體商鋪和產業鏈上游的210萬家中小微企業,連接起了供需雙方在生產制造、倉儲物流、金融信貸等各環節的需求,不斷推動交易、履約、監管等商品貿易服務全鏈路數字化。

  “以前為了方便存貨發貨,我們將倉庫租在市場周邊的民房或地下室,空間小,租金還高。現在相當於把商貿城搬到線上,異地客商可以通過網絡了解產品,我們也可以在線預定倉庫、入庫時間和租賃時長,由系統自動計算租賃費用。”一區一家玩具店的負責人說,現在很多工作都能直接在手機上完成。

  越來越多的商戶正在擁抱市場的變化。

  “這是一款用竹子做成的一次性餐具,健康環保,特別適合出游野餐……”四區捷豪竹制品店裡,一名主播對著手機熟練地介紹著一款新產品。店內,一塊“歡迎主播到店直播”的標牌十分醒目。

  夜幕初垂,商貿城人流漸稀,不遠處的江北下朱小區則忙碌了起來。集聚於此的社群團購、快手電商、抖音直播等社交電商,正為晚上的直播做准備,各類“爆款”小商品將從小小直播間走向千家萬戶。

  義烏正在積極擁抱新業態。開展直播電商專項職業技能認定,成立浙江首個直播電商學院,鼓勵各類企業創建直播電商基地,推動“保稅+直播”模式創新……數據顯示,今年1—4月,義烏開展網紅直播帶貨19.5萬場,完成零售額139.115億元,同比增長24.93%,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1303.06億元,同比增長10.74%。

  “義烏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迎接新事物、主動求變化的創新史,這也是它勇立潮頭的關鍵所在。面向未來的義烏市場,將會持續迭代升級。”義烏市委書記王健表示。

  連接中外的新通道

  “義新歐”中歐班列聯通亞歐大陸,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實現通江達海,義烏著力打造立體式全面開放新格局

  “這些紅酒是通過‘義新歐’中歐班列從西班牙運回來的,歡迎選購。”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五區的西班牙館,經理張睿智向客商介紹貨架上的紅酒,也介紹“義新歐”帶來的機遇。

  2014年11月18日,首趟“義新歐”中歐班列從義烏西站出發,開往西班牙首都馬德裡。從此,這條1.3萬多公裡的線路,成了義烏一張響當當的名片。

  “從前義烏小商品出口,一般先陸路轉關,到上海、寧波等港口后再走海運。這對中亞很多內陸國家來說,不僅繞路,各國間的通關手續也很繁瑣。”作為目前唯一全民營機制運營的中歐班列,運營方天盟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馮旭斌回想起創業歷程,感慨萬千。這些年裡,“義新歐”先后開通了18條點對點的班列主線,業務范圍輻射50多個國家和160多個城市﹔進出口貨物貿易額連續9年增長,年均增長62%﹔貨品從小商品到太陽能光伏板、汽車及零配件、智能設備﹔貨源地也從義烏擴展到上海、福建、廣東等地。

  向西,依路出境﹔向東,依港出海。

  緊鄰國際商貿城的義烏港,一輛輛集卡車穿梭其中。上午10點,義烏海關關員龔冬冬與同事剛為一輛重載集卡車施加海關關鎖。這車小商品,將一路向東轉入寧波港乘船出海。

  “每天有1000個以上裝滿小商品的集裝箱從這裡啟程。”龔冬冬說,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的建設,已將鐵路與海運連接在一起,讓義烏港成為寧波舟山港“第六港區”,“出口貨物進入義烏‘第六港區’,即視同進入寧波舟山港,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原來要在義烏和寧波海關分別辦理通關手續,現在在義烏海關一次辦理完成,不僅節省費用,也大大縮短了時間,再也不擔心趕不上船期了。”看著剛拿到手的全程提單,中頂報關代理有限公司經理王超十分高興。

  可別小瞧了這張小小的提單。採用全程提單多式聯運新模式的出口貨物,船公司直接在義烏簽發全程提單,企業在義烏海關辦理完成全部通關手續,多式聯運貨物運抵寧波港后,海關系統實現電子“自動核銷”,企業就能“無感通關”。今年1—5月,義烏至寧波舟山港海鐵聯運班列共發運3.2萬標箱,同比增長7.75%。

  海關通關前移,不僅提高出口效率,還便利了進口。走進保稅物流中心的跨境電商保稅備貨分撥中心倉,義烏海關關員黃兆建正在審核一批奶粉的流轉信息,審核完成后,這批奶粉將分撥運到江浙滬多家保稅區,在網店上架銷售。主營這項業務的義烏市祥合倉儲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的備貨周期從過去的1周至1個月,縮短到1至3天。

  “義新歐”中歐班列成為亞歐大陸互聯互通的重要橋梁﹔義甬舟開放大通道承載著通江達海的海港之夢。一不靠山二不靠海的義烏,形成了“陸、海、空、鐵、郵”立體式全面開放新格局,讓“賣全球、買全球”變得觸手可及。

  迭代升級的新產業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快速崛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義烏市場的變化折射中國制造業的步伐

