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紙媒、廣播、電視、新興媒體彼此交融,湖北武漢——

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

本報記者 田豆豆 陳世涵
2023年10月29日07: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在4K超高清轉播車內,工作人員進行賽事公共信號制作。
  武漢廣播電視台供圖
  圖②:長江日報報業集團舉行重點傳播產品路演評審大會。
  長江日報社供圖
  圖③:“映像武漢”推出的系列主題視頻。
  武漢廣播電視台供圖

  主流媒體不斷涌現精品佳作﹔紙媒記者也能拍攝剪輯﹔區級融媒體中心加快建設……在武漢,紙媒、廣播、電視、新興媒體彼此交融,讓正能量澎湃大流量。

  近年來,湖北省武漢市各媒體堅持導向為魂、移動為先、內容為王、創新為要,在體制機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術等方面不斷加快融合步伐,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

  主流傳播更接地氣

  “迎第一縷霞光,靜候凌波門的日出。劃一塊槳板,偶遇灘涂上的白鷺。在綠道慢跑,在江中暢游,在聽濤垂釣……”9月,短視頻《愛武漢朝朝暮暮》在網上刷屏。悠揚的音樂、詩意的文案,配上火紅的朝霞、絢爛的晚霞,將武漢之美演繹得淋漓盡致。網友紛紛點贊:“每一個鏡頭都是一幅動人的畫!”“有山有水,大氣磅礡的武漢!”這條數百萬播放量的短視頻,延續著“映像武漢”一如既往的美學風格,再一次打動了萬千觀眾。

  “‘映像武漢’是去年武漢市依托武漢廣播電視台資源優勢打造的城市形象短視頻發布平台,上線一年以來共推出短視頻218條,在視頻號、抖音號等平台推出后,全網播放量已突破7億次。”武漢廣播電視台新媒體·外語頻道總監助理魏少婧說,“在全媒體時代,展示城市形象的宣傳應突破傳統思路,既要‘正能量’,又要‘大流量’。”美景、美食、平凡人、煙火氣成為“映像武漢”的“流量密碼”。2023年,“映像武漢”推出《煙火人間》《你不知道的武漢》《在武漢腦洞大開》等系列主題視頻,全網播放量近2億次。

  內容為王、流程再造,不拘一格用人才。近年來,武漢廣播電視台已形成14條新媒體生產線,打造了“掌上武漢”“映像武漢”等有影響力的融媒體IP化矩陣,全平台累計用戶量超5000萬人次,累計點擊量破百億次。按照“移動優先、直播優先、短視頻優先”的思路,在對重大活動、重大新聞的報道中,武漢廣播電視台要求記者在編採電視新聞的同時,將視頻素材拆分為短視頻,移動端優先播發﹔在制作視頻產品時,既牢牢把握內容策劃主動權,又充分發掘民間機構及拍攝達人的力量,將“民間高手”發展為自己的有生力量。

  通過“內容+項目+品牌+平台”的新媒體制作編發路徑,“有意義”的內容和“有意思”的表達越來越融為一體,讓包含主流價值的優質內容受到更多用戶的喜愛。

  主力軍挺進主戰場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譚。大家聽說過能夠智能演奏、智能編曲的機器人嗎?今天,我們就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這個機器人玩玩。”這是熱門短視頻節目《譚芳談新》的開場白。鏡頭前活潑自如的主持人譚芳,不是電視記者,而是長江日報報業集團記者。

  如今的長江日報早已不只是一張報紙。大樓裡,演播廳、直播間裝配齊全,大多數記者都會拍攝、剪輯視頻,不少人還可以開直播、上鏡頭。長江日報報業集團已構建起由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九派新聞、武漢發布、長江網組成的全媒體傳播體系。最新數據顯示,長江日報報業集團的新媒體用戶達到1.25億人次,3年增長3倍。

  讓過去擅長文字工作的記者編輯轉型成為“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全媒體人才,靠的是體制機制創新。據介紹,2021年以來,該集團已組織“周五課堂”培訓233場,累計培訓採編人員1.4萬余人次。在考核機制上,長江日報報業集團將新媒體發稿與閱讀量納入考核計分。近年來,報社全面推動新聞生產“傳播產品化”,編輯部內部開展了融媒體創新項目路演,鼓勵各部門策劃有影響力的新媒體“拳頭產品”。《譚芳談新》《拍“板”》《在場》等10個重點傳播產品創意正是在這樣的機制中脫穎而出。

  記者們走進演播廳進行“雲端連線”,對話來自全國的嘉賓,同時,充分運用無人機、虛擬場景等新技術,不斷創新新聞直播的表達。體制機制的創新,帶來了創意的涌現,《一鏡到底看濕地秘境》等“爆款”產品不斷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

  更好服務基層治理

  “通過‘學習強國’武漢學習平台,不僅本地的黨員和群眾可以及時學習最新中央精神,全國人民還可以了解武漢的新鮮事兒。”來到武漢廣播電視台一樓左側大廳,武漢廣電新媒體副總監、“學習強國”武漢學習平台視頻組主編鄧輝輕觸電子屏,娓娓道來。2019年7月25日,“學習強國”武漢學習平台正式運行,這是湖北省首個“學習強國”城市學習平台。

  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既要主動向上求融,更要自發向下擴容。自2019年創建以來,武漢市級融媒平台長江融媒,定制開發15個城區客戶端,及時發布各城區重要信息,打通與區級媒體互聯互通的“最后一公裡”。

  更深入的探索也發生在區級融媒體中心。“我們安排新媒體運營人員進入全區數百個網格群,將媒體傳播的觸角延伸到千家萬戶。”漢陽區融媒體中心總編輯肖娟說,同時建立覆蓋全區11條街道的新聞線索收集渠道,加強與117個社區的日常聯系。2022年,漢陽區融媒體中心旗下的“漢陽知音”微信公眾號總閱讀量超過1490.8萬次,融媒矩陣用戶總量突破80萬人次。

  積極向外賦能,創新探索“新聞+”運營模式,推動媒體融合走深走實。實現1100個社區書記入群﹔為5900余個小區開設網上主頁﹔開展“區區小事  滿滿幸福”系列直播互動100多場……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自2021年上線以來,深耕當地基層社會治理,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我們還開設了武漢城市留言板,6年來,累計辦理群眾訴求250多萬件,辦結回復率100%,滿意率90%以上。”長江日報報業集團新聞管理辦公室李煒說。

  主動向上融合、自發向下擴容、創新向外賦能,武漢各級媒體平台立足特色、發揮所長,在探索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做強新型主流媒體上,形成了具有借鑒意義的武漢探索。

  

  版式設計: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29日 08 版)

(責編:周倩文、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