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汉举行 钟南山携“院士天团”谈“抗疫”

2020年09月25日08:27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人民网武汉9月25日电 (郭婷婷)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24日在武汉举行,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举办的最高规格的生物产业峰会。钟南山、李兰娟、王福生、张定宇等多位抗击疫情的院士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就疫情防控形势作出最新研判,解读相关技术与产业发展。

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现场。郭婷婷 摄

本次大会由湖北省政府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20家国家级学会、协会联合主办。大会围绕“科技抗疫 产业赋能”主题,聚焦中国和世界疫情防控,体现生物经济“战疫”担当,研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思路,提振国民经济恢复信心。大会现场结合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形势,进行了一场高层论坛和四场线上专业分论坛,并在官方网站同步展示优秀抗疫成果。

高福院士发言。郭婷婷 摄

大会执行主席、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在致辞中表示,从病媒确定、基因测序到流行病学调查、疫苗研发,科学在应对此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此次大会的举办,形成对地方生物产业的巨大拉动力,以及国内外生物产业集聚效应,从而对未来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升华。

钟南山:今冬明春新冠肺炎疫情可能继续存在或发展

钟南山院士发言。郭婷婷 摄

在大会高层论坛上,钟南山院士在线介绍了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钟南山表示,对于严重呼吸道传染病,一般处理方式是希望把疾病控制在国家卫生系统承受范围内。当时,中国面临两种选择:缓解病情或强力压制。前者对经济影响不大,但可能会因为病毒传染性强导致失控,而后者可能带来经济损伤甚至重创。面对疫情,中国秉持“生命至上”指导思想,最终选择了后者,坚决采取了强力抑制措施。

“早期防控极为重要。现在对每一个国家都有很大的挑战,一方面要遏制病情、防止感染,另一方面还要发展经济、复工复产。”钟南山说。

根据预测,今冬明春新冠肺炎疫情可能继续存在或发展。他建议,一旦发现局部地区出现疫情后,要做好早期防控工作,社区层面应采取联防联控,对社区全民进行核酸筛查、追踪密切接触者以及隔离核酸阳性的无症状患者等措施。

针对大家关心的预防策略,钟南山表示,完成大规模接种疫苗需要1至2年的时间,目前,中国与40多个国家保持合作,并已经获批在巴西、俄罗斯等国家开展III期临床试验,4款疫苗已与国际合作进入临床III期试验。

李兰娟:人工肝等技术救治重症可大幅降低死亡率

李兰娟院士发言。郭婷婷 摄

回忆当时救治新冠病人的经历,李兰娟院士向大家介绍,他们团队主要以“四抗二平衡”作为救治策略。这是应对H7N9病毒时总结出的一套策略。

“四抗”是指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抗继发感染;“二平衡”是水电解酸碱平衡和微生态平衡。李兰娟说,在此次新冠肺炎救治中,这一救治策略再次得到验证。

经过与H1N1、H7N9等病毒的对比研究,李兰娟团队发现新冠病毒复制强、传播快,使患者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细胞因子风暴,从而使患者各器官受损。新冠肺炎患者如果发病5天内开始抗病毒治疗,会病情轻,病毒转阴早,体温恢复较快。

“新冠肺炎患者治疗抗病毒宜早,阻断细胞因子风暴刻不容缓。”李兰娟院士说。针对发生细胞因子风暴、病情快速发展的患者,他们团队使用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进行治疗。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接受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的细胞因子风暴早中期重型患者,存活率达100%。“四抗二平衡策略将许多危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有效降低了病死率。”李兰娟说。

王福生:中国4款新冠疫苗进入临床III期试验

王福生院士发言。郭婷婷 摄

解放军第302医院肝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全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在大会上进行了线上演讲,介绍了中国新冠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

他表示,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始终处于国际第一梯队。目前,国际上有182项疫苗以及相关研究,有36项介入临床试验,其中9项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其中有四项中国疫苗开展了临床III期试验。在国内外高风险人群中接种后,已经显示了安全性和初步的有效性。

据了解,本次大会,还将先进抗疫技术成果展示移到了线上平台。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等百余款抗疫“神器”集中亮相。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的高清大图及规格、免疫程序和剂量在线上公布。在疫情期间曾立下赫赫战功的火眼实验室也在网上亮相。华大生物、明德生物、康录生物等多家光谷生物企业的都将自己的最新科技抗疫成果集中向公众展示。

(责编:张颖、张隽)

图说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