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被“雙十一”規則逼瘋?計算不能變算計

2020年11月02日08:57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有別於往年,今年的“雙11”承接了疫情后最大線上需求的爆發,消費狂歡來得更早,周期也更長。日前,各大電商平台均已邁出促銷啟動的步伐,瓜分紅包、購物津貼、優惠券疊加等玩法先后登場,為“雙11”摩拳擦掌的“剁手黨們”,也提前開啟今年的購物盛宴。

過去幾年,常有網友吐槽“雙11”將原本清晰明了的降價玩成“奧數”。雖然今年不少平台標榜規則簡單,但在今年10月21日當天,#被雙11規則逼瘋的我#話題依然登上微博熱搜﹔對部分用戶而言,商品搶購是要熬夜的,跨店滿減是要認真計算的,“雙11”戰場的臨場拼殺始終是一次對體力、腦力的雙重比拼。

網購平台放下簡單的打折優惠,選擇“彎彎繞”的計算規則,本質上執行的是經濟學上的價格差異和消費者篩選策略,一來讓購買力相對不足的一批人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研究活動規則,為“雙十一”提供話題流量和熱度,二來也讓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不願意在規則上花費時間的人以高價購入商品,從而吸引消費能力不同、消費需求不同的人群,最大限度在不同消費階層上獲取利益。

但從消費者角度來講,他們付出了巨大的時間精力,不僅燒錢包,還燒腦燒身體,所能獲得的實惠卻較為有限。價格先漲后降、明降暗漲已是司空見慣的手法,傾盡心力搶到的商品,到手價甚至不低反高﹔更有甚者,一些商家使用量少質劣的“電商專供”產品以次充好,應付促銷活動,讓很多人發出“累覺不愛”的感慨。

“雙11”聚集起的人氣來之不易,當一些“精明”的商家把一張張打折券轉化為數字“陷阱”,一個個紅包規則變成“坑”,消費體驗直線下降的時候,難免消弭消費者對“雙11”的熱情,進而影響消費意願、拉低消費能力。這注定“雙十一”不能成為一場充滿算計的博弈,廣大商家當且行且珍惜,設置公平、合理的優惠規則,提供親民的價格、給力的折扣,把實惠真正讓利給消費者,才能保持數據增長,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最大化滿足各方所需。

歸根結底,“雙11”的議價權和游戲規則掌握在平台及商家手中。面對侵襲而來的海量促銷,消費者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樹立科學理性的消費觀念,面對所謂的“打折風暴”時擦亮眼睛,事先了解清楚商家促銷優惠內容和限制條件,避免上當受騙,同時注意保留重要聊天記錄、購物憑証和訂單信息,以便發生糾紛后快速、准確維權。(孔德淇)

(責編:周倩文、周恬)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