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南漳:红白理事会遏制乡村“人情风”

2020年10月14日10:59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原来是一年办三伙(一年三次请客收礼),现在是三年办不到一伙。”湖北南漳县李庙镇赵店村村民张家春如此形容该村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有效刹住“人情风”的可喜转变。

赵店村地处南漳西北边陲,仅有316户村民,2016年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7000元,但每家每户送人情就要花去1万余元,有的家庭要送出3-4万元。

张家春说,2017年之前,该村“人情风”泛滥,除了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子女升学等诸多事项都能成为宴请的理由。孩子3岁、6岁、12岁要过客,老人60岁、70岁、80岁也都要过客,更有甚至过个普通生日也要过客。“有时候,大家吃完酒席,随完礼后,还不知道对方因什么名目请客。”

“有的刚搬新家或过生日请了客,再碰上婚丧嫁娶,几个月后就生小孩什么的,这个家庭就有可能一年请两二三次客。”赵店村党支部书记任秀丽说,3年前,该村流行这样一句玩笑话:“如果一个家庭一年不过客,就可能成贫困家庭。”

任秀丽曾是赵店村一名民办教师,后来跟随丈夫外出打工。2012年,任秀丽回家照顾儿子中考,被推举为村妇女主任。她在工作中发现,老百姓对“人情债”深恶痛绝,但村民们谁都不愿吃亏,陷入了越比越穷、越穷越比的恶性循环。

2016年,任秀丽被选举为赵店村党支部书记。走马上任不久,她就开始着手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想刹住这股“人情风”。

她邀请村里的小组长、老前辈、知客、厨师等共同成立理事会筹备组,广开言路,编制红白喜事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礼金不超过200元,自家办酒席每桌不超过300元,酒店办每桌不超过400元;过生日、乔迁、升学、开业,一般不办酒席。除了婚丧嫁娶,一个家庭三年内不得重复请客,违者罚款1000元至3000元……”

2017年4月28日,在全体村民大会上,赵店村红白喜事理事会正式成立,《管理章程》应运而生。

任秀丽说,理事会成立时,村民都支持,可相关章程真正推行起来,阻力却不小。

村民刘某常年在国外工作,2017年在老家盖了新房。为了庆祝乔迁新居,他特地回国,准备请客收礼。理事会因为他2016年给孩子办过生日宴,没有满三年,禁止其置办酒席。

理事会成员多次劝说无效后,任秀丽决定亲自上门规劝:“你曾经是我的学生,又是见过世面的人,你要支持老师的工作……”“请柬都发出了,不办不行,我愿意接受3000元罚款。”连续劝了三个晚上,刘某终于想开了,决定只请几名亲戚到家吃顿饭算了。

9月29日,村民王道菊到理事会为儿子结婚申请置办宴席,理事会几经商量同意其10月2日举办婚宴,但考虑到疫情防控需要,要求不能超过10桌。

有了理事会,没了“人情债”,村民经济压力小了,矛盾纠纷少了。深山里的小村落,正刮起一股文明新风。

任秀丽介绍,今年以来,该村还没有一户村民请客收礼。2017年5月至今,还没有一户村民因违规置办酒席被罚。

移风易俗是全社会的事情,需要全民参与,光靠一个村治不行。李庙镇纪委以此为契机,全镇推行成立红白理事会,全面启动“人情风”综合治理工作。

2018年8月,南漳县将全县乡风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搬到李庙镇赵店村,现场学习总结该村红白喜事管理办法,并在全县进行推广。目前,该县283个村(社区)先后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的文明乡风正在逐步形成。

南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雷斌表示,近年来,南漳县通过“两手抓”不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以干部作风建设“八严禁”为抓手,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公信力;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为抓手,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破除了陈规陋习,树立了新风正气。(胡传林 田伟)

(责编:周倩文、周恬)

图说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