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武漢這場大賽完賽 搶佔光化學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2】

2024年10月13日14:08 |
小字號
武漢這場大賽完賽 搶佔光化學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2】
武漢這場大賽完賽 搶佔光化學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2】

金秋十月,東湖之濱再聚首!10月12日下午,在“2024年國際光化學技術與產業大會”開幕式當天,首屆“武創源”國際光化學及綠色制造技術創新大賽決賽在武漢東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本次大賽由武漢市科技創新局、青山區人民政府、華中師范大學聯合舉辦,旨在發掘光化學與綠色制造領域前沿性、創新性技術成果,以技術創新推動武漢產業升級與綠色轉型,搶佔光化學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

大賽自2024年4月2日啟動以來,吸引了全球光化學與綠色制造領域從業者的廣泛關注與積極參與。在全球范圍內共征集331個報名項目,經過近六個月的精心籌備與激烈角逐,共有36個優秀項目脫穎而出成功晉級決賽。

決賽分A類項目(具備前沿性和創新性)和B類項目(具備技術優勢和落地轉化的成熟性)兩個專場進行。決賽評審團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智勇領銜擔綱,評審團成員有頂級科學家、知名企業家和投資人。

在比賽過程中,一批具有行業前瞻性、創新性,在技術領域佔有優勢,同時易於實施轉化的優秀項目浮現而出。這些項目不僅展示了選手們的創新能力和技術實力,也體現了對未來社會發展趨勢的深刻理解。

“新技術的創新點在哪?將如何在產業中進行運用?”A類項目決賽廳內,專家評委對於項目行業前沿性、創新性十分關心。新型運動感知熒光變色材料、光驅動手性二醇綠色合成新技術、真實廢塑料低能耗升級回收降解……進入決賽的選手們在台上各顯身手,他們帶來的項目不僅展示了各自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還體現了對未來產業發展的深刻洞察。

科技創新始於理論研究,成於成果轉化,最終推動社會進步。B類項目黃磷無氯化制造有機磷酸的新技術項目的負責人張文雄表示,創新技術從實驗室到產業園,這也是科研人“走出舒適圈”的一個過程。創新技術落地要依托於企業,依托於產業園區將項目放大,因此選址對於項目發展也十分重要。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演變,一系列自主創新的尖端技術應運而生。“心光科技-光子晶體防偽油墨領航者”就是由團隊獨立研發的磁性光子晶體光變油墨,打破了國外壟斷,滿足國家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備公眾防偽效果、兼具環保及綠色印刷的需求。項目負責人李剛介紹,使用這種油墨,同一張防偽標簽在不同角度能呈現不同效果,光變效果是無法被復制的,未來還有望呈現出3D效果。他表示,“我們勵志通過自主科技創新,讓國家防偽安全用上中國造油墨,讓假貨無處藏身!”

據了解,“武創源”是武漢市科技創新局今年推出的一系列以“武創+”為品牌的科技創新工作之一。首屆“武創源”國際光化學及綠色制造技術創新大賽以其“專、新、實”的鮮明特色,成為聚焦單一產業領域的專題性國際化創新賽事。大賽“以用為導向”為原則,採用“政產學研”合作方式組織,並創新性地採用“專家評技術、市場評價值、落地評環境”新模式,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推動武漢乃至全球光化學與綠色制造產業的發展。

大賽的成功舉行,將持續發揮武漢光化學技術研究院等在漢科研院所的人才與平台優勢,開展光化學基礎研究與核心關鍵技術攻關、中試熟化服務,助力推進光化學產業和綠色制造技術成果轉化,推動前沿科技成果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提升科技創新投入效能﹔同時,也將進一步擴大光化學及綠色制造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並有力推動培育發展細分賽道具有比較優勢的新質生產力。(圖/文 武科宣)

(責編:王郭驥、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