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城市圈 30分鐘直達相鄰城

2020年08月19日11:41  來源:湖北日報
 
原標題:武漢城市圈 30分鐘直達相鄰城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闖 通訊員 石祎瑋 鄭建強 實習生 龍晗宇

  歷經12年建設,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終於畫“圓”,牢牢地將武漢1+8城市圈“聯”在一起,兄弟“串門”更加便捷。

  我省相關交通人士表示,今后,圈內所有城市均可在15分鐘內上高速,環線任何兩個相鄰城市均可在30分鐘內抵達。交通路網的織密和完善,必將推動武漢城市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車流倍增

  兄弟“串門”更親密

  8月18日,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大隨至漢十段(孝感北段)通過交工驗收。

  武漢城市圈環線織密了路網,一線串起了黃石、黃岡、咸寧、嘉魚、洪湖、仙桃、天門、漢川、孝感、廣水、麻城、紅安等20多個城市,讓內部“血液”流動更加暢通。

  咸寧交通運輸局相關人士介紹,圈環線嘉魚長江大橋建成之前,咸寧到洪湖、仙桃等地或繞行武漢100多公裡,或乘坐輪渡過江。2019年11月,大橋通車后,開車5分鐘便跨過長江,大大縮短了出行時間。

  嘉魚縣苗木種植大戶張留廣算賬,以前從咸寧到江漢平原至少需要2個小時,現在30分鐘便可抵達仙桃,一年的物流成本較過去至少節省2萬元。

  省交投集團統計的數據顯示,嘉魚長江大橋開通初期,日均通行汽車4000輛。到今年8月初,日均通行汽車超過8000輛,增長了一倍多。其中,絕大部分是貨車,說明兩地經濟往來密切。

  這是圈環線逐步建成后,兄弟城市日益親密的真實寫照。省交投集團相關人士表示,2014年以來,隨著路網的完善,圈環線的車流量開始成倍增長。

  例如,南段的黃咸高速,2014年通車當年車流量為70萬輛,2019年超過180萬輛﹔西段的孝仙洪高速2018年通車后,車流量增長迅猛,今年盡管受疫情影響,但截至8月中旬,日均車流量同比仍增長了一倍多。

  武漢科技大學教授董登新表示,城市群的發展壯大,不僅需要龍頭帶動,還需要兄弟城市抱團。武漢1+8城市圈是湖北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圈環線的建成,將進一步降低圈內城市交流成本,有效促進人員、物資、資本等要素的流動,這對推動湖北疫后重振和交通強國建設將發揮重要作用。

  12年磨一劍

  畫好560公裡“圓”

  2008年,武漢1+8城市圈獲批國家“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我省啟動了《武漢城市圈綜合交通規劃》,正式提出了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公路概念。

  當時,武漢到其他8個城市的高速路網基本形成,1至2小時均可抵達。然而,圈內的高速路網卻並不發達,大部分城市往來需要借道武漢,費時費力,還加重了武漢的交通壓力。例如,仙桃、洪湖等地與咸寧一江之隔,若不走輪渡,則必須通過軍山長江大橋繞行武漢,非常不便。

  2012年,我省正式發布《湖北省省道網規劃綱要(2011-2030年)》,將“六縱五橫一環”高速公路網升級為“九縱五橫三環”,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就是其中一環。根據《規劃》,到2020年,武漢城市圈環線全部建成,基本實現圈內所有城市15分鐘可上高速。

  據介紹,圈環線全長560公裡,分為東、南、西、北4段,其中東段利用大廣高速,北段利用麻安高速,南段新建黃咸高速、咸通高速等,西段新建孝仙洪高速、嘉魚長江大橋等。除大廣高速湖北南段、咸通高速、鄂東長江大橋外,其他路段全部由省交投集團投資(控股)建設,其中該公司還參股了鄂東長江大橋。

  “歷經12年,圈環線終於全部建成。”省交投集團相關人士表示,圈環線的建設並非一帆風順,尤其是北段的麻竹高速麻城至紅安段,2009年就啟動建設,因原投資商資金鏈斷裂,導致道路多次停工,成了“爛尾路”。2019年,省交投集團接手后,用了不到1年時間建成。如今,圈環線全部建成,形成了一條閉環快速通道,實現了《規劃》提出的“所有城市15分鐘上高速”目標。

(責編:周恬、張雋)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