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與中國友好合作的見証”
“20年來,巴西與中國科研團隊在古生物研究領域開展了多項合作,是兩國科學、文化交流不斷深入的體現。”巴西國家博物館館長、裡約熱內盧聯邦大學教授亞歷山大·凱爾納日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不久前,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和凱爾納共同帶領的中巴科研團隊,基於對中國發現的翼龍化石的研究,建立了朝陽翼龍科的一個新屬種。雙方將其命名為“友好美麗飛龍”,以紀念兩國科學家在翼龍等古生物研究領域的長期友好合作。“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友好美麗飛龍’不僅是古生物研究領域的新成果,也是巴西與中國友好合作的見証。”凱爾納表示。
凱爾納說,自2004年開始,巴中科研團隊攜手研究命名17種翼龍化石,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20余篇學術論文,還在巴西、中國等地進行多次聯合考察和發掘。2014年,兩國科研團隊發表論文,介紹在中國新疆哈密發現的新的翼龍類群及5枚立體保存的蛋化石。國際古生物學界對這一研究成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是翼龍研究200年來最令人激動的發現之一。凱爾納表示:“20年的友好合作,不僅讓兩國科研人員結下深厚情誼,也為推動世界古生物學研究作出重要貢獻。”
凱爾納曾多次到訪中國,並與中方團隊開展深度合作。“我十分敬佩中方科研人員的專業素養,他們團結、勤奮、堅韌,即使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也總能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並不斷在科研領域取得新的突破。”凱爾納說,近年來,中國在古生物學研究領域取得巨大成績,這離不開研究人員的刻苦鑽研,更離不開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國政府不斷加大對古生物研究領域的資金、設備和人員投入。
訪問中國期間,凱爾納領略了中國廣袤土地上的壯麗風光,也見証了中國的發展變化。“與我上世紀90年代第一次訪華時相比,今天的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斷提升,人們的物質生活極大改善,政府和全社會對科學研究、科普工作的重視程度也大幅提高。”凱爾納感慨道。
合作過程中,兩國科研團隊在人才培養方面也取得長足進展。“20年來,兩國科研團隊聯合培養了一批博士、博士后,他們中的不少人已成為翼龍等古生物研究領域的國際知名青年學者。”凱爾納說,“希望巴中兩國聯合培養的青年學者繼續加強科學知識和文化交流,不斷筑牢巴中友好之橋。”
凱爾納也十分關注兩國博物館領域的合作。他介紹,2018年9月,巴西國家博物館發生火災,僅10%的館藏得以幸存。中方團隊當即表示願意幫助巴西國家博物館進行重建。2018年11月,兩國國家博物館簽署合作備忘錄,在展覽互換、文物研究、考古發掘、技術創新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凱爾納對中國近年來在博物館建設、文物保護以及文博技術創新等領域取得的進步表示欽佩,對中國合作伙伴及各方面對巴西博物館重建工作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凱爾納表示:“2026年,修繕后的巴西國家博物館將重新向世界敞開大門。未來,我們希望能推動更多中國文物到巴西展出,讓更多巴西民眾近距離領略中國文化的魅力、加深對中國的了解,將兩國友誼繼續傳承下去。”
(本報裡約熱內盧電)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10日 0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