  交代好門店的事情,奧凱體育用品店的負責人吳曉明准備到廠裡看看。幾公裡外的工廠生產車間裡,一個個足球正“走下”生產線。

  “我們力爭做高品質的產品,並且擁有生產技術專利。”吳曉明說,從最開始的貼牌和仿制,到現在創立自有品牌,奧凱生產的足球不僅在單價數百元的高端市場站穩了腳跟,還成了很多重要賽事的比賽用球。

  從販賣商品到自產自銷,從貼牌生產到自有品牌,義烏市場的變化折射中國制造業的步伐。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襪子制造企業“夢娜”曾經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如今,走進夢娜的“未來工廠”生產車間,映入眼帘的是機器人、自動化設備等。原來一個工人隻能看管13台設備,現在可以同時看管一條產線20台設備。生產效率提升35%,人工成本降低45%,能耗降低17%。

  新興產業快速崛起。

  位於義烏光源科技小鎮的天合光能(義烏)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一塊塊光伏板正在打包出貨。這些光伏組件將通過中歐班列運至歐洲,安裝在當地民居和工商業建筑的屋頂。

  “光伏組件原輔材運輸量很大,成品運輸量也很大,考慮到營收等方面因素,企業會優先選擇物流成本更低的地區。”義烏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委員、副主任劉旭偉介紹,憑借四通八達的物流網絡,義烏從零起步打造光伏產業,成為當地加快發展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縮影。2022年,義烏智能光伏產業實現產值約900億元,入選省級先進制造業特色產業集群核心區。今年一季度,義烏5家光伏龍頭企業實現產值218.6億元,增速17.1%。

  更多的新興產業展現出勃勃生機:綠色動力小鎮裡,“綠色新能源+汽車動力”產業格局愈發鮮明﹔義烏芯片產業園裡,半導體芯片測試項目和先進功率模塊封裝制造基地(芯能)項目正穩步推進﹔雙江湖科教園區裡,一批高校科研機構相繼落戶,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源頭活水……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2023年一季度,義烏實現規上工業產值415.7億元,增速14.7%﹔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62.6億元,增速11.7%。“存量提質”“增量選優”雙輪驅動之下,義烏工業經濟實現“開門紅”。

  “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傳統產業轉型提質。未來,義烏制造這張金名片,還將越擦越亮。”義烏市經信局局長朱金弟表示。

  開放包容的新城市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城市品質逐漸升級,生活環境更加宜居,許多外來客商把義烏當作自己的家

  義烏是一座建在市場上的城市,營商環境的好壞關乎城市的興衰。

  “以前辦好營業執照后還要跑稅務、銀行、社保等6個部門,現在隻用一套身份材料在網上申請,所有事情都能辦好,執照、公章免費郵寄上門。”正在辦理營業執照的義烏市子碩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股東湯小霞,對高效的辦事流程贊不絕口。

  一組數據十分亮眼:2022年義烏新設經營主體18.06萬戶,主體新設量連續5年超10萬戶。義烏在冊經營主體數已突破90萬戶,佔全省的1/11,位居全省縣級區域第一。

  經濟動能持續釋放,驅動城市品質不斷升級。現在的義烏,出家門一刻鐘,就能找到附近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鄰裡會客廳、科普微館等公共文化活動場所一應俱全。托育和養老體系不斷完善。去年,義烏建成投用中小學、幼兒園40所,新增學位2.92萬個,構建“1+1+3”普惠型長期照護服務體系,參保人數超115.9萬人,累計為9000多名失能人員減負2.43億元。

  城市社區,商貿繁盛﹔美麗鄉村,畫卷同樣動人。在陳望道故居所在的城西街道分水塘村,錯落有致的村落格局、白牆黛瓦的農家小院、古色古香的老街長廊……在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的同時,借助紅色旅游產業和直播平台的推介,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義烏也是一座國際化的城市,如何讓五湖四海的朋友和氣生財、和睦共處,同樣考驗城市治理者的智慧。

  “這裡就是我的家。”在義烏生活了17年的伊朗人哈米常這樣說。經營一家貿易公司、精通六國語言的哈米,不僅是中國女婿,還是個“國際老娘舅”。“老娘舅”是江浙滬一帶的話,指願意主持公道、善於調解糾紛的人。

  義烏有超過百萬的常住外來人口,包括1萬多名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客商。哈米所在的江東街道雞鳴山社區,有74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人員在此居住。社區裡的居民遇到各種矛盾糾紛,常常想到他。這些年來,經哈米化解的各類糾紛超過200起。

  除了哈米所在的“國際老娘舅”工作室,社區還有一支外國人組建的“國際小巷隊伍”,經常參與到治安巡邏、文明勸導和消防檢查等志願活動中來。社區裡的境外人員服務中心,與多個政府部門協同,為外國居民精准推送減稅降費、市場動態等方面信息,提供“家門口的專業服務”。

  “中國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希望一輩子和家人生活在中國。”穆罕奈德說,就像餐廳的名字“貝迪”一樣,它的中文意思是“我家”。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14日 07 版)

(責編:周雯、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