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一座有文化味道的城市

——“潛江文化現象”

2020年11月06日10:06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一座城市的魅力有多大?從它的文化蘊含中可窺一斑。菊月時節,地處江漢平原腹地的小城——湖北省潛江市,從生態田園到到城市廣場,從鄉村院落到街道工廠,格外亮眼,處處彰顯它不一樣的獨特文化氣質,流動著濃郁芳香的文化氣息。

11月7日至13日,以“經典曹禺、文化潛江”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潛江)曹禺文化周在潛江舉辦 。人們沉浸在一種濃濃的文化氛圍之中,像是等待了很久的守望。

曹禺文化效應

潛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曹禺故裡。曹禺是近現代中國文化史上的名人,是中國話劇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運動的開拓者之一,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潛江持續20余年打造曹禺文化。建成了曹禺大劇院、曹禺戲樓、曹禺公園、曹禺紀念館、梅苑和曹禺祖居、曹禺文化產業園、曹禺中學、曹禺陵園、中國劇協曹禺劇本獎創作基地、中國劇協梅花獎藝術交流中心等一大批有影響的公益文化設施、文化平台,這些設施不僅是潛江市民休閑的好去處,也成為潛江對外形象展示的平台和曹禺文化的重要載體。

梅苑全景。(田永祥 攝)

潛江梅苑是曹禺文化的核心人文景觀。梅花三弄游園倚水而建,有“戲劇藝術之梅”建筑風格的曹禺大劇院,夜晚顯得熠熠生輝,梅苑古街、梅花島曹禺祖居,張燈結彩,霓虹燈閃爍變幻,與蘆洑寶塔、世博湖北館、星光橋融為一體,閃耀著文化的光芒。市民在這裡休閑娛樂,潤物細無聲,曹禺文化滋養著潛江人的靈魂。

“曹禺文化周” 是“曹禺文化”的重要載體。每屆“曹禺文化周”都由中國文聯、湖北省政府主辦。從2004年開始,先后舉辦了三屆曹禺文化周,曹禺文化周被人民網評為“中國最負盛名文化節會”,引起全球文化界廣泛關注。曹禺文化已成為世界級的文化現象。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潛心研究曹禺文化,成果豐碩。英國利茲大學代表團、德國海登海姆市代表團先后走進潛江進行文化交流。連續舉辦七屆曹禺國際學術研討會,全國唯一的曹禺研究專刊,先后出版《曹禺研究》共11輯,登載日本、韓國、越南、新加坡、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國家學者的研究文章。連續4年舉辦了四屆全國劇本創作交易會和四屆“曹禺杯”優秀劇本征集評選活動,1000多名劇作家雲集,355部劇本簽約,60部作品走上銀幕、舞台,曹禺文化、全國劇本創作交易會等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顯著提升。

今年是曹禺先生誕辰110周年,潛江舉辦第四屆中國(潛江)曹禺文化周。21場文化活動,包括第五屆曹禺劇本創作交流會,曹禺學術研究中心揭牌、曹禺國際學術研討會、曹禺文化旅游城揭牌、戲劇小鎮奠基、曹禺作品誦讀大賽等。柳萍、韓再芬、陳巧茹等多名中國戲劇“梅花獎”獲獎演員到曹禺故裡潛江登台獻藝,讓潛江的市民在家門口享受高端的“戲劇大餐”。從2004年,第一屆曹禺文化周以《雷雨》發表七十周年為契機,確立“曹禺故裡”的文化定位和發展名人文化的長遠戰略,到本屆“經典曹禺、文化潛江”的新定位,潛江文化實現了從情牽曹禺到研究曹禺,從“文化名人”到“名人文化”,從“名人文化”再到“文化產業“”的質的飛躍。

因曹禺文化而興、因曹禺文化周而名。潛江通過持續提升曹禺文化品牌,促進了城市文旅融合,催生了城市文創經濟。

曹禺公園激光水幕秀。(田永祥 攝)

曹禺公園夜景。(楊華仁 攝)

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被獨特的曹禺文化所吸引。2019年,卓爾與潛江攜手,投資8億元,興建曹禺文化旅游城。以潛江戲劇文化為核心,打造集文化體驗、文創商街、藝術家村落等於一體的潛江文化名片。曹禺文化周前,曹禺紀念館、世博湖北館及曹禺公園律動噴泉和水幕電影等項目升級改造全部完工。曹禺紀念館設計風格,立足話劇藝術的時尚性,採用新現代主義設計風格,讓人耳目一新。曹禺文化與現代文創的集聚交融,形成了值得關注的又一潛江文化現象。

平原詩歌氣象

曹禺大劇院、世博湖北館。(楊華仁 攝)

“潛江詩群”是潛江市委市政府近年來推出的又一文化名片。潛江地處江漢平原腹地,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詩歌傳統,在全市百萬人口之中,寫詩的有三千多人,遍布各個階層、各個行業。潛江詩人在抒情詩、鄉土詩、意象詩、口語詩、先鋒詩等多種風格都出現了具有代表意義的詩人。2007年,潛江被授予“中華詩詞之市”,標志著“潛江詩群”的正式崛起。

近幾年來,潛江詩人發表的詩歌作品數以千計,有50余名詩人公開出版詩集近百部,發表詩歌近千首。有不少作品在全國詩歌大獎賽中獲獎或被收入各種詩歌選本。黍不語榮獲第三屆“揚子江年度青年詩人獎”。全國10余家刊物或網絡平台先后推介“潛江詩群”。

