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小學生向往科學會讓“未來之光”更閃亮

李在為

2020年07月20日12:32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武漢市科協官網就“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一事的回應

近日,“小學生研究成果”獲社會廣泛關注。在重視科學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當下,正如一位科協的工作人員表示,其對青創大賽持積極態度,比賽可能有不完美之處,可以質疑和健全,但同樣也要以保護的態度去對待做科創的學生,鼓勵他們更多創新研究。

青創賽作為全國多部門主辦、全國性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探究項目的綜合性科技競賽,已走過30多個年頭,大賽旨在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科技素質,推進科技教育事業的普及與發展。據官網顯示,每年約有1000萬名青少年參加青創賽不同層次的活動,經過選拔后,500多名青少年科技愛好者、200名科技輔導員參加競賽、展示和交流活動。

不難看到,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的科學教育正在發生劇烈、深刻的變革,國際上許多國家都對科學教育報以極大的熱情和精力。無論是主動求變,還是被動推進,科學的基礎教育已經到了不得不變的地步了。中國科技教育正在“從娃娃抓起”,緊扣當下實際。青創賽作為一個權威且開放性強的比賽,鼓勵創新研究,不失為一個為孩子們提供科技教育的創新平台。

當前,美國打壓中國的高科技發展,要阻斷中國的科技進步和經濟升級。諸多事實表明,國與國之間的競爭,高新技術發展等已經成最核心因素。培養青少年的對科學的興趣,鼓勵他們科研、科技創新,已然是時代要求。甚至可以看到,國與國競爭將來的贏點,會在未來一代,“少年強則中國強”。

一個人的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思維與科學方法,從來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與實踐中培養出來的。因此,學校、家庭、社會應當重視孩子科學興趣的培養,這不僅關乎他們未來的成長與發展,更關乎把我國建設成創新型國家、實現科技強國的宏遠目標和夢想。

有人說,在將來,一個不懂得科學,沒有科學思維的人,幾乎與“文盲”無異﹔若家長、老師本身對科學認識甚微,狹隘的“名校崇拜”會讓孩子們眼高手低,將來的“紙上談兵”者會拉低國家競爭力。實踐証明,脫離現實的博學,僅僅是一紙學歷証明,想要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擁有科學思維幾乎是必備技能。

圍繞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找准科普工作的方位方向和著力點,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要突出兒童、青少年這個重點,把科技教育貫穿他們成長成才各階段,幫助他們養成科學興趣、樹立創新自信。

“創新創業精神是可以教出來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謝赫特曼曾呼吁,隻要從娃娃抓起,就可以培育大量成年的創新者、開拓者、科學家、創業家。一個國家贏在“起跑線”,預示這是一個勝券在握的國家,未來可期。

小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科研成果為公眾所知后,社會各界對於成果本身有辨別性擔憂,要求深入了解,其實,這不是否認孩子的創新精神。相反,社會對於科創型萌新一代的傾向性關注,恰恰源於對科學的向往和崇敬,“眼睛裡進不得半點沙子”的強烈態度,是要求“科學保真”,不讓人在科學領域混水摸魚,讓偽科學遠離科學殿堂。

“小學生研究成果”獲獎引輿論關注,這是社會公眾求真務實、尊重科學的表現。這樣的“爆點效應”,是有效的科學宣傳,讓青創大賽曝光率更高,會讓更多人小學生、青少年知道,學習僅僅是求知的途徑之一。世界的變換,科學的多元,隻要孩子們願意去了解,那麼,他們的眼睛,會探得更微,看見更遠。

培養小學生崇尚科學,向往科學,鼓勵他們在科學的大海裡初探,會讓“未來之光”更閃亮。若如此,國家的年少一代,紅日初升,其道大光。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前途似海,來日方長。期待青創賽,在質疑聲中,不斷完善體制機制,真正回歸初心,辦的更有質量,走得更加行穩致遠。

(責編:周恬、張雋)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