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斩获省电子商务三创赛省赛特等奖,互联网+大赛湖北省金奖、铜奖……等多项创新创业赛事大奖,创办武汉沐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拥有多家线上商铺,成功申请4项专利,2项商标,并已涉足多个环保领域,不断致力于打造沐云空气净化生态系统,打开武汉空气净化市场的“蓝天”……这些成绩都属于湖北商贸学院优秀创业学子的代表——熊争权。
“这些成绩都得益于在母校根植的创业基因。”熊争权说,在湖北商贸学院,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学生,在学校提供的广阔创业沃土上,将创意变成现实,让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增强。
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解义龙 摄)
校长亲自任组长,全员参与,为创业学子保驾护航
“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小组,全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促使大学生从就业转向创业,适应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该校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王珉说。
该校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分管教学、科研、学工、创新创业学院的4位校领导担任副组长,教务处、学工处、科技处、人事处、财务处、创新创业学院等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全面领导,统筹协调,形成学院主要负责、部门协调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学生踊跃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新格局,为该校学子在实现创业梦想的道路上保驾护航。
“当时我在创业时一穷二白,我们校长陈卓国直接采购了600台定制车载净化器,价值12万,成为了我创业第一桶金。”熊争权在回忆中充满了感恩。
武汉凌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政霖是该校一名影视专业学生,因为热爱摄影,决定创办影视文化公司,在创业过程中通过专业老师龚桂沅的全方位指导和该学院党总支书记提供的各项创业帮助,如今该公司年收入达到200万元。
除此之外,该校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广开渠道,吸引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据了解,该校每年投入300万专项经费,为每个有创业梦想的学子助力。
学校还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建立创业校友导师库,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基金和校友创业基金。
“只要学生心中有创新创业萌芽的种子,学校所有师生都是他们的娘家,不遗余力出创意、出钱、出力。”王珉说。
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解义龙 摄)
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才
“我们想创业,但不知道何为创业,如何创业?”王珉说,这是她在上创新创业课之初,很多学生问到的一句话。
由于学生自身认识的模糊、缺乏专业的指导,很多有想法的学生的创新创业之路颇为坎坷,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基因,该校以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才机制为重点,推行跨学院或者按学科人才培养,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探索建立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
该校成功的创业项目“汉衣锦”就是多学科协作的成果。
2019年4月,一群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汉服爱好者因兴趣相互吸引,创办了“汉衣锦”,七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自主分工,分成汉服设计制作、汉服配饰设计制作、策划推广、线上小程序开发四个小组,成为首个将线上小程序定制与线下纯手工制作紧密结合的汉服制作团队。
兴趣爱好的内核驱动加上专业化分工,去年,“汉衣锦”凭借个性化定制汉服“忆江城”系列成功在第四届财经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中决赛荣获全国三等奖,得到数家服装厂的青睐,取得规模化生产的订单,同时和湖北省手工制作协会进行合作,在传承中国风的同时,也促进手艺人的就业。
除了推行跨学院或者按学科人才培养,该校还努力搭建公共平台,利用社会资源,通过项目带动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建立起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实践教育中心体系,通过“中外合作培养”计划,“暑期带薪实习”计划,提升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和跨文化理解沟通能力,让一颗颗创新创业的“金种子”找到合适的土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创业导师参加培训。(解义龙 摄)
创新创业为大学“必修课”
“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课程模块。”王珉介绍,创新创业光靠热情可不够,必须有理论底子加持,为此学校为学生从大一新生开始就准备了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群,主要课程包括创新思维与方法、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创业项目管理等,并在教学中注重过程考核、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通过布置创意设计、创新项目考核、撰写创业计划书、模拟竞赛单元等多样化、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灵感。
“创新创业虽是通识教育,但是我们注重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践教育与行业协同相结合。”王珉说,比如针对工程管理类专业专门开设创业管理课程,比如在该校艺术与传媒学院,学院根据不同专业设有40多个工作室,教师在工作室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学生通过大一、大二以及大三在专业教师的工作室中学习掌握专业技能,通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学习了解创新创业技能,学生在大三、大四时还可申请入驻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创业活动。
此外,学校还通过开展新生“苗圃行动”系列教育、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节、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举办高层次论坛、高水平成果展、专题化竞赛、大众化沙龙、主题化训练营和专业化项目路演等,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社团,大力培养起学生对创业的激情和兴趣。
据了解,该校每年70%以上的学生都会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科竞赛和参与创新创业项目。
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解义龙 摄)
超真实模拟创业过程,为创业梦想打造孵化基地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王珉说,学校在“筑巢”上花了大量心思。2018年11月学校被认定为“2018年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13支创新创业团队入驻该基地孵化。2019年,学校投资1200万新建创新创业大厦。
近日,学院还在拟建能容纳30余支创新创业团队入驻的创新创业学院实践基地,创业导师辅导室、商务洽谈室、创业项目路演室、创业孵化室等一应俱全,旨在为创业团队提供最身临其境的办公场地,该基地拥有培训、辅导、模拟演练、会议、商务洽谈、创业文化交流等功能,总面积有3000平方米。
为把学生的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产品,该校还面向全校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室、科研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进行“创客空间”建设,提供场所及多元化指导和服务。
平均一年23场创业门诊、10场“创客”沙龙、6场创新创业讲座……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深深扎根创业学子心中。
不仅如此,该校还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知名科学家、成功创业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业优秀人才82人担任学校校外创新创业导师,为创业学生提供融资对接、公司治理、比赛辅导、路演指导等方面的服务。
学生从突发创意到项目正式运行,每一步都有创业导师提供全方位的指导。“让大学生创业不再局限于做微商,卖零食,我们更多的是从专业角度和市场方向指引他们一步步实践,让他们心中有定力有方向,而不是让创意止于空中楼阁。”王珉说。
创新点燃激情,创业故事一直在进行
在这片创新创业热土的孕育下,该校的创业典型不断涌现。该校艺术与传媒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田燕妮的创业项目 “百变娇娃”,因其设计的娃娃由于工艺精致和不可复制性成为网红“娃娃”,团队订单一直供不应求;该校艺术与传媒学院摄影专业学生赵赫,作为武汉愿景无限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在疫情期间报效桑梓,建立“疫情直通车”,破除疫情中医疗资源信息不对等的壁垒,帮助227例确诊患者入住了“火、雷”二院,获得央媒点赞;该校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李沟创办武汉市腾泰庄生活服务有限公司,为中国银联、万达集团等上百家大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服装需求,创办一年总营业额就突破1000万元;该校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杨炎龙,作为武汉江城极简生活广告公司和武汉浮生如梦文化传媒公司创始人,打造湖北省网红经济领军企业;该校艺术与传媒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吕薇带领创业团队以诸葛亮、孙悟空、吕布等大家从小耳濡目染的IP人物角色入手,打造年轻人的零食新宠,获得央视报道……
“我接触的创业学子,他们都具备新时代年轻人的冲劲和勇气,也具备创业者敏锐的目光和深刻的洞察力,不少在项目选择上能够顺应时代和市场,懂得做开创者而不是追随者,并不随波逐流。”该校创新创业学院指导老师解义龙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们给出了极高的肯定。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王珉表示,不断建立适合大学生能力提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理论教育中根植创新创业意识,在实践中扶持孵化创业梦想,在政策、技术、场地、资金等各方面打出组合拳,方能培养出新时代发展所需求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张利 胡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