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便民生活圈 提升幸福感(暖聞熱評)

盧 濤
2023年12月06日08: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關鍵詞】公交便民驛棧

  【事件】在北京豐台區馬官營、石景山區魯谷等公交場站,“退役”大巴車改裝而成的便民驛棧,為社區居民提供買菜、早餐、理發、洗衣、配鑰匙等多樣化服務,深受周邊群眾歡迎。今年3月以來,北京的公交便民驛棧已經開辦20余處,服務50余萬人次,彌補了社區服務供給短板,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提供了助力。

  【點評】

  乘車上班前,先到“公交早餐鋪”買份早點﹔下班回家,順路在“公交菜車”選購蔬菜水果﹔有小修小補需求,到公交便民驛棧裡也能解決……利用公交場站邊角空間開設的便民服務綜合體,對准群眾需求,“缺什麼、補什麼”,體現了便民、利民原則。這也是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內在要求,隻有把服務做細做實,才能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

  便民服務點建在哪?城區空間有限,居民區建設成本高,改造難度大。創新空間利用形式,提升社區及周邊的空間資源利用效率,便民服務就能更好融入生活圈。用好居民身邊的空間,各地都有積極探索:在山西太原,一些舊報刊亭被改造為便民攤點,小修小補回到街頭﹔在安徽滁州,通過整合共享等方式,社區公共服務用房面積得到有效保障。不論是釋放各類經營用房資源,還是利用好舊廠房、倉庫、違法建筑拆后空地等,將便民服務點盡量建在離社區居民更近的地方,才能為一刻鐘即達即享創造條件。

  生活圈裡該有什麼?從發展“一店一早”,到補齊“一菜一修”,再到服務“一老一幼”,近年來,我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隨著生活圈內業態逐步完善,發展品質提升類業態成為進一步建好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題中應有之義。北京的公交便民驛棧開辟擁有大功率充電樁的“超充港灣”、開放錯時共享停車服務﹔江蘇蘇州發展集商業、休閑、文化等功能於一體的“鄰裡中心”社區商業模式﹔浙江寧波把“百姓健身房”、咖啡小屋等引進社區……多地聚焦群眾生活需要,創新便民生活圈業態,不斷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根據居民需求,創新社區消費場景,把“一站式”服務送到家門口,生活圈才能變得更舒適,提升百姓幸福感。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點多面廣、涉及主體多樣,僅僅依靠政府部門是遠遠不夠的。《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提出,“調動各方力量,探索形成長效機制”。一些地方引進專業機構,對社區商業進行系統規劃,通過建立標准化服務體系和特色產品線,實現規模化經營與專業化管理,不僅讓居民享受到更優質、更便捷的服務,還形成了可供借鑒的經驗。眾人拾柴火焰高,鼓勵各類社會主體參與進來,才能集聚更多資金、人才、技術助力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

  為民服務沒有終點。以創新為引領,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持續優化社區商業網點布局,打通服務“最后一公裡”,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定能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復和擴大消費貢獻更大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06日 05 版)

(責編:王郭驥、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