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大堤,一個“盛產”英雄的地方

——湖北省軍區奮戰抗洪一線群體素描

2020年07月21日16:53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暴雨肆虐,阻擋不住他們義無反顧的腳步。

洪水滔滔,動搖不了他們人在堤在的決心。

放眼抗洪一線,又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他們不是現役軍人,卻像軍人一樣沖鋒一線﹔他們剛從抗疫戰場上凱旋,又馬不停蹄奔向抗洪戰場﹔他們早已脫下軍裝,然而洪水來襲,卻又條件反射般地投入抗洪戰斗……抗洪大堤這一“盛產”英雄的地方,永遠有講不完的英雄故事。

湖北民兵在抗洪大堤上搶運沙袋。(粟毅 攝)

10名年初出色完成疫情防控任務赤壁民兵轉戰長江赤壁段干堤,入駐8號哨所,執行巡堤查險任務。(吳忠勇 攝)

他把生命永遠定格在抗洪一線

7月10日9時30分,英山縣殯儀館告別大廳,哀樂低回。

58歲的湖北省黃梅縣溫泉鎮坡兒垴村民兵連指導員劉水存躺在潔白的菊花叢中,再也無法醒來。四面八方趕來的父老鄉親,噙著眼淚,為他送別。就在18天前,劉水存在巡河查險時,不幸被洪水卷走。經過歷時18天的全力搜救,7月8日,劉水存的遺體被發現后,打撈上岸。

“終於把老支書找回來了!終於能給他的家人、全體村民和民兵隊員們一個交代了。”18個日日夜夜,對與劉水存一起工作的,民兵連長段江來說,這可能一生中最煎熬的一段時間。

圖五:劉水存(右四)與民兵隊員們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7月10日,筆者來到劉水存生前被激流卷走的地方,尋訪這位老民兵留給坡兒垴村最后背影。

坡兒垴河溝的水已經完全退去。倒伏的水草、河堤殘留的水漬,默默講述著這裡曾經發生的凶險水勢。6月21日,英山縣普降大暴雨,山洪傾瀉而下,僅七八米寬的坡兒垴河溝水位暴漲,洪水漫出河堤近半米深。

13時30分,劉水存和村兩委班子成員迅速組織村民兵應急隊員,巡河查險。劉水存深一腳淺一腳,踩著過膝的洪水,逆行而上查看險情。剛剛走出百余米遠,劉水存便看到一位村民的車在水中拋錨,該村民正站在一邊打電話。

“這裡危險!”劉水存趕緊走過去,提醒村民馬上離開。

然而,水體渾濁,完全看不清腳下的路,劉水存一腳踩空,墜落河中,瞬間被激流卷入涵洞。

“老劉被水沖走了!”段江大喊一聲,他迅速轉身向下游奔去,順手抄起一把鐵杆耙子,奮力沖向50多米開外的一個涵洞口,將耙子插入河水中,試圖攔截水下的劉水存。

兩三秒后,他明顯感覺到手臂猛地一震,耙杆攔腰折斷。劉水存就這樣消失在洪水中。

由於河溝大部分河段被居民用水泥板封閉,整條河溝幾乎成為一條暗河,幾無施救可能。

“我當時在拍照,前一張照片上劉書記還在,后一張他就從畫面上消失了。”段江沉痛地說。

劉水存走了,講起他,村民們有講不完的往事:2016年夏季水災,劉水存跳進洪水中,硬是把村民舒和平從“洪魔”手裡拽了回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劉水存白天上街宣傳防疫,開車為村民配送生活物資,晚上堅守卡點。60多天疫情防控,這個常住人口3000多人的城中村沒有出現一例感染者。

“每當有急難險重任務,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劉水存。”溫泉鎮武裝部部長方海波說,劉水存在民兵連長位置上干了10年,連續10年被表彰為優秀民兵連長。

連日來,劉水存的事跡傳遍荊楚大地,正在湖北各地抗洪搶險的駐鄂部隊官兵和民兵紛紛表示,要從劉水存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作風,真正做到危險面前沖得上、關鍵時刻頂得住、持續奮戰打得贏。

他們負重前行守候著“萬家燈火”

