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創新為菜市場不斷賦能

2020年10月21日08: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翰吉斯國際批發市場的蔬果區,商戶正在挑選新鮮的農產品。
  翰吉斯國際批發市場供圖

  在南清裡道驛的蔬果採摘園,綾人正在和父親一起採摘玉米。
  本報記者 劉軍國攝

  阿巴圖瓦市場門口的青銅公牛雕像。
  阿巴圖瓦市場供圖

  打造旅游目的地、組織慈善活動、促進居民就業、開拓海外市場……隨著購物模式的發展以及人們消費習慣的變化,傳統菜市場不斷延展社會功能,更好服務消費者

  

  日本

  南清裡道驛

  打造“游玩一整天的菜市場”

  本報駐日本記者  劉軍國

  從東京驅車向西行駛兩個多小時,記者抵達位於山梨縣北杜市的南清裡道驛。這裡四面環山、樹木蒼翠,優美的景色讓久居都市的人感到心曠神怡。南清裡道驛於2002年建成。近年來,該道驛以果蔬直銷店為主體,打造了集蔬菜採摘、美食制作為一體的觀光體驗式菜市場。

  道驛一般指日本設置在各地公路旁、具有休憩功能的服務設施。目前,日本各地散布著1180個道驛。自1993年起,日本政府推出政策,由地方政府興建、民間企業運營,在道驛建設集農副產品銷售、採摘、餐廳於一體的綜合體驗區,打造“作為旅游目的地游玩一整天的菜市場”。企業每年需向當地政府提交運營情況報告。這些道驛由於交通便利、蔬果新鮮便宜,吸引了大量游客觀光,也振興了地方經濟。

  南清裡道驛的果蔬直銷店面積約100平方米,幾排貨架擺放得滿滿當當,既有新鮮蔬菜,也有農副產品。北杜市光照時間長,擁有優質的山泉水資源,當地農產品質量上乘。“道驛中有二三百種商品,所有蔬果都是當地農戶種植的。”道驛代理驛長佐野和子自豪地介紹,由於農產品新鮮,大量消費者來此購買,其中半數是慕名而來的外地游客。每年,店鋪的銷售額都能達到六七千萬日元(100日元約合6.4元人民幣)。

  除每年1、2月的周一外,南清裡道驛全年無休。果蔬直銷店採取委托銷售模式,當地農戶隻需在運營公司的網站進行免費登記,即可在店裡銷售自家果蔬。目前已有近200家農戶在網站登記。

  每天一早,農戶就把剛剛採摘的蔬果送至道驛,將其進行包裝並貼上標簽。農戶可根據自家蔬果的品質優劣,自行決定價格。例如,三根一袋的黃瓜,標價既有90日元,也有120日元。直銷店把同種類的農產品放在一起,消費者可以貨比三家。產品售出后,企業從銷售額中抽取部分提成,其他收入歸農戶所有。

  “第一次吃到這麼新鮮的蔬菜。”“真是物美價廉!”……新鮮的農產品得到了顧客的一致認可,不少人特意寄來明信片表示感謝。顧客的美譽度源於店鋪對產品質量的嚴格把關。佐野和子告訴記者,“店員每天會多次查看店內產品,看到不新鮮的就會下架。”

  除了果蔬店,道驛內還開設了蔬果採摘園。採摘園位於果蔬店附近的山上100米處,需乘坐索道車前往。負責人輿水政長介紹道,採摘園的總面積達2萬平方米,其中種植的蔬菜和水果各佔一半,游客僅支付1200日元即可體驗採摘活動。

  家住群馬縣的綾人今年4歲,父親特意帶他過來體驗採摘。第一次看到田野裡生長的黃瓜、西紅柿、玉米等農作物,綾人十分興奮。半個小時的時間,他就採摘了小半籃蔬菜。綾人的父親告訴記者,“在採摘園可以體驗農民的不易,讓孩子懂得珍惜食物。”

  這種體驗式的採摘園在日本並不多見。“目前,採摘園隻有夏秋兩季可以體驗,但每年都會吸引數千人專程前來。”輿水政長說,“我們開設採摘園的目的,就是希望讓更多城市居民了解蔬果如何生長,體會收獲的喜悅。”

  近年來,道驛進一步豐富配套店鋪,設立了手工藝品店、餐廳、美食制作店等。除購買農副產品之外,游客還可用採摘的蔬菜制作當地美食,也可以在優美的自然風光中漫步。對游客來說,南清裡道驛延伸了菜市場的定義,成為人們享受生活的場所。

  (本報東京電) 

  

  比利時

  阿巴圖瓦市場

  匯集世界各地特色農產品

  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牛瑞飛

  阿巴圖瓦市場位於布魯塞爾市安德萊赫特區,是比利時最知名的菜市場之一。市場門口,一對青銅公牛雕像矯捷健壯、栩栩如生,格外引人注目。這對雕像出自19世紀法國雕塑家伊西多爾·博納爾之手,市場也因此被當地居民親切地稱為“牛市”。

  阿巴圖瓦市場的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1872年,為滿足當地居民的生活需要,布魯塞爾市政府決定選址修建一座綜合型農貿市場。安德萊赫特區一處緊挨火車站和運河的地點由於交通便利入選。1888年,市場正式建成開業,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迅速吸引了大量附近居民。

