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身體力行的生態寫作

馬  季
2021年01月05日07:5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山林筆記》:胡冬林著﹔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生態書寫也不斷有新的突破,逐步得到文學界和社會公眾認可,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學類型。這部《山林筆記》是作家胡冬林燃燒生命換來的結晶,它引領我們走進神奇的自然,幫助我們認識和理解自然。

  我曾經跟胡冬林進入過長白山森林,親眼見過他的那張“森林寫字台”。翻開《山林筆記》,當年同他一道進山的場景重現眼前。

  胡冬林是生態文學作家的優秀代表。他長年在長白山林區考察訪尋,對當地動植物有著深厚感情,發表和出版的生態文學作品在讀者中產生較大反響。這部100多萬字的《山林筆記》是他在長白山林區考察、學習和寫作的記錄,從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在森林中的生存狀態和創作情況,看到他對當地鳥獸、魚虫、花木和山民的生動觀察,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對長白山生態的關切與厚愛。

  《山林筆記》不是一般的日記,而是一部以文學為出發點的筆記體作品。胡冬林以一個作家的視角為讀者描繪他眼中的長白山森林世界。奔跑的金角鹿、冬眠的黑熊、頑皮的水獺、聰明的狐狸,成百上千種色彩,叫聲各異的飛禽,還有漫山遍野的野生樹種、菌類、花草……長白山秘境萬千氣象,對他而言既像家園,也像朋友、老師、傾聽者,是他的靈感來源。進了山,他的腦子立刻活躍起來,天馬行空、思緒飛揚,數不清的興奮點如深山夜空中的星星。正如他在書裡寫到的:“森林裡的動植物展示的種種新奇與美麗,給予我一次次驚喜、感動、思考、啟迪……這一切匯集到一起,變成一種巨大的幸福感,幾乎每天充溢心頭。”

  胡冬林的生態散文是身體力行的寫作。長白山裡一條潺潺流動的河邊,有一棵直徑1米多的圓盤形樹根,在這張天然的森林寫字台上,他揮筆寫下很多作品。在回答森林寫作或是動物題材寫作應該具備哪些素質時,胡冬林認為要對自然和生物懷有持續的強烈興趣,甚至終生痴迷,要通過採訪及實地觀察不斷擴展自然知識,要有敏銳的感悟力,要心地善良、價值觀端正,還要吃苦耐勞、甘於寂寞。另外,他還特別提到了愛,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愛。胡冬林說,他無比感激自然萬物,感激它們在億萬年進化長河中付出的漫長艱辛的適應過程,無比感激自然科學家和自然作家,他們的著作滋養並指引他,使他在森林中游歷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定,在自然中寫作的每一天都過得充實。

  胡冬林對自己的筆記有過系統而長遠的打算,他計劃在退休前寫滿六大本筆記,將來可以以此為基礎完成至少兩部像樣的作品。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讀到的《山林筆記》並不是一部完整的文學作品,它們只是來自森林現場的觀察和感受的記錄,作者並未打算將這些筆記公布於眾。由於胡冬林突然因病離世,這些原始筆記才得以在整理后公開出版。

  《山林筆記》讓我們看到森林最真實最質朴的諸多細節,聽到動植物在一瞬間發出的響動,觸摸到一個生態作家在大自然中的點滴感悟。為了盡可能呈現這些珍貴的原始素材,《山林筆記》除了文字出版,還另冊編排《〈山林筆記〉動物、植物、菌類手冊》,配以作家親自拍攝的照片近200張,向讀者全面展現長白山美麗壯闊的四季世界。

  胡冬林用行動証明自己是一個用生命投入寫作的生態作家。他曾有過如此設想:生命若能再有一次該多好,我一定選擇從小在山溝裡長大,然后去城裡讀大學學習生物,畢業后再回到森林裡,以山林動物為對象,在此度過觀察、探秘、不斷寫作的一生……對於既是生態作家又是大自然守護者的人來說,完成一部文學作品固然重要,但文學作品的傳播,何嘗不是為了讓更多人去欣賞和愛護大自然呢?長白山生態本身就是一部完美的甚至是不可復制的藝術品。大概正是因此,胡冬林從未將寫作與對自然生態的記錄、守護分離開來,並且由此建構起他的生態世界觀和寫作理念。

  生態書寫的重要價值正在於鼓勵人們不斷擴展視野,將視線落向沉默但美麗的自然世界,從而更好地與自然相處。保護自然生態也就是保護人類的未來。《山林筆記》的文學意義及其生態研究價值,有待更多發現和挖掘。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05日 20 版)
(責編:關喜艷、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