午夜,孝感市馬鞍鄉漢江鄔龍沖閘,潮平岸闊、夜色如漆。

就在10余小時前,第一波長江洪峰從漢口小心翼翼地涌過。水勢暴漲的長江,一下子頂住了一瀉千裡的漢江。連續暴雨之下,漢江怒漲,暗流涌動。

千年防洪俗語:千裡漢江,險在漢川﹔漢川之險,險在馬鞍。座落於馬鞍鄉境內的鄔龍沖閘口,如契子般死死地將同在漲水的漢江和黃龍湖隔開。大堤一側,即是萬畝良田和萬眾之民。

漢江鄔龍沖閘口段水位已到了29.78米。正在大堤上巡守的馬鞍鄉民兵排長代登輝,用手電筒光向筆者聚焦了橋蹾下的漢江水位表。此時,已超過警界水位0.78米。

“98抗洪”時,距鄔龍沖閘口3公裡的大壩決堤后,數十萬畝良田,瞬時一片澤國。

“我們是漢江的‘守夜人’。”代登輝說。7月5日起,馬鞍鄉30名身著迷彩的民兵,就開始全天候在鄔龍沖閘口巡堤查險、清障除雜。江堤的對面,“萬家燈火”依稀可見。

筆者看到,大堤一側的閘口和堤壩,各有4個民兵執著手電筒,一遍遍地來回巡查著堤壩的安危。閘上的2個民兵,則居高臨下警惕著漢江水位的秋毫變化。

每天3班倒,每班10個小時。累了,漢江上的“守夜人”,就到堤壩上的帳篷裡瞇一會。時值夏日,點上蚊香、懸起蚊燈,卻驅不走扑面而來的如潮蚊虫。

“人在堤在。守護大堤,就是拱衛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代登輝說,我們馬鞍民兵打小就生活在漢江邊上,對處置管涌和泡泉等險情有著豐富的經驗。

為提高防汛能力,2017年,孝感市對境內的漢江進行了集中整治,堤壩整體加高、加厚。目前,大堤增高了60公分,底基已拓寬至68米,9米的上壩被水泥固化。

“汛期來臨前,我們分批組織千余基干民兵就提壩巡查、應急處置等進行了演練。從市到鄉各級都有民兵應急分隊原地備勤,隨時做好出動的准備。”漢川市人武部政委邢梁鈞信心滿滿。

6日起,邢梁鈞就帶著民兵在鄔龍沖閘口堅守。9天時間裡,他們24小時不間斷巡堤查險,重點對堤身、壓浸台、內坡、外坡等部位進行徒步巡查。工作很繁瑣,但沒有一項是多余的。

“守夜人”,不僅有一線民兵、基層官兵,也有扛著橄欖枝的將軍。 洪峰夜,為了百姓安寧,每個人都在各自崗位上咬牙堅守。

他們追著老部隊去抗洪

湖北省軍區協調湖北武警總隊機動支隊官兵和民兵突擊隊在黃梅縣考田河化修復圍河壩。(粟毅 攝)

“快!快!跑起來!”7月12日9時30分,黃梅縣濯港鎮蔡垸村五組,40余名民兵和武警官兵一起,緊張地清理河道、搭建骨架、裝填砂石。這群人中,金虎算是一名“不速之客”。

金虎(圖中)一路追著老部隊來到黃梅縣,加入當地民兵應急分隊抗洪。(粟毅 攝)

22歲的金虎是河南省信陽市人,2017年入伍,去年從空降兵某旅退役,在武漢市黃陂區附近開了一家小賣部。此前,得知湖北多地發生洪澇災害,就開始四處打聽上防汛一線的途徑。

7月8日,金虎一路追著老部隊來到黃梅縣,加入當地民兵應急分隊,如願走上抗洪一線。

7月11日,他隨隊伍來到太白湖搶險,裝填、搬運沙袋,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當晚下著大暴雨,電閃雷鳴,現場能見度低,給搶險帶來較大困難,我們連夜奮戰,才將險情排除。”

7月12日一大早,他又來到蔡垸村,和武警湖北總隊機動支隊的官兵們一起搶險。

這幾天,金虎隨部隊轉戰多地。大老遠從武漢市趕到黃梅縣參加抗洪搶險,圖啥?

