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醫生”馬耀鋒——
問診動車 技能常新(工匠絕活)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 |
【絕活看點】
馬耀鋒潛心鑽研動車組檢修技術,隨著高鐵車型變化升級,不斷探索符合生產實際的工具工裝、檢修技術。他先后設計推廣創新成果30多項,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1項,曾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第三屆全國鐵道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冠軍等榮譽。
2009年12月,一排檢修完畢的“和諧號”動車組緩緩開出車庫的情景,讓中國鐵路武漢局武漢動車段地勤機械師馬耀鋒(見上圖,受訪者供圖)難以忘懷。10多年過去了,從“和諧號”到“復興號”,中國的高鐵車型經歷了多次升級換代,作為動車檢修機械師,他潛心鑽研,不斷提升適應工作需要的檢修技術。
動車檢修機械師被譽為“高鐵醫生”,為保障列車運行安全發揮著重要作用。2009年,剛出校門的馬耀鋒對這一職業還有些陌生。他幾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檢修工作中,從作業標准到部件原理,從拆卸到安裝,一項項研究,一步步練習。
動車組檢修分為一到五級,數值越高,檢修難度越大。2015年后,武漢動車段開始全面發展“高級修”。要求提高,馬耀鋒的技能也隨之升級,他探索出符合生產實際的檢修標准和流程,共推廣崗位作業法12項。他還為“高級修”研制了多功能測量尺、閘片更換專用工具等15件工具工裝,極大提高了檢修效率,7項成果被推廣到鐵路一線各單位。
2019年4月,武漢動車段首次配屬“復興號”動車組,面對新車型,馬耀鋒組織團隊成立了研究小組。有一次,馬耀鋒和同事發現一列動車組的車門發生故障。“為了調查故障原因,我們需要把車門附近的部件一點點拆下來,再用萬用表測量。光拆卸和診斷就要花40分鐘。”馬耀鋒說,每列高鐵的停留時間有限,檢修超時就會導致后續列車晚點。馬耀鋒團隊最終研發了“復興號”動車組車門敏感膠條電阻測量儀表,將測量時間降低至5分鐘。這一成果獲國家專利和全國鐵道青年科技創新獎。
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在馬耀鋒的工作間,可以看到他正在檢修的受電弓、車載電視等設備。“過去,這些設備壞了就整機更換,太浪費了。”馬耀鋒說,“我就把出故障的部件搬回來研究,現在隻修不換,能節省不少成本。”起初,面對電子元器件密密麻麻的電路構造,馬耀鋒無從下手。為了弄清原理,馬耀鋒一次次進行實景模擬試驗,還購買書籍學習相關知識,終於成功完成了自行組裝試驗,最終攻克了配件的最小化單元維修問題。
如今,武漢動車段從配屬42組動車組發展到配屬230組動車組,檢修任務隨之增加。“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跟上發展的步伐。”馬耀鋒說。2015年,以他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挂牌成立,他在忙碌的檢修工作之余,堅持把自己的技術和經驗傳授給身邊人。工作室先后涌現出6名全國技術能手、12名全路技術能手,制定修改了200余項作業標准,組織各類技術攻關80項。
“高鐵是我國裝備制造的一張亮麗的名片,能從事動車檢修工作,我很自豪。我們要不斷鑽研,不斷創新,讓乘客們享受更加高效而舒適的旅程。”馬耀鋒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12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