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村史館 也有大作為(治理者說)

緊扣鄉村實際,著眼群眾需求,在建好用好村史館方面下更大功夫,不斷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要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煥發文明新氣象。”村史館是傳承鄉土文化、涵養文明鄉風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四川省眉山市持續推進村史館建設,新建、改造提升村史館45座,突出“一村一館一品”特色,將其打造為凝聚人心鼓舞干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陣地。
保存歷史記憶,守護鄉村文化根脈。村史館是收藏保護和開發利用村落歷史文化資源、宣傳展示村情村貌的公共文化服務場所,關乎幾代人的成長記憶。我們著力打造一批以傳統文化、民俗風情、家風家訓、歷史典故、鄉賢名人為主題的村史館,注重建立情感連接、傳承集體記憶。比如,洪雅縣羅家大院民俗館等,展陳了許多記錄當年勞動生活場景的老物件,從打草鞋的“草鞋耙子”到抽水用的水車等農用工具,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值得珍藏的記憶,都能喚起村民強烈的情感共鳴。建好用好村史館,不僅能記錄歷史、留住鄉愁,還能讓人們從過往的奮斗史中不斷汲取前進的力量。
彰顯地方特色,打造鄉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設高地。更好發揮村史館的作用,要深入挖掘本地文化特色,用好歷史文化名人等資源。比如,蘇東坡傳說陳列館,是東坡區蘇祠街道辦事處大東街社區的社區史館。館內採用文字、圖片、影像等多種形式,展現蘇東坡青少年時期的成長經歷,用鮮活的故事,講述蘇東坡“讀書正業、孝慈仁愛、非義不取、為政清廉”的家風,給參觀者留下深刻印象。青神縣寶鏡村村史館不僅以多種方式展示該村發展歷史,還被建成廉潔文化展覽館,記錄當地的廉潔故事和廉政文化,以及一些家規家訓、好人好事,具有很強的親切感和貼近性。以群眾視角深度挖掘具有當地特色的歷史,用獨特的文化符號記錄鄉村的發展變化,才能接地氣、聚人氣,更好發揮村史館的存史、資政、育人功能。
推動文旅融合,為發展提供助力。村史館是傳承歷史文脈的重要載體,也是發展文旅產業的優質資源。我們堅持將村史館規劃建設與鄉村旅游發展緊密結合,科學選址,優化提升服務功能,使之成為游客體驗鄉土文化的重要場所。丹棱縣幸福古村是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村,該村村史館深入挖掘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鄉村發展歷史,突出鄉村田園農耕特點,展現獨特的鄉村文化,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往體驗。東坡區尚義鎮依托村史館打造帳篷基地,開展露營、露天觀影、夏令營、團建等戶外活動,為當地文旅發展注入新活力。創新形式、豐富內容、提升服務,許多村史館都可以為地方文旅產業增色、為地區發展添彩。
村史館濃縮著一個村庄的過往,記錄著一個村庄的現在,寄托著一個村庄的未來。新征程上,我們將緊扣鄉村實際,著眼群眾需求,在建好用好村史館方面下更大功夫,不斷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讓村史館真正成為留住鄉愁、激活記憶、傳承文化的重要場所,為營造文明鄉風、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注入強大正能量。
(作者為四川省眉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廣旅局局長)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06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