  市場成立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由安德萊赫特區政府管理。1983年,為進一步激發經營活力、實現專業化運營,特區政府引入150名股東,將市場轉型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此后,市場不斷擴展經營范圍,引入了日用品、服裝、二手商品攤位和各國風味餐廳。2015年,在之前的半露天市場旁邊,市場新建了一座室內建筑,將肉類和海鮮攤位搬遷至新建筑中。室內市場有完善的冷鏈系統,環境也更加整潔。

  目前,阿巴圖瓦市場僅在每周五至周日的7時—14時營業,但每天接待的顧客多達上萬人次。市場的高人氣源於其豐富的商品種類。中國的山藥和芋頭、東南亞地區的菠蘿蜜、非洲和南美洲的蔬果……這裡匯集了世界各地的特色農產品,很多在歐洲其他市場難以看到。肉類產品更是市場的招牌,數十個肉類攤位一字排開。市場肉類產品不但新鮮,價格也較為實惠。

  近年來,阿巴圖瓦市場將屋頂的閑置場地加以開發利用,開辟了菜園、養魚池、太陽能溫室等農業生產空間。菜園和溫室裡種植的番茄、南瓜、香草等有機蔬菜會運往市內超市出售﹔屋頂安裝的太陽能板除了為溫室供能,剩余能源還用於市場照明。此舉幫助市場節約了經營成本,也進一步增加了營收。

  在提供豐富農產品的同時,市場還致力於為當地居民拓展生活空間。“現在,市場已成為當地小學生課外實踐的重要場所。”據市場負責人保羅·蒂勒曼斯介紹,很多學校的學生都在老師的帶領下來此認識世界各地的蔬果,或自己購買食材嘗試制作餐食。每周四晚,市場還定時舉辦焰火晚會,吸引年輕人來此聚會。為減少食物浪費並幫助低收入人群,市場在周日閉市后會收集沒有賣完的食品,由志願者免費分發給需要的人。

  蒂勒曼斯告訴記者,希望顧客不僅能在這裡買到多元化的農產品,更能感受到多元與包容的文化氛圍。未來,市場計劃增設中餐廳,也希望能為周邊居民提供更多工作崗位,改善他們的收入水平。

  (本報布魯塞爾電)  

  

  法國

  翰吉斯國際批發市場          

  擁有完善的衛生檢疫部門

  本報駐法國記者  劉玲玲

  清晨,位於巴黎南部近郊的翰吉斯國際批發市場(簡稱為“翰吉斯市場”)早已燈火通明。市場裡,大型運輸車輛不斷進出,工作人員對貨品進行清點調度,一派繁忙景象。翰吉斯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之一。多年來,這裡憑借較為完善的運營模式以及不斷創新的經營理念,成為國際批發市場的“標杆”。

  老翰吉斯市場起初是一家位於巴黎市中心的露天菜市場。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巴黎城市人口不斷增加,老市場逐漸難以承載日益增長的交易量。1962年,法國政府決定將其與市內其他幾個小型露天菜市場整合搬遷到市郊,轉為室內經營。經過7年的選址建設,1969年,佔地234公頃的新市場正式開始運營。

  法國政府是翰吉斯市場的最大股東,持股份額超過半數。為保障經營的專業性,市場一直由事業法人代為管理。目前,管理方是塞馬利市場管理公司。市場內分為肉類、果蔬類、水產類、熟食和乳制品、花卉裝飾五大商業功能區,新市場不再提供零售服務,僅從事批發交易。對此,市場運營業務負責人埃斯裡解釋道,“專注於批發業務可減少零散的貨物流轉,避免人流擁堵,有助於市場實現有序運行。”

  過硬的農產品品質是翰吉斯市場保持競爭力的“制勝武器”。為保障食品質量,法國政府直接參與市場的監督管理。除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法國衛生部等部門定期對在售農產品進行抽檢外,市場內也設有完善的衛生檢疫部門,對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或過期的產品進行及時處理。市場還與巴黎大區政府、法國國營鐵路公司合作運營著歐洲唯一一條恆溫控制的鐵路貨運線路,新鮮食材通過恆溫列車在幾小時內即可運至法國各地。

  目前,翰吉斯市場內有1200多家農產品企業進駐,年交易農產品18億噸,年交易額達90億歐元(1歐元約合8元人民幣)。市場已不僅是法國人的“菜籃子”,還日益發展成為覆蓋歐洲、亞洲等多個地區的世界農產品批發交易中心。市場直通附近的機場、碼頭,高效的物流配送鏈條使法國的農產品幾天內就能出現在其他國家民眾的餐桌上。

  近年來,市場不斷根據人們口味和消費習慣的變化進行業務調整。隨著有機食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市場於2015年設立專門的銷售廳,如今已有近70家相關運營商進駐市場,使翰吉斯市場成為歐洲最大的有機食品批發地。今年3月,市場推出網絡銷售業務,對巴黎地區的民眾送貨上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保障居民食物供應,也為線上業務積累了大量客源。

  在法國政府支持下,塞馬利市場管理公司2015年推出了“翰吉斯2025”計劃,將陸續投資超過10億歐元新建或翻新建筑、增設倉庫、發展電子商務等。塞馬利市場管理公司董事長斯特凡納·拉耶尼表示,未來,翰吉斯市場將在繼續強化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的基礎上,不斷加快創新發展的腳步。

  (本報巴黎電)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1日 17 版)
(責編:周恬、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