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湘贛三省十縣共繪區域協同發展新畫卷

金秋十月,鄂湘贛交界處的通城縣迎來一場特殊的“聚會”。
2025年10月17日,“樂購湖北”鄂湘贛毗鄰地區產銷大會在湖北通城啟幕。活動由湖北省商務廳、貿促會與咸寧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匯聚湖北咸寧、江西九江、湖南岳陽三地11個縣市的商務代表、企業及採購商,持續至10月19日。
啟動儀式上,鄂湘贛商貿物流中心、通城電商協會、兩頭烏養殖合作社等30家市場主體集中簽約,達成合作項目15個,總額5.5億元,覆蓋商貿物流、茶葉食品、大健康、電商等超10個行業。
現場展出來自三省十地的600余種特色產品,包括通城“兩頭烏”豬肉、平江醬干、武寧山茶油等,首日銷售即突破600萬元,預計帶動相關消費超2000萬元。
此次活動有力推動鄂湘贛區域商貿互通、產業協作與基礎設施共建,為省際交界地區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三省通衢的“地理窪地”變身“產業高地”
17日,通城縣黃袍山油茶基地已迎來三省客商。“我們的山茶油通過冷鏈物流,中午就能擺上岳陽市民的餐桌。”基地負責人指著新擴建的冷鏈倉庫說。不遠處,滿載武寧金絲皇菊的貨車正緩緩駛入展銷會場。
作為湖北的“南大門”,通城這個曾經因三省交界而偏遠的縣城,如今憑借“兩茶一藥一豬”(油茶、茶葉、中藥材、生豬)特色產業體系,建成國家級油茶產業園,電子信息和涂附磨具兩大產業更入選湖北省成長型產業集群。亞洲規模最大的涂附磨具產業、中國最大的雲母絕緣材料產業在此扎根,覆蓋全國地級城市的藥商網絡從此發端。
“地理上的交匯點,正轉化為情誼上的連心橋、產業上的銜接帶。”通城縣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縣近年錨定“區域協同發展”目標,既推動本土產品走出大山,更敞開大門迎接三省伙伴。
從“各唱各調”到“同頻共振”的協同探索
在九江展區,農業企業負責人精心擺放著新採摘的皇菊。“去年通過‘跨省農產品冷鏈走廊’,我們的水果24小時就能送達咸寧。”他所說的冷鏈走廊,是咸寧與九江共建的物流通道,如今已成為三地農產品流通的“高速路”。
協同發展的探索遠不止於此。咸寧與岳陽共同優化長江支流航運線路,讓鄂南產品通過城陵磯港遠銷海外﹔三地聯合推出的“鄂湘贛毗鄰地區文旅聯票”,已吸引超50萬游客跨市游覽,帶動特色產品銷售超3億元。
“這些實踐讓我們堅信,毗鄰優勢可以轉化為發展勝勢。”咸寧市商務局負責人介紹,1小時交通圈讓三地往來如鄰裡,產業互補性更讓合作水到渠成——咸寧的桂花糕、山茶油與岳陽的水產、九江的茶葉形成天然搭檔。
“直播+助農”打通產銷對接“最后一公裡”
“這是我們通城的艾草制品,現在下單享受三省聯銷優惠!”展銷會現場的電商直播專區裡,主播小舉對著鏡頭熱情推介。他身后的數據顯示,開播兩小時成交額已突破數萬元。
本次大會特別設置電商直播專區,邀請30余位知名主播同步帶貨。據統計,直播專場首日觀看量突破百萬人次,三地農產品線上成交額較平日大幅增長。
“直播+助農”模式背后,是通城縣在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實踐中的創新探索。該縣從商業設施提質、物流網絡暢通、業態融合創新三方面發力,有效釋放城鄉消費潛力。如今,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讓農產品出村進城效率提升一半,城鄉配送成本降低了。
從“產品互銷”到“產業互聯”的深度融通
在招商推介會現場,電子制造、現代農業、商貿物流等領域的30余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湖北農產品一加工企業負責人坦言:“我們想開拓湖南、江西市場,這次大會提供了精准對接平台。”
這種“精准匹配”源於會前的深入調研。組委會提前一個月摸排三地企業供需情況,組織匹配度高的供應商和採購商面對面洽談。96家參展企業中,超過七成找到了意向合作伙伴。
更深層次的產業協作正在展開。通城的涂附磨具企業與九江的機械制造企業探討共建研發中心﹔岳陽的水產加工企業與通城的冷鏈物流企業謀劃共建倉儲基地。“我們正從簡單的產品互銷,邁向產業鏈供應鏈的深度互聯。”九江市商務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
區域協同的“通城實踐”與“未來圖景”
通城縣入選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案例集的背后,是該縣促進區域商貿流通的系列創新:建立三省交界地區市場監管協同機制,實現農產品檢測結果互認﹔推行“一照多址”跨省通辦,為企業異地經營提供便利。
“以通城為紐帶,我們正推動基礎設施互聯、產業協作共興、服務共建共享。”咸寧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產銷大會既是三省產業協同的盛會,更是長期合作的新起點。
有關專家認為,鄂湘贛毗鄰地區的合作實踐,探索出了以消費為牽引、產業合作為支撐的區域協作模式。“這種自下而上的協同創新,為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
秋色中的銀山廣場,成為三省十縣共享發展的舞台。
從地理交界到發展銜接,從產品互銷到產業互聯,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畫卷正在通城這片熱土上徐徐展開。
正如參會企業家所言:“當我們打破省界思維,整個鄂湘贛毗鄰地區都變成了共同市場。”(文/圖 黃奇峰 劉建平 劉穎 羅冰友)
(責編:郭婷婷、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