金虎說,自己的老家在淮河邊,小時候他不慎落水被人救起,因此平時對抗洪搶險格外關注。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若有戰、召必回。抗洪搶險,部隊官兵是主力軍。作為一名民兵,我也責無旁貸。”金虎表示,自己准備待到部隊撤退的那一天,“洪水不退,我會一直戰斗下去。”

和金虎一樣,39歲的民兵突擊隊員董新也曾在空軍服役,退役后回到濯港鎮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民兵也是兵,戰洪必有我!”7月1日以來,他隨民兵應急分隊一直戰斗在抗洪一線。

在張店村,他脫衣下水、扶樁打樁,參與處置漫堤險情。

在胡壩村,他扶老攜幼,轉移群眾,白天夜晚連軸轉。

7月12日,他又趕到蔡垸村,頭頂烈日,與戰友們一起壘石筑壩,重建河堤。

董新說,從空軍到后備軍,退役不褪色,自己永遠是個兵,“無論是抗洪搶險,還是疫情防控、森林防火、應急處置,遇到危險我們民兵都要上,都要為群眾服務。”

他們在抗洪大堤上活成“偶像的樣子”

他們,是一群剛出校門、即將走進軍營的年輕人,初生牛犢,在防洪大堤上接受洗禮。

他們,是劈波斬浪的人民子弟兵,沖鋒在前,在滔滔洪水中久經考驗。

這兩者在抗洪搶險現場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中國軍人太牛了,我想要變成他們的樣子!”7月16日中午12時30分,在洪湖市烏林鎮,20歲的陳佳俊對筆者說。4個小時前,他和9名小伙伴一起,戰斗在洪湖洪獅圍堤上。

洪湖市10名預征青年前往抗洪大堤參與抗洪搶險。(袁華裔 攝)

這支由10名今年報名參軍的預征青年突擊隊,20歲的陳佳俊是其中學歷最高的一個。

陳佳俊來自周坊村,此前就讀於湖北商貿學院金融學專業,剛本科畢業。為鍛煉自己,他選擇報名參軍。“現在洪湖抗洪搶險,需要征調你們上堤,請你們馬上到鎮人武部報到。”7月13日上午9時許,接到烏林鎮人武部的電話后,陳佳俊跟父母說明情況,收拾行囊出了門。當天,他和另外9名小伙伴一起,到洪湖市濱湖辦事處洪獅小學集中。

經過簡單的培訓,7月14日一大早,他們來到洪獅圍堤漢沙村堤段,運沙土袋,加固大堤。

盡管身體比較壯實,但20多公斤重的沙土袋一趟趟搬運下來,依舊讓他感覺有些吃力。

剛開始,他和小伙伴把沙土袋提著、抱著來回跑,累得夠嗆。之后在一位年長的民兵指導下,他們把沙土袋扛上肩,感覺輕鬆了一些。

那一天,他們從早上干到第二天凌晨1時。回到駐地,陳佳俊感覺肩膀酸痛,雙手已經抬不起來,“洗臉都費勁,有些沮喪。”陳佳俊說。因為太累,那一晚他和小伙伴們睡得格外香。

7月15日上午8時30分,隊伍再次集結,來到大堤上,他們發現這裡出現許多解放軍戰士。當天,空降兵某旅200多名戰士加入戰斗,幫助當地構筑圍堰擋水。

第一次和解放軍戰士一起戰斗,陳佳俊說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兩個字——震撼。“沙土裝少了,他們會說‘太少了,多裝點’。每個戰士基本上都是一手提一袋,一路小跑。有的人肩上扛兩袋,手裡還拎一袋。”陳佳俊說,許多戰士看著比自己還小,但他們身上迸發的能量很大。

同樣感到震撼的,還有鄂釗和甘忠浩。

鄂釗今年18歲,是突擊隊中年齡最小的。高中畢業后報名參軍,他的目標就是當一名優秀的戰士。“通過和解放軍戰士一起戰斗,我才發現我們之間的差距太大了。中午我們在休息,他們還在集體唱軍歌,感覺他們就是鐵打的。如果通過體檢就能夠加入他們,想著就覺得很激動。”