潛江舉辦的“中國作家曹禺故裡行”“中國詩人曹禺故裡行暨湖北潛江端午詩會”“‘曹禺杯’全國詩歌大獎賽”等全國性文學採風活動,潛江詩群已經在全國范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力,碧野、葉辛、韓作榮、楊黎、於堅、沈浩波等著名作家、詩人紛紛走進潛江。中國作協在潛江舉辦的“湖北潛江第四屆龍蝦節詩歌朗誦會”,全國詩人齊聚潛江,進行研討和創作交流,在詩壇引起很大反響。

2017年,“潛江詩群”研討會暨首屆章華台詩會,將中國詩歌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潛江,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詩人吉狄馬加,著名詩人雷平陽、陳先發、李少君,詩評家霍俊明等30余名著名詩人、詩評家聚集潛江,圍繞“潛江詩群”,探討詩的個人性和群體性,新詩的代際、流派與群體等話題展開研討。

國內的詩評家、學者、專家應該更多地關注詩人個體。詩人在藝術上各自鮮明的獨立性和作為群體性的文化現象值得研究。潛江詩群的形成和在全國產生的影響力,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地方黨委政府、宣傳部、文聯、作協等部門的重視,組織的引導作用不容忽視﹔與地方本身厚重的文化傳統、詩歌傳統有關﹔有一批有共同追求的詩歌愛好者形成的濃厚創作氛圍,形成的精神高地。

百花齊放律動

浩口非遺文化表演。(鄭國華 攝)

連日來,浩口鎮非遺傳基地正在加緊排練《打花娜吔》。與此同時,全市23支廣場舞隊伍,精益求精排練具有地方特色的節目,他們將在11月7日開始的文化周期間展演。行走在潛江的大街小巷,村頭村尾,你會強烈地感受到這座小城的人們對文化的崇拜與狂熱,這塊土地上的空氣中彌漫著的文化芳香。

楚風流韻兩千年,潛江沉澱了龍灣遺址文化、服裝文化、非遺文化、龍蝦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曹禺文化等,這些有鮮明特色的潛江文化現象,是沉澱著本地悠久歷史內涵、反映社會風貌的文化。

潛江人差不多都會唱上幾句花鼓戲。在民間,有“聽了花鼓戲的喲喂喲,害起病來不吃藥”的一說。唱花鼓戲可以不吃藥,可見其文化的魅力。

傳統文化滋養心靈之根。湖北實驗花鼓劇院(潛江市花鼓劇院)每年演出花鼓戲200余場,群眾自辦的12個花鼓戲班每年演出花鼓戲100余場,受益群眾數十萬人。《原野情仇》《生命童話》《河西村的故事》等大戲上北京,唱響首都舞台,先后獲中國曹禺戲劇文學獎、中國文華新劇目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白玉蘭獎、中國文華表演獎、湖北省戲劇新作展演金獎、湖北省“五個一工程”獎。潛江榮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荊州花鼓戲)之鄉”。

彈丸之地的潛江,擁有潛江民歌、花鼓戲和皮影戲、草把龍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江漢平原皮影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此外還有潛江嗩吶、潛江高台舞獅、鼓盆歌(潛江鼓歌)等18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市級代表名錄123項。潛江非遺項目及傳承人先后在俄羅斯、韓國、德國、意大利、新西蘭等多個國際非遺展示活動中精彩亮相。令許多國際友人稱奇。

分流漢水入長江“漢出為潛”,這是潛江名稱的由來。 “楚王好細腰”的章華台就在潛江境內。在這樣一個充滿想象的風雅之地,活躍著中國當代一群最執著的鄉土文化人。全市有各種文藝協會(分會)80多個,會員4000余人,輻射鎮村組文藝愛好者20000余人。連續十余年,舉辦"唱響潛江""舞動潛江""戲迷潛江""歡樂潛江"“魅力潛江"“誦讀潛江”六大地方特色文化活動,這些活動已成為當地人們喜愛的文化品牌。

《雷雨》《筆架山》《水鄉流韻》《返灣濤聲》《園林春潮》《章華台》等10余種刊物,成為鄉土文學愛好者的精神家園。城鄉文化廣場,是中老年人群長期以來活躍的文化陣地。吹拉彈唱,鄉情鄉味,辛勤勞動的人們,在這裡放飛心情。

形式各樣的文化下鄉和文化交流,讓文化的觸角,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潛江在全省率先實行了“農民看電影看戲,政府統一買單”。近年來,實施免費送戲下鄉300多場,送電影1.2萬場,送圖書50多萬冊﹔全市投入群眾性文化活動項目的經費達到了1200萬元,而且逐年增加。文聯管轄的10多個協會和各地各部門舉辦的不同類型的書畫、攝影、詩會、曲藝、郵展等已成為一種日常活動,廣場月月紅由單純文化部門主辦到現在變成個個部門辦,如火如荼,熱鬧非凡。

傾情文化投入讓文化成為民生所需。近年來,潛江在文化設施方面投入近30億元,每年都有650萬專項經費支持文化發展。

文化滿足了潛江市民的需求,也讓潛江市民產生了自信,文化成為一種自覺。(王本倫)

(責編:張穎、周恬)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