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又開放——疫后重振看湖北】

周觀察|全國網絡媒體齊聚湖北 看荊楚大地書寫英雄答卷

張沛

2021年04月04日07:53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2020年是湖北歷史上極不平凡、極不容易、極其難忘的一年,6100萬湖北人民牢記殷殷囑托,迎難而上、砥礪前行,全省上下用堅韌與勇氣,奮力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從疫情防控主戰場到疫后重振主陣地,荊楚大地寫下英雄答卷。

3月30日至4月3日,“疫后重振看湖北”全國網絡媒體湖北行採訪團深入武漢、鄂州、宜昌和潛江等地,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湖北的擔當作為,把一個浴火重生、靈秀動人的湖北展現在互聯網上,傳播到世界各地。

重大項目全速推進,建設爭分奪秒

開局漂亮,全年精彩。

“十四五”開局,湖北省各地競相謀實事、出實招、開新篇。2021年,湖北省力爭新開工4274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加快推進4881個億元以上續建項目建設。

鄂州花湖機場建設現場。人民網 張沛攝

在鄂州花湖機場建設現場,各個標段作業有序進行,航站樓和貨運站的土建和鋼結構建設已經結束,西跑道雛形初現,作為機場控制中心的塔台也已完成混凝土結構施工。

機場項目於2020年4月全面復工復產,為了搶時間、抓進度、補損失,各施工單位放棄節假日實施全線開工。

鄂州花湖機場是我國第一個、目前唯一獲批建設的專業國際貨運樞紐機場,對加快補齊我國航空貨運短板和弱項,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為打造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湖北樣板”,湖北省加快推動實施一批打基礎、補短板、強功能、利長遠的重大工程項目。

2020年10月22日,湖北省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湖北省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洪山院區在武漢開工,標志著全省5個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設拉開序幕。

湖北省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洪山院區效果圖。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供圖

院區按照“平戰結合”的原則進行設計,規劃兩年內建成並投入使用。“平時”為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於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院區,設置床位1000張,建有門診醫技樓、綜合住院樓、醫療中心住院樓、醫療大數據中心、國際轉化醫學中心(醫學科研、實驗中心)、住培中心等建筑,可為周邊群眾提供常見多發疾病及疑難病症的診療。“戰時”無需大規模改造,可實現轉換床位共879張,集可轉換門急診、負壓手術室、負壓重症監護病房、負壓病區、配套檢驗實驗室、防控指揮中心、后勤保障等功能於一體,是全國平戰轉換負壓床位最多的醫院之一。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激發市場活力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

為深入推進“証照分離”改革,切實解決“准入快、准營慢”和“准入不准營”問題,宜昌市按照“証照同步、一天辦結”的改革目標,在全市各縣市區全面實施“先証后核、証照同步”改革,打造市場監管領域審批“快速通道”。通過再造審批流程,將縣市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的食品經營許可、小餐飲經營許可、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許可、藥品經營許可、醫療器械經營許可共五類行政審批事項,由過去的“先核查后發証”改為“先發証后核查”。

宜昌市夷陵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先証后核”改革。人民網 張沛攝

宜昌市夷陵萬達廣場是夷陵區首座大型一站式購物中心,商戶數量多、開業籌備時間短,在離開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230余家商戶還未完成營業執照辦理手續。

實施“先証后核”改革后,商戶在辦理營業執照的同時即可申請辦理相關許可,通過一表申請、一窗發放,既免去重復提交資料又節省等待時間,從接收商戶申報材料,到審核通過頒發証照,辦理過程前后不到十分鐘。

在夷陵區市場監管局的幫助下,夷陵萬達廣場開業前十天,230余家商戶的所有手續全部辦理完畢,開業前五天,所有商戶全部取得了營業執照。夷陵萬達廣場於2020年12月18日順利開業。

去年復工復產后,武漢市江岸區岱家山科創城質量服務站幫助武漢奧森迪科股份有限公司導入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該公司產品合格率穩步提升,廢品率大幅下降。

疫后重振,岱家山科創城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為企業賦能,2020年培育出2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2013年,為聚焦服務中小企業轉型發展,武漢市探索讓質量服務進園區、進企業、接地氣,實現質量基礎設施與企業零距離,在岱家山科創城設立全國首個質量服務站。

岱家山科創城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以工業園區為運營主體,市場化機制運行,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等特點,運用在企業化運營的工業園區。入駐園區企業不到300家,已累計培育出高新技術企業100家。

去年11月,武漢岱家山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模式,被市場監管總局寫進《關於大力開展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的意見》,其實踐經驗獲全國肯定。

特色農業因地制宜,助力鄉村振興

產業興,村庄美。

潛江位於江漢平原腹地,其創新的蝦稻共作模式優化了傳統農業結構。在熊口鎮趙腦村,昔日散亂的舊村庄變身萬畝蝦稻共作基地,真正呈現了“田成方、樹成行、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現代田園風光。

湖北潛江,蝦農正在捕蝦。人民網 張沛攝

趙腦村過去到處都是低窪田,農田水利設施落后,交通極其不便,以傳統的棉花、小麥、油菜、水稻種植為主,產量低征收幅度有限,是全鎮有名的貧困村。

2013年,趙腦村的農戶自願將土地流轉給當地的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華山水產公司。華山水產實施土地集中連片整理,改造成標准蝦稻共作單元后,再反租倒包,實行標准化經營,成為潛江展示蝦稻產業的一張名片。趙腦村則整體遷入熊口鎮上的華山趙腦綜合社區。

通過“遷村騰地、反租倒包”,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形式,趙腦村加強與企業合作,由村黨支部領辦“服農農機”“綠途蝦稻共作”兩個合作社,按照“六統一”(統一機械施工、統一種養標准、統一供應農資、統一服務與管理、統一收購產品、統一產品品牌)的經營管理模式,為養殖戶提供全程的機械化耕種服務和農資供給、技術培訓,保証了基地的標准化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已經顯現,農民的收入增加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也大大提高。

走在宜昌鄧村鄉“三峽茶旅小鎮”,仿佛置身一幅美麗畫卷。千山雲舍木屋度假酒店、星空泳池、茶餐廳、茶園步道等旅游設施以鄧村鄉傳統茶文化為主題,依山就勢而建,已然形成獨特風景線。

宜昌鄧村鄉茶園風光。人民網 張沛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依托良好生態發展茶產業,以茶產業的興盛催生茶園旅游新業態,宜昌鄧村鄉走出了以茶興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新路子。

鄧村鄉茶葉生產總面積8.8萬畝,人均茶園面積3畝,2020年年產干茶1.38萬噸,銷售收入5.96億元,茶葉生產面積和產量分別佔全區40%和50%。

“三峽茶旅小鎮”項目以鄧村鄉萬畝生態茶園和大老嶺兩個核心資源為支撐,以鄧村鄉輝煌鼎盛的茶史為基底,打造集茶旅田園綜合體、高山民俗度假村、康養避暑度假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茶園游、休閑游、避暑游成為鄧村鄉的新名片。

(責編:關喜艷、張雋)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