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完成75座破損山體生態修復 構建城市生態屏障

2020年08月23日16:33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人民網武漢8月23日電 8月23日,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發布《武漢破損山體生態修復白皮書》。白皮書顯示,從2013年至今,武漢共“還綠”75座破損山體,修復面積累計1.3萬畝,武漢全域可視范圍內的破損山體已基本完成生態修復。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黃龍山綠道系統(王郭驥 攝)

在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黃龍山,市民董先生正帶著孫女散步,“我們一家人就住山腳下,親眼見証了黃龍山這些年的變化,修路、栽樹、種花。”7年前,黃龍山由於人工採挖土石,山體滿目瘡痍,高陡邊坡和土堆還存在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隱患。該區山體修復負責人介紹,“山體復綠主要考慮山體地質情況,以及當地氣候。”黃龍山生態修復工程治理面積約38萬平方米,經過恢復山形、恢復植被、引進綠道系統等,黃龍山如今已經初具山體公園雛形。“接下來,我們還規劃增加配套服務設施,將其打造成一處富氧健康、能供市民休閑娛樂的城市郊野公園。”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黃龍山修復前(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供圖)

和黃龍山相距不遠的二妃山,曾經是生活垃圾填埋場,填埋有大量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不僅臭氣熏天,還存在安全隱患。2013年,武漢啟動二妃山修復。土方回填、修坡、垃圾無害化處理、沼氣回收,再在上面鋪了一層60厘米厚的土層,種上草坪和灌木。如今,修復后的二妃山上將定位為體育休閑公園,開闊的草坪成為大人孩子們嬉戲玩樂的好地方。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黃龍山修復后(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供圖)

昔日的破損荒山變成如今備受市民喜愛的、願意親近享受的“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素有“百湖之市”美譽的武漢,山體資源也十分豐富,全市共有大大小小的山體466座,佔市域面積的9.04%。曾經由於過度開山採礦、採石取土等歷史原因,眾多山體千瘡百孔、岩石裸露、雜草叢生,部分破損山體還存在採空塌陷、山體裂縫、滑坡等地質災害隱患,生態修復難度較大。

為了構建穩定平衡的城市生態系統,優化、美化武漢城市形象,增加市民親近自然和生態觀光的空間,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江城,2013年,武漢市政府編制出台《2013—2015年破損山體生態修復實施計劃》,決定用3年時間,對可視范圍內54座山體完成生態修復。根據“一山一策,一處一景”的山體生態修復策略,鼓勵因地制宜,對破損山體制定個性化的修復方案。並出台“以獎代補”政策,對完成山體生態修復並通過驗收的城區,按每畝1萬元的標准進行獎勵。

經過7年的不懈努力,武漢市完成破損山體生態修復75座。下一階段,武漢市園林和林業部門重心將轉向已修復山體的保護與利用。正在編制的武漢市園林和林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其中就涉及到了已修復山體的保護與利用。武漢市擬對具備條件的已修復山體,建設山體公園和郊野公園,讓山體融入未來的大都市區復合型郊野公園群,構建城市生態屏障。(王郭驥 趙旋)

(責編:周恬、張雋)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