21歲的甘忠浩今年畢業於荊楚理工學院,看上去有些瘦弱。此前,他眼裡的軍人是“很帥”“很酷”,這次和空降兵的戰士一起戰斗,他最大的體會是“羨慕”。“羨慕他們擁有強壯的體魄,還有那股子不服輸的精氣神,他們讓我更加堅定了參軍的決心,希望能夠夢想成真。”

烏林鎮人武部干事陳亞星說:“雖然在吃苦方面還有待提高,但這10個年輕人積極性都很高,而且服從命令聽指揮。通過參加這次抗洪搶險,讓他們完成參軍前的‘成人禮’,很有意義。”

洪湖女子民兵連在三八湖上筑長堤。(袁華裔 攝)

她們爭著去做“乘風破浪的姐姐”

7月11日上午,江岸區朱家河大堤。

江岸區人武部的500民兵,往來上堤運送防洪土袋,腳下不斷發出“扑哧、扑哧”的響聲。

堤邊,有兩位女民兵正站在泥水裡裝沙袋。與其說站在泥裡,不如說是“扎”在泥裡,兩人的雙腳已深陷泥中,無法移動,她就通過轉腰,麻利地將白色的編織袋撐開,配合一旁戰友用鐵鍬取土裝在編織袋裡,扎好,遞給的戰友,送到堤上。

這兩位女民兵都是來自江岸區車站街街道辦事處的武裝部干事,一個叫陳化,一個叫石麗娟。上午8時,作為女民兵,她們奉江岸區人武部防汛命令,與400多位戰友一起趕到這裡,加固堤防。朱家河是長江的支流,近期河水泛濫防汛壓力較大,需要修筑一條臨時防汛設施。

雨后的朱家河堤格外泥濘。兩人穿著雨靴從閘口還沒走到大堤,就沾滿了黃泥,被腳下的泥水一吸,拔都拔不動。到達現場后,陳化和石麗娟負責配合戰友將挖出來的土,裝到編織袋裡。裝滿一袋,差不多有20公斤重,要用力才能提起。

沒裝到一袋,雙腳就陷進泥裡,剛開始,兩人還把腳拔出,換一下位置。可不一會兒又陷在另一個泥坑裡。后來兩人干脆就不換了。腳下越陷越深,沒過了腳腕,再加上土裡不斷有泥土撒滿,兩人很快就“扎”在泥裡。

當天是陰天,但朱家河堤上沒有一絲風,身穿民兵制服、扎在泥裡裝填沙袋近兩個小時,陳化和石麗娟的衣服被汗水濕透,汗珠順著盤起的頭發往下直掉。

看到她們兩個小時沒有休息,有人勸說她們歇一歇,她們卻說,把腳從泥裡拔出來不容易,耽誤時間,不如干完活再說。

從上午8時至中午12時,兩人總計給超過300個編織袋裝土打包。石麗娟說,其實相對男民兵們來說,她們的工作可能是最輕鬆的,但即使這樣,回到家仍然感到全身的骨頭都在疼,“很久沒有這樣滿負荷地工作了。”陳化回到家,家裡人也奇怪,“說怎麼弄這麼臟,除了臉上干淨一點,全身都是泥巴”。但是雖然累,但是兩個人都覺得很光榮,很開心。“我們是長江邊長大的武漢人,這時候就是要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家鄉。”

陳化和石麗娟都是主動報名參加這次任務的。陳化說,自己從小就生長在長江邊,親眼目睹了1998年和2016年兩次大洪水。今年是她第一次親身參加防汛一線的行動,她覺得這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經歷。石麗娟說,人武部其實還有其他的男同事,但是有的人生病,有的人在外地趕不回來,她覺得作為一名民兵,這個時候就要當仁不讓,“這樣的事情總要有人來做”。雖然她們都沒有服兵役的經歷,但是面對汛情,她們表現出了軍人的堅定。

作為民兵,陳化和石麗娟已經不是第一次站在武漢保衛戰的戰場上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們也作為社區防控工作者的一員,幫助社區居民買菜買藥。武漢的降雨暫歇,但是上游的洪峰已經快要到來,陳化和石麗娟已經做好了准備,投入下一次戰斗。(田國鬆 袁華裔 陳禮平 洪培舒 何武濤)

(責編:張雋、關喜艷)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