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北频道>>新闻中心

调解优先治“未病” 武汉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子”

2021年07月20日09:26 | 来源:湖北日报
小字号

2020年,武汉市成功获批第一期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市域社会治理“武汉经验”两次在全国重要会议上交流。

今年3月26日,武汉市召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部署实施“创新攻坚年”行动。启动编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五年规划(2021-2025)。在市级层面打造“前线指挥部”,将中央、省委提出的工作指引细化为313项具体举措,明确任务清单、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

7月9日,武汉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汉阳召开。各单位分别介绍先进经验,亮点纷呈。

调解优先治“未病”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2020年12月31日,武汉市上线“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系统”(“法指针”)。将“法指针”小程序嵌入“武汉微邻里”端口。武汉居民通过“微邻里”进入“法指针”,线上提出法律咨询,后台15分钟内有专业律师解答。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搜索“法指针”小程序。在该程序页面,有法律咨询、我要调解、普法视频以及案例文章等板块。点开法律咨询,页面自动跳转到所在社区,该社区律师正线上值班。提出问题,5分钟内,社区律师一对一解答,并提出建议。

“如果社区律师因故没有回答该问题,系统会把该问题推送给律师服务团。律师服务团由全市名优律师和领军人才律师组成,他们会在15分钟以内给出解答方案。”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武汉市先后打造了硚口区“五和”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武昌滨湖社区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黄陂区“一街一品”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等。青山区钢花村街调委会主任亢铃荣获司法部“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荣誉称号,田莉、刘义、黄坚等3人和武昌区司法局、江岸区司法局、新洲区邾城调委会等3家单位获得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先进表彰。

“多元解纷 一门办理”

走进武汉市汉阳区总面积570平方米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这里以综治中心为主体,整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公共法律服务、应急管理等4个平台,于5月31日正式运营。30名来自汉阳区法院、司法局、卫健局、房管局、公证处、工会等系统的法官、特约调解员、律师等专业人员,常驻该中心,为居民提供“多元解纷、一门办理”服务。

以前各类调解分散各地,群众咨询、调解、起诉、公证等要跑多处,各部门之间的衔接也不及时,现在区级中心建立后,群众解决矛盾“只跑一地、只进一门”。如今,在这个“集装箱”式市域社会治理平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无缝衔接,医疗损害、劳动争议、公证调解、律师调解、行政复议等多功能汇聚,矛盾调处效率大幅提升。中心试运行以来,收到各类调解案件400余件,调解成功率超过50%。

速裁快审更惠民

公正与效率是维护司法的“生命线”。作为全国首批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地区,武汉法院改革试点一年半以来,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16.5%,简易程序适用率64.9%,办理司法确认案件4135件。2020年,武汉全市法院民事一、二审平均办理天数分别减少20.1天、11.9天。

武汉市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程继伟介绍,小额诉讼程序是一种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审理方式,可有效缩短审理期限,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尽快实现胜诉利益。试点以来,全市法院平均审理天数为29.5天,接近法定审限的一半。

武汉市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庭长梅飚表说,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同其他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一样,都纳入司法责任制,由案件质量考评体系进行监督、管理、责任追究。

此外,武汉市法院还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在线调解平台解决纠纷。目前,基本实现纠纷化解与司法确认“零跑腿”。(记者 汤炜玮 实习生 肖倩 通讯员 王雨竹)

(责编:关喜艳、张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