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論壇在漢召開。郭婷婷攝
人民網武漢10月28日電 汽車產業是武漢第一大支柱產業,當前武漢汽車產業正由傳統汽車向下一代汽車轉型升級。27日上午,智能網聯汽車界重量級活動——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論壇暨聯盟年度會議在漢開幕。200多位來自國內汽車界、科技界、學術界嘉賓齊聚武漢,為武漢智能汽車產業發展出謀劃策,助力武漢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院士專家為武漢智能汽車示范區發展出謀劃策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劉永才,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兼首席專家張永偉,中國信科副總經理陳山枝等多位院士專家及業內大咖參加活動,共同探討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的“武漢實踐”,為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及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
劉經南院士工作站及13個聯合創新實驗室成立。郭婷婷 攝
論壇上,劉經南院士工作站及13個聯合創新實驗室宣布成立並啟動,為武漢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的建設引入高端智力資源,推動協同創新,加速產業集聚。
“打造從實驗室到示范應用和商業運營的快速通道,將為武漢示范區的快速發展注入強勁科技動力。”
“北斗加5G將引領未來新基建。”劉經南院士表示。工業時代的基礎設施建設是鐵路、公路、電網﹔信息時代的基礎設施建設是計算機、通訊網絡﹔數字經濟到智能經濟轉型時代的基礎設施建設是信息、融合、創新,包括5G、物聯網、AI、大數據、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等方面。
據了解,劉經南院士的工作站將幫助武漢示范區研究制定高精度地圖與車路協同融合等相關標准。中國航天科工三院聯合創新實驗室將在劉永才院士的帶領下,對動態城市信息模型等課題進行研究。北京理工大學毛二可院士團隊聯合創新實驗室將在毛二可院士的帶領下,對新型毫米波雷達在車路協同高速公路的應用展開課題研究。京東-北京理工新源聯合創新實驗室將在孫逢春院士的帶領下,對智能化物流場景與車路協同體系的融合與應用進行研究。
此外,中國移動、大唐高鴻、華礪智行、武漢市交管局、武漢科銳交通、武漢中交交通、華為、百度、元戎啟行、美國Ouster公司、以色列Cognata公司也分別成立了聯合創新實驗室,在武漢智能網聯示范區圍繞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的協同發展,開展技術創新和標准研發,成果也將優先用於武漢示范區的建設,打造產業聯合創新的高地。
13個聯合創新實驗室的建立標志著武漢示范區科研體系的建立,也是對“開放創新”的最佳詮釋。
武漢示范區探索城市級智能化解決方案
此次論壇與會的院士專家和企業家,來自國內外汽車整車與零部件、5G通信、智慧交通、人工智能、互聯網等多個行業領域,覆蓋了國內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產業鏈的絕大部分環節。
今年初,國家《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正式發布,提出以建設智能汽車強國為目標,以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為途徑,開創新模式,培育新業態,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並倡導創新驅動、跨界融合和開放合作。以武漢為代表的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理念,是未來汽車產業升級與融合創新的重要趨勢。
“這裡是發展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的創新源地和產業高地。”與會專家表示。武漢汽車產業集中,科研院校眾多,不僅具有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天然稟賦,而且,正在建設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范區,還有著開放融合的發展理念和創新模式,正吸引全球企業和人才紛至沓來。
作為武漢工業經濟的主戰場、主引擎,當前武漢經開區搶抓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正在培育數字經濟和智能制造兩大發展新動能:打造“數字車谷”,建設“智能車谷”,推動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加快發展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數字經濟新動能,實現“中國車都”向“中國車谷”的跨越。
據了解,位於武漢經開區智慧生態城的武漢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成立一年多來,一期已建成並投入運營28公裡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開放測試道路,發放了全球首批自動駕駛商業運營牌照,年內將建成106公裡的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實現多種自動駕駛應用。
在武漢示范區內,眾多頭部企業共同建設的開放的車路協同體系,將實現車路協同與城市交通運營、公共交通、自動駕駛汽車、互聯汽車等的融合,以促進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的協同發展,探索可實現的城市級智能化解決方案。(郭婷婷 孫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