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相約泗州賞月下山河(跟著唐詩宋詞去旅游)

本報記者  徐  靖
2020年10月02日07: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補之(宋)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螀,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

  水晶帘不下,雲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傾盡。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

  

  一縷青色雲影,遮蔽了月光,穿過雲層的明月,仿佛一面金燦燦的明鏡飛上碧海一樣的夜空。台階上臥著桂樹的斜影,夜露漸涼之時,不知多少秋蟬零亂地嘶鳴。這便是詩人筆下的泗州中秋之夜。

  泗州者,因州境內有泗水而得名。據相關史料記載,古泗州所轄的范圍包括今天泗縣、靈璧、泗洪、明光等12個縣,固鎮縣和洪澤縣的一部分也曾屬於泗州。而古泗州在1300多年的歷史當中,州治曾有4處。

  古泗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的徐國。隨后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沿革、變遷,后周時改為泗州,此后“泗州”二字沿用1400多年。

  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古泗州慘遭洪水淹沒,“永為黿鼉之窟”,遺址現存江蘇省盱眙縣境內,其中部分淹沒於洪澤湖底。

  古泗州城沉沒后,直至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乃將州治由盱山遷於虹(今安徽省泗縣城),自此,泗縣開始為泗州州治,直至1912年泗州廢州制,改稱泗縣。1949年,恢復泗縣建制,延續至今。

  世事變遷,滄海桑田,泗州城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泗縣,依舊訴說著中秋的故事。

  中秋歷來是闔家團圓的節日,在泗縣也是如此,闔家團圓的意象體現在方方面面。

  在吃食上,泗縣的傳統飲食就一個字——“圓”。形形色色的點心和食品,無論做法和味道如何,清一色都是圓形。

  當地最具特色的中秋飲食莫過於糖餅。將黑芝麻炒熟碾成粉,拌上紅糖,再加上桂花或者其他作料做餡,包裹在發面團裡,把面團按壓成碗口大小的圓餅,最后放在鍋裡烙熟即得美味。

  雖然月餅成了中秋必備,但糖餅等傳統食品仍然在當地人的餐桌上佔據重要的位置。

  在中秋晚宴上,無論菜肴豐盛與否,家中長輩都會將菜品中最精華的部分挑選出來,用碗筷盛好,放在院子當中,名曰“敬月老”,之后方可開餐。

  除了品美食,泗縣中秋節一項必不可少的娛樂活動就是賞泗州戲。

  泗州戲距今有近300年歷史。泗州戲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豐富的文化底蘊,以甜美的唱腔、優美的旋律唱響淮河兩岸,與皖北地區人民的生活、習俗有著密切的聯系,具有強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桂花,桂花,收拾收拾,我送你走娘家咯……”如今,泗州戲在當地常有演出,劇團和劇目繁多。在中秋時節,最受歡迎的還是這出《走娘家》。

  在皖北,尤其泗州一帶,一直有女婿在中秋、春節等重要節日前探望岳父岳母的習俗,以表達孝意。《走娘家》唱的就是這個主題。新婚小兩口,騎著小毛驢,挎上一籃子禮品高高興興回娘家。一路上,夫夸妻來妻贊夫,恩恩愛愛。

  泗縣歷史悠久,旅游資源豐富,賞月之地也不在少數。泗縣利用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泗縣段運河資源,建設沿河公園。今年,石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又為游人添了新去處。公園當中的亭台樓閣,成為中秋賞月的觀景點。

  

  順道游

  石龍湖國家濕地公園於今年中秋節正式開放。公園內濕地水面約2萬畝,湖泊最深處水深約10米,為國家4A級濕地公園。湖中有溫泉泉眼,周圍水溫常年穩定在24攝氏度左右。園內動植物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濕地內有野生濕地植物約130種,動物超過200種。

  清水灣公園位於泗城西北部,佔地近600畝。公園依托泗縣古汴河、石梁河良好的天然水系,水域面積達10萬平方米。園內有假山疊嶂、亭台水榭、奇花異草、曲徑拱橋、竹林牡丹等景觀,可滿足市民休閑、娛樂、游憩、觀景需要。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02日 07 版)

(責編:張雋、關喜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