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紅安繡活——

紅起來 活起來(美在鄉村·走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田豆豆
2023年09月03日08: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劉壽仙及女兒、外孫女正在做繡活。
  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走在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七裡坪鎮的長勝街上,傳統古建與沿街展賣的各色民間工藝品交織古今兩種韻味,形成素艷兩種姿色。紅安繡活,便是這老街上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

  紅色,是紅安繡活的鮮亮底色。長勝街上的紅安繡活傳習所內,一件件極具地方特色的繡品、一雙雙充滿歷史記憶的“紅軍布鞋”,吸引著往來游人駐足欣賞。紅安原名黃安,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搖籃,新中國成立后更名為紅安。

  “紅安盛產‘光籽棉’,‘紅安大布’傳統紡織技藝世代相傳。革命戰爭年代,紅安婦女不光給紅軍趕制布鞋,還縫制了許多鞋墊、衣服和棉被送給戰士們。”省級非遺項目紅安繡花鞋墊代表性傳承人席和玉一邊教小徒弟飖飖刺繡,一邊給她講起紅安繡活的歷史。如今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的展廳內,還陳列著紅安婦女飽含深情、千針萬線制成的“千層底”紅軍布鞋,展示著紅安繡活獨特的文化印記。

  紅安縣南部的太平橋鎮,也有一家紅安繡活傳習所,其創辦者是紅安繡活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劉壽仙。“我8歲時就跟著姑姑和外婆學刺繡。我喜歡紅安繡活的藝術氣息、文化味道,也喜歡這種靜心創作的感覺。”劉壽仙這一繡就是50多年。

  2009年,在紅安縣委縣政府支持下,劉壽仙將自家院子改造成紅安繡活傳習所。在這裡,輕便素雅的農家布鞋、熱烈絢麗的繡花鞋墊以及各式各樣的擺件等展現著紅安繡活的新光彩。桌旁,幾位年約四五十歲的婦女正埋頭飛針走線。像這些繡娘一樣,每年到紅安繡活傳習所學習的繡娘有500余人,參與合作社刺繡的繡娘累計已超4000名。

  “剛開始,我們想給婦女做免費技術培訓,還得挨家挨戶動員,‘求人來’。”劉壽仙的女兒劉珊說,“現在,如果我們開培訓課,大家都搶著來。”

  從“求人來”到“搶著來”,紅安繡活的活力從何來?

  “如果把四大名繡比作花壇中的牡丹,那麼紅安繡活就像山間野花,散發著泥土清香,帶著一種獨特的質朴與浪漫。”紅安縣文化館館長薛立花說,“紅安繡活始於東漢,興於唐,明清以后成為盛行於全縣的鄉風民俗,有‘黃安無女不繡花’的說法。”

  一根鋼針、幾束彩線,在繡娘手下幻化成滿載深情厚誼的美好圖案,裝點著鞋墊、布鞋、童帽、枕套、布兜、門帘、桌圍等日常用品,扮靚幸福生活。“像比較典型的繡花鞋墊,過去常被用作定情信物。如今,人們依然習慣把它作為饋贈親友的禮品。”薛立花說。紅安繡活載情載理,題材以“鹿鶴同春”“並蒂蓮開”“龍鳳呈祥”等民間傳統圖案居多,繡娘根據不同場合、不同使用人群選擇不同圖案﹔工藝涵蓋絲繡、挑繡、絨繡三大類,並融入當地“紅安大布”傳統紡織技藝中的提花、印花、納花工藝。

  “紅安繡活,最是考驗手工。別看這麼小一雙,包括了7種針法。”劉壽仙指著一副《鳳穿牡丹》鞋墊,語氣中略帶驕傲,“雖然‘鳳穿牡丹’是傳統圖案,但我用地方特色針法繡出來,美感就大不相同了。這花瓣用的是參針,有一種漸變色的效果﹔鳳凰的脖子用的是網針,針腳互相交錯﹔鳳凰尾巴上這個‘眼睛’,用的是絨繡,毛茸茸的,有立體感……”

  一幅成品的誕生,既考驗著繡娘的刺繡技藝,也對其設計圖案、勾勒線稿的能力提出要求。劉壽仙不斷創新設計以滿足受眾需求。“有時候,一些客戶想要定制圖案,我就先在本子上起畫稿,改到滿意了再動手繡。”劉壽仙一邊翻開滿是圖案的筆記本,一邊說道。久而久之,她的創作既有大場面作品,也有人物肖像,還有融合民間剪紙風格的作品。

  為推動紅安繡活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012年,劉壽仙把大學畢業后在外地工作的女兒劉珊勸回家鄉。

  “要讓紅安繡活真正‘活起來’,必須讓它融入當代人的生活。”年輕的劉珊選擇將繡活運用到錢包、香囊、挂飾、書簽等當代年輕人喜歡的“小玩意”上,令人眼前一亮。她還在各大平台開設網店,幫鄉親們帶貨增收。

  紅安繡活的新生,不僅讓村民的口袋逐漸鼓起來,也讓大家的內心更充實,繡活承載的紅色文化愈發可知、可感、可近、可親。

  “歡迎大家進直播間!這雙鞋是一針一線做出來的……”手機鏡頭前,席和玉熱情地介紹著手中的繡品。很少有網友注意到,她坐著的是一個輪椅。

  17歲那年,席和玉在干農活時不慎從高處跌落,造成高位截癱。在紅安繡活裡,她重新找到了自己。由於腿腳不便,席和玉隻能在床上刺繡。趴著繡累了,就仰面躺著繡﹔躺著繡累了,就側臥著身子繡。就這樣,她不停繡著,繡出自己的錦繡人生,也繡出一條非遺傳承之路。

  今年暑期,一位志願者想把席和玉的故事拍成短視頻,推廣紅安繡活。沒想到,席和玉因此和扮演“童年的自己”的小演員飖飖結下不解之緣。

  初中生飖飖原本隻打算為了演好角色而臨時學幾天刺繡,可一學就“上了癮”。“席師傅,要是早點認識您就好了,我覺得繡花可比玩游戲有意思多了!”聽到飖飖的話,席和玉樂不可支,她將全身技藝傾囊相授、不取分文:“這孩子有悟性、學得快,構思和配色還有一股特別的靈氣。希望能有更多像飖飖這樣的孩子喜歡上紅安繡活,讓紅安繡活紅起來、活起來,把紅色文化和刺繡技藝一起傳承下去。”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03日 08 版)

(責編:王郭驥、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