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藏情深 39名藏族學生在洪山有了第二個家

2020年09月25日10:27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我幾乎每個周末都要去張媽媽家,他們不僅給我做好吃的,還帶我去逛博物館和科技館,隔幾天就給我打電話,問我最近學習怎麼樣?生活上還缺不缺什麼?”就讀於武漢市洪山高中二年級的藏族學生次仁玉珍告訴筆者,到洪山上學以來,她得到了漢族爸爸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讓離家千裡的她感到很溫暖。

次仁玉珍今年17歲,來自西藏林芝。2年前,她作為一名西藏散插生,來到洪山高中就讀。隨后,漢族家庭主動與次仁玉珍結對,成為了她的漢族父母,時刻關心她的成長和學業。次仁玉珍說,在武漢的2年求學路,漢藏結親這種方式彌補了西藏學子遠離父母,沒有家長陪伴的遺憾,增進了漢藏民族的相互了解,建立了深厚的民族情誼。“父母覺得這裡教育資源好,又有很多關心我的人,他們很放心、很欣慰。”次仁玉珍說。

“洪山高中是湖北省3所招收西藏散插生的高中之一,3年來共有39名西藏生與漢族家庭成功結對。目前,洪山高中在校西藏生全部有漢族家庭照顧。”洪山高中校長馬為民介紹,每逢節假日、周末,漢族父母邀請西藏學生到家裡來共嘗美食,帶他們游覽江城風景,或者開展集體性實踐活動。為了促進西藏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學校組建了西藏生行政班,聘請了骨干教師擔任班主任,逐步啟動了輔導補習工作,西藏生的住宿條件也在不斷優化。

洪山區政協委員、愛心家長巫世峰與洪山高中簽訂《捐款協議》。肖滿 攝

漢藏一家親結對源於武漢市洪山區政協的一項提案,“讓每個來洪山學習的西藏孩子在洪山有一個家”,該提案於2018年6月開始實施。據洪山區民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洪山區有近800名來自西藏的藏族學生,分別在武漢西藏中學、洪山高中就讀,每年都會為新考入的西藏學生結對子,這些結對子的家長都是經過相關單位推薦、考核通過的轄區各行各業愛心人士。

洪山區政協委員、中乾立源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巫世峰便是其中一位。在9月23日洪山區政協組織的“漢藏親情結對”活動座談會上,巫世峰與洪山高中簽訂《捐款協議》,作為結對家長,他將連續10年向學校捐款,每年5萬元,用於西藏學生的學業扶助工作,希望藏族學生同自己一樣,把洪山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學在洪山、扎根洪山,快樂成長、學有所獲。

兩年來,在洪山區政協、區民宗局、區婦聯、區教育局等相關職能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越來越多的西藏學生在洪山找到了“第二個家”,像彭爸爸、張媽媽這種稱呼,已在洪山土地上生根、發芽。正在洪山高中讀高二的邊巴央拉,是洪山轄區女企業家萬迅的藏族孩子。

愛心媽媽萬迅帶著藏族孩子邊巴央拉游覽武漢大學。照片由洪山區婦聯提供

去年,在洪山區婦聯的號召下,萬迅加入了“愛心媽媽”的行列,與來自日喀則的邊巴央拉成功結對。“平時,萬媽媽不僅要花費精力打理公司業務,還特別關心我的學業和生活狀況。”對此,邊巴央拉深懷感恩之心,“我們沒有血緣關系,但是萬媽媽視我為己出,我會將這份情一直留在心裡,這份情也激勵著我努力學習,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並讓這份愛傳承下去。”

洪山區政協主席王蘭英表示,西藏孩子遠離家鄉,不遠萬裡來到洪山求學,非常不容易,漢藏結對活動讓西藏孩子在洪山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溫暖,對於促進漢藏家庭交流交融,推動漢藏家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兩年來,相關職能部門和社會愛心人士投入了濃濃的感情,傾注了大量的愛心,這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政治站位有高度、提案辦理有力度、結對活動有溫度。

“一個電話、一句叮嚀、一雙大手、一條回家的路,連著兩個民族的心。”王蘭英希望所有結親結對的家庭要多交流、勤互動,從日常生活入手、從平常小事做起,互學語言、互學經驗、互學精神,了解風俗、包容多樣、求同存異,加深了解,增進感情,用真心、真情、真愛幫助西藏孩子解決燃眉之急,真正做到“一次結親,終生結緣。”(肖滿 曾麗玲 肖玉萍)

(責編:張穎、張雋)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