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江夏區實施“清水入江”工程守護城市水安全

張沛

2021年03月23日08:43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江夏污水處理廠全景。資料圖

江夏區是武漢的南大門,區內大小湖泊136處,納入武漢市湖泊保護名錄的湖泊有22個,水域藍線面積368平方公裡,佔全市湖泊總面積的45.3%。其中,有“天然綠寶石”之稱的梁子湖,水域面積45萬畝,還有湯遜湖、魯湖、金水河、長江江夏段等大型湖泊、河流,水域面積大、覆蓋區域廣,水環境綜合治理要求高。

近年來,武漢市江夏區實施“清水入江”工程,通過統一規劃、系統設計、廠網一體,有效解決全域內污水處理、尾水排放、防洪排澇、湖泊綜合治理等問題,打造綜合治水的“江夏樣本”。

社會資本在縣級行政區域實施系統性治水

為系統性解決水系統存在的水污染問題、排水防澇問題、水體黑臭問題,保護區域內湖泊及河流港渠水質,實現水清岸綠、環境優美的目標,江夏區決定實施“清水入江”工程。工程分為污水收集及處理工程、雨水防洪排澇工程、給水工程、湖泊生態治理工程、水資源管理工程等五大類。

“‘清水入江’工程通過系統思維謀劃,在全國首次嘗試由社會資本在一個縣級行政區域內策劃並實施某一領域的系統性綜合解決方案。”中信工程副總經理、中信清水入江公司董事長陳克玲介紹。

作為國家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第三批示范項目、湖北省第一批PPP示范項目,“清水入江”引進社會資本方中信工程並充分發揮其在項目投融資、策劃、建設、運營等方面的優勢,改變了傳統由政府通過分區域、分類別、分階段實施項目的單項建設模式,創造了由社會資本統籌從全區域、全系統、全過程一體化解決問題的綜合治理模式。

同時,項目採用了“整體策劃、分期實施”建設方式,從制度安排上確保項目的整體性,節約投資,避免重復建設。當前,一、二期工程已建成,三期工程正在建設。一期工程以污水處理系統建設為主,二期工程以防洪排澇系統建設為主,三期工程以水環境綜合治理為主,已於2020年啟動建設,將推動江夏區全區域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為破解江夏南部鄉鎮污水處理水質水量波動大、運行技術要求高、專業能力參差不齊等問題,江夏區按照業內通行的“大廠帶小廠”的方式,將全區所有已建的鄉鎮污水處理廠作為存量資產,整體打包,以ROT(改建-運營-移交)模式納入清水入江三期工程統一實施。經歷3個月的改建和工藝調試,除使用功能變更的2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外,其余8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均在2020年底前實現了污水達標排放的目標。

江夏污水處理廠二沉池。人民網 張沛攝

污水處理能力增強 提升區域環境承載能力

得益於“清水入江”一期工程的建設,江夏區已建成污水轉輸系統、江夏污水處理廠(一期)及尾水排江工程,從根本上解決了該區紙坊城區因污水處理能力不足而造成污水直排污染湯遜湖的問題,大幅度削減了黑臭水體。

在江夏污水處理廠看到,生活污水統一從管道運送到廠裡后,經過物理、生物、化學等多種處理方法,完成淨化過程達到標准,變成“清水”排入長江。

2018年以前,江夏北部區域(紙坊、大橋、廟山等片區)的污水通過收集管網集中進入紙坊污水處理廠處理,設計規模7萬噸/日。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江夏區城鎮人口規模不斷擴大,建成區面積大幅擴張,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嚴重不足。

中信清水入江運營部副部長、江夏污水處理廠廠長劉賽介紹,清水入江工程江夏污水處理廠一期投入使用后,污水處理能力成倍提升,已增至15萬噸/日。

民生為上,治水為要。二期工程是為解決江夏城區防洪排澇問題打出的一套組合拳:通過港渠疏浚工程暢通現有行洪通道﹔通過新建大東港第二通道工程擴容城區行洪能力﹔通過山洪外引工程讓城區周邊山洪繞行不進城。在不久的將來,江夏城區將告別水患,老百姓不再“出門行舟,推窗看海”。

過去,水務基礎設施不足,一直制約江夏區經濟發展,隨著江夏區生態水環境的改善和防洪排澇水安全問題的有效解決,招商引資的吸引力極大提升,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后勁。

江夏污水處理廠BIM智慧管理平台。人民網 張沛攝

高科技推動水務基礎設施 建立智慧水務系統

“創新運用先進的生產管理方式和工藝技術,充分利用清潔能源,可實現項目高質量建設。”中信工程中南市政院高級研發工程師齊鳴介紹,“清水入江”工程依托中信工程技術優勢,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建立智慧水務系統,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日常運營管理水平,使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清水入江”工程在江夏污水處理廠(一期)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的BIM模型(BIM,建筑信息模型,簡單來說,就是把建筑物從二維繪圖轉向模擬三維建筑圖形,以實現可視化,並進行參數式設計),共享項目全過程的數據和信息,構建了信息化、智能化、可視化的工作平台,大大降低成本、縮短工期。

基於BIM搭建污水廠運維管理平台——智慧水務系統,將多源信息與模型相結合,利用BIM技術強大的信息承載能力以及優秀的可視化能力提高了污水廠的運維生產水平﹔利用中信智慧水務雲平台形成全廠設備識別二維碼,保障設備巡檢及故障缺陷處理全程可追溯﹔調整鼓風機上下限,結合智慧水務的智慧曝氣功能,實現智慧曝氣,保証污水處理池內微生物獲得充足的溶解氧,有效節省電能。

該工程還建立了光伏發電系統,全額用於污水處理廠運行,目前裝機功率已達到1498KW,日均發電約4100余度。

(責編:周恬、張雋)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