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張灣區:啃下治污“硬骨頭”扛起保水護水政治責任

2020年11月27日11:58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神定河穿城而過,河流徑流量小、生態補水不足、流域范圍內企業及居民住宅眾多,是城區河流治理難度最大的一條河。為確保一庫淨水永續北送,十堰張灣區扛起保水護水政治責任,全面摸排污染源,快速推進項目建設,堅決啃下治污“硬骨頭”,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神定河水質成功消除劣Ⅴ類,昔日的臭水溝成為市民賞景休閑新去處。

河道治理的 “先遣隊”

“我們穿著膠鞋、打著手電、貓著腰鑽進排污管涵,仔細排查可能污染水質的問題,一不小心就會摔進臭水坑裡。”11月19日,張灣區神定河水質達標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華浩,談起重點支溝治理前排查污染源的場景。

問題在水裡,根子在岸上。伴隨著16條支溝治理工程同時啟動,如何把神定河兩岸污染的 “毛細血管”一一摸清,成為關鍵一環。張灣區委主要領導帶隊組建河道治理“先遣隊”,對神定河兩岸農貿市場污水亂排、工業企業廢水直排、老舊小區錯接管道等所有污染源進行“大排查”,確保將發現的問題納入支溝治理方案。

每條溝渠的 “體檢結果”、治理方法一一列表,標注責任單位,明確完成期限。 重點支溝綜合治理工程啟動以來,張灣區神定河水質達標攻堅工作專班每天在治水微信工作群裡發送幾百條文字、照片、小視頻,實時跟蹤、每日反饋,部門齊心、協調推進……短短兩周內,淤泥堆積、污水直排、雨污混流等問題全部整改銷號。

項目經理的 “十八般武藝”

“施工通道長800米、高不足1米,工人彎腰蹲著施工,每隔幾十米要打開一個 ‘天窗’透氣。”重點支溝綜合治理工程項目經理賴天財對筆者說,2019年7月,小周家溝段實施清淤工程,施工通道狹窄、腐臭難聞、高溫缺氧,為了確保工期,工人兩小時一換班進行施工。

火爐溝治理現場施工原料不能到達現場,工人採取 “螞蟻搬家”式辦法,用小推車把混凝土一車一車推到現場﹔大爐子溝治理現場周邊擋牆基礎下沉,工人緊急改變施工方案,對牆體進行加固后再實施治理﹔施工環境狹小,機械不能通過,工人就把駕駛室外罩取下施工﹔遇到雨季,澆筑材料經常被沖走,隻有等天晴再返工…… “每條溝都有每條溝的特點,項目施工必須得施展 ‘十八般武藝’。”賴天財說, “項目開工前,我們會先進行復勘、復測,然后進行挖溝槽、清淤、埋管道、鋪設底板等工作,確保每個環節保質保量。”

施工現場的 “監工”

“河道底板厚度如果不達標,時間長了可能會出現裂縫,影響工程使用壽命。”2019年,在火爐溝治理施工過程中,由於施工方在澆筑河道底板時出現失誤,造成底板厚度不達標,施工監理文選忠發現后,堅決要求施工方嚴格按照圖紙施工,將100多米問題底板全部重新返工。

“我們監理方的工作是對工程進行 ‘三控兩管一協調’,即質量控制、進度控制、資金控制、安全管理、信息管理和協調服務。”文選忠表示,在工程現場他沒少與施工方紅臉,被人叫成 “文監工”。

看到趙家溝、火爐溝、東溝等一條條河溝由濁轉清、雨污分流,水質持續穩定達標,文選忠感到十分欣慰,表示一定要站好監理崗位,交上一份群眾滿意的答卷。(葉航 趙尹 許榮旗)

(責編:張穎、周恬)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