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指南” 武昌區各方聯手“助老上樓”

2020年11月27日18:41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武昌區理工大水運社區居民們喜提開啟新電梯的鑰匙(張軍 攝)

11月27日,武漢市武昌區理工大水運社區其中5棟單元樓的居民們喜提開啟新電梯的鑰匙,這是武昌區實施的“助老上樓”惠民工程,為老舊小區居民樓加裝電梯。

武昌區理工大水運社區居民樓新加裝的電梯(張軍 攝)

這5棟居民樓均為六層高,原本沒有電梯。從2017年5月起先后啟動申請加裝電梯,至目前交付使用,歷時3年半。該項目在申報、審批、施工過程中,政府、學校、社區、居民、企業等各參與方,積極貢獻了各自的智慧,解決辦理條件及流程組織協調方面的難題。

“陳氏公式”破解費用分攤難題

武漢市在2013年就發布了《關於全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的意見》,但住戶意見難統一、費用分攤存矛盾等問題,讓老舊住宅加裝電梯這一惠民政策落地難、受惠難。

家住理工大水運社區的陳定方是武漢理工大學退休教授,決定碰一碰這道“難題”,作為所住單元樓業主代表申報加裝電梯。“我將這項申報當作科研課題來耐心研究,從源頭問題一個一個解決。”經過調研,陳定方教授意識到,居民對加裝電梯是非常歡迎的,核心訴求是公平解決費用分攤的問題。

作為機械、計算機等方向的博士生導師的陳定方運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建立起費用分攤計算的數學模型。在該數學模型中,他考慮了購置及安裝電梯部分按照樓層(台階數)分攤,而因電梯入戶各戶增加面積部分的費用則平均分攤等因素,分別設計了計算公式,以業主實際居住人數和樓層階梯數作為變量,較為科學地解決了不同樓層業主的費用分攤問題。

電梯使用費是單元樓居民的一項長期支出,主要用於電梯維護保養。以陳教授所住單元樓為例,6層12戶,假如按平攤每月480元電梯使用費計算,戶均每月需繳費40元,而按照“陳氏公式”計算,一樓戶均隻需繳費18.58元,二樓戶均繳費27.16元,三樓戶均35.74元,四樓戶均44.32元,五樓戶均52.90元,六樓戶均61.48元。這是在假定戶均人數相對固定計算出的結果,如果單月業主家實住人口出現變化,代入到公式也可得到實際應繳費用。總體體現出業主繳費高低與需求大小成正比的公平原則。

“陳氏公式”不僅在陳定方教授所住單元樓很好地說服了全體業主,還起到了滾雪球的作用,附近有4個單元樓居民也以這種方式分攤費用,申報加裝電梯。

一份“指南”解決群眾跑路難題

在陳定方教授將加裝電梯作為課題研究的同時,武漢市各級政府部門和相關單位,也在想方設法讓惠民政策落地。

從2017年7月起,武漢理工大學連續三年將增設老舊單元樓電梯作為給教職工辦理的十件實事之一,決定將先行申報的單元樓增設電梯項目作為試點,學校對每棟申報加裝電梯的單元樓補貼10萬元。2018年3月起,武漢市先后下發《武漢市政府辦公廳關於開展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作的實施意見》、《武漢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試點工作方案》、《武漢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技術導則》(初稿),武昌區政府下發《2018年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作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在區行政審批局實行一個窗口辦理方式,多部門並聯審批,方便群眾辦事。

政策的進一步細化帶來了政府職能部門服務方式的可喜變化,相關部門變“等客來辦”為“上門服務”。

武昌區楊園街街道辦事處多次組織相關單位上門服務,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的審批備案涉及規劃、建設、房管、消防、質監等十余家部門,整個改造工程審批備案范圍廣、環節多,還需要大量的文書資料准備及整理工作,僅憑業主自己來跟進,會有很大的現實困難。楊園街道辦就此向區政府提議,希望組織相關部門制定並向群眾公布明晰的辦事“指南”。一周后,武昌區政府在全市率先出台“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作指南”,引導群眾開展相關申報事宜。武昌區還將“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惠民政策形象地稱為“助老上樓”工程。2018年10月10日,武漢市政府發布《武漢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指南》。

市區兩級政府出台的“指南”將“助老上樓”的惠民政策,從紙上落實到居民申報的路上。業主基本實現一次遞交申報材料,就可通過電話聯系坐等職能部門上門服務。(王郭驥 張軍)

(責編:張穎、周恬)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