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路苍穹的基石

湖北省鄂州市城市展示馆三楼展厅,一面由百余张照片组成的模型墙引人注目。展项以“搬家”为主题拼凑出“家”的字样,向鄂州花湖机场核心区征迁民众致敬。
如果说,花湖机场架起了鄂州直冲苍穹、与世界对话的天路,征迁民众就是这条天路的基石。
搬家,让机场安家
走马石——昔日走马村村头一块高达 20 余米的赭红色巨石,“突兀”在鄂州花湖机场一马平川的建设规划图上。
机场征迁涉及3个乡镇8个村,走马村是唯一一个整体征迁的村。
时任走马村党支部书记的曹茂云是走马村拆迁第一人。党支部书记带头拆,“两委”班子成员、普通群众接力上。不到10个月时间,全村 889 套房屋完成签约,共计征地402 亩,创造了走马村人的“奔马”速度。
中国人讲究“故土难离”,但为了机场建设,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征迁民众在家与国之间做出了重大抉择,不讲价钱,不言回报。
2018年2月24日,鄂州市鄂城区召开三级干部大会。这天的会议,多了一项议程——表彰上年度在支持征迁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以及100户模范基层党员群众。
不到一年时间,机场核心区拆掉140余万平方米房屋,腾出14.4 平方公里土地,为后续建设节省工期至少一年。
3个乡镇,8个村,6000多户,2万余人。这不是一组简单枯燥的数字,而是征迁民众作出的巨大贡献。
党旗,高扬在征迁一线
党旗,领航征迁安置全过程。广大党员干部宁可苦自己、绝不误群众,始终在一线倾力付出。
征迁政策刚不可破,做群众工作也需春风化雨。平石村 6 组的老满把房子装修一新,准备给儿子结婚用,可是婚还没结,就要征迁,这家人一直不配合。2018 年春节后,听说老满在广州突发脑出血,村里干部专程赶往,带去问候。真心换来了真情,老满还没出院就叮嘱儿子回村签约交房。
陈冬艳,结对包保燕矶镇坝角村征迁专班的一名干部,同时也是一名征迁户。
村支书找陈冬艳商量:“试点定哪个湾组?”“我是2组的,就2组吧!”陈冬艳知道,这第一炮必须打响,如果试点失败,后面工作难上加难。
先拆谁家的?“就从我家开始拆吧。”陈冬艳声音不大,可在场的人都为之一振。拆房是大事,陈冬艳背后要承担多少压力,大家心知肚明。
最后,陈冬艳一家率先签了协议,带头拆了自家房子。平石村9组豪装别墅户主在签约时感慨:“我这么好的房子真不愿拆,但看你们是真心为群众办事,我拆了算了。”打动乡亲们的不是补偿政策,而是党员干部的作风与精神。
一个梦结束,另一个梦开始
对征迁村民来说,机场建设让一个梦结束了,但另一个梦开始了。
搬离故土,黄山村村民朱品贞的生活有了大变化,她每天要比以往早起半个钟头,因为迁到花湖镇上居住后,她家的绿豆粑生意更好了。
“以前一天做两千个,上午做完,下午去城里送货。现在住在街上,别人上门来买,原来的量不够了。”没想到靠近城区、交通便利,能给自家生意带来如此大的改变。
“政府说话算数,这房地段好,朝向也好,将来升值空间肯定大。”原沙窝乡新湾村15组村民何春莲在选房现场说。
“这么多人入住安置小区,周边都是商机。我们准备用集体资产买门面,盘活村级集体经济。”曹茂云说。
2018年底,燕矶村在全区率先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全村经营性资产总额为1900余万元,共分3456股,村民占有2419股,按一人一股平均分配。
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些对机遇格外敏锐的人,也已开始转型。
马元村的王中水和大儿子一起组建车队,“机场是物流枢纽,我们可以用货车承接一些周边业务。”
华山村叶水华父子从养殖业转行搞建筑,“今后建航空城要做大量工程,这方面肯定能找到不少活干。”
白沙村组织村民参加泥工、木工、装修等技术培训,让失地农民掌握一门过硬的技术。
机场投用在即,希望继续升腾。核心区2万余外迁群众克服征迁安置短期困难后,正奔着长远发展而去。(黄朝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