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觀察】“五一”黃金周湖北旅游“大熱”

肖璐欣

2021年05月02日15:30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5月1日,武漢鐵路迎來客流高峰,發送旅客達92萬人次,武漢、漢口、武昌三大車站發送旅客45.2萬人次,其中,漢口站發送旅客22萬人次。4月30日,漢口站以18.3萬人次刷新了歷史記錄。

在外交部全球特別推介會、“與愛同行 惠游湖北”等活動的推動下,湖北的知名度、美譽度迅速提高,荊楚大地上游人如織,市民游客出行情緒高漲,帶動消費持續火熱。

借“五一”黃金周契機,湖北旅游發展進入“大熱”階段。

全國游客共聚湖北,看一場璀璨的煙花秀,乘坐游船品味地道荊楚味,街頭打卡國潮與漢繡,經歷戰疫、重振大考,熱鬧的日子回來了!

旅游消費市場“熱”起來

2021年全國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活動暨湖北·武漢文化和旅游消費月啟動儀式上,武漢市發布“漢風國潮”文化和旅游消費月系列活動相關內容,包括11大板塊70余項200余場。

此次活動以“漢風國潮,文旅消費”為主題,涉及文化旅游、文創市集、動漫游戲、創意設計、漢服展示、時尚潮玩、非遺利用、國風體驗、國潮曲藝等,將在文旅消費月期間全面展開。

武漢市制定了“3+10+X”消費促進活動方案,各類活動將達到100余項:如武昌區將推出戶部巷“五一”嘉年華暨漢風國潮文化節活動,助力老牌商業街區煥發新生機﹔漢陽區將舉辦“知音漢陽,嗨購樂享”系列活動,力推新時代“漢陽造”產品﹔各大商圈商街將舉辦“商圈潮購嘉年華”活動,通過達人探店、博主種草等方式吸引線上流量轉化線下客流﹔各電商企業將開展“雙品網購節”活動,通過短視頻、直播互動等形式豐富消費者網購體驗。

通過“五一”黃金周及各類政策活動刺激,省內交通、住宿、景區、餐飲、娛樂服務等行業均出現快速回升和潛力釋放的新特征。

特色旅游“熱”起來

湖北各個景區和旅游目的地都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策劃推出了富有特色的旅游活動和產品。武漢歡樂谷的全明星兒童節、長江三峽巫峽口景區開園再現5元人民幣上絕美山水、荊州方特景區的“大明潮玩節”、襄陽古隆中打造的“尋夢三國”實景沉浸式互動游,以及恩施巴東辦起的長江三峽纖夫節、宜昌策劃的“茶顏觀色”茶文化旅游、仙桃的“紅色文藝輕騎兵”惠民巡回演出,都受到游客的歡迎。主題場景、人文歷史氣息與個性選擇三者的耦合讓旅行從“走馬觀花”走向深度體驗式享受,進一步滿足游客休閑、享受假期的需要。

相較景區佔主力的旅游模式,鄉村旅游繼續升溫,非遺主題游、民宿游、驛站游成為新的游覽熱點,自駕、賞花、垂釣、攝影、研學、農事體驗、親子互動、美食休閑等旅游項目受到游客熱捧。今年的音樂節也吸引大批游客出行。“五一”期間,武漢園博園景區舉辦草莓音樂節,其中超過六成觀眾系跨城觀演。

紅色旅游“熱”起來

湖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在近代歷史上多次成為全國的革命中心。建黨一百周年之際,省內的紅色旅游比以往更加受青睞。湖北多地發布紅色旅游線路,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和鄉村旅游資源。

武漢市武昌區、江岸區整合轄區資源,發布共計5條紅色旅游路線,邀請廣大游客“打卡”漢口老街、武昌紅巷等地,通過整合紅色旅游資源,形成不同主題線路,在宣揚城市風貌的同時,推廣武漢市紅色文旅品牌。

武昌區還依托中共五大會址等紅色資源搭建學習平台,把學習宣講課堂搬進紅色革命場館,創新開展“武昌周周講”活動。聯合武漢革命博物館、長江人民藝術劇院推出沉浸式紅色情景劇《歷史的回望》,將黨史上在武昌都府堤紅巷發生的故事生動呈現出來,讓黨員干部群眾既“想學”又“愛學”,既“學到”又“學懂”。

用6萬盆牽牛花和孔雀草打造的700平方米巨幅“鮮花黨旗”亮相黃陂區木蘭花鄉景區﹔位於湖北省十堰市的東溝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前來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恩施州來鳳縣張富清先進事跡陳列館內,第一批紅領巾講解員正式開講,與游客們一同開啟紅色體驗之旅。

省內各大紅色場館舉辦黨史講座、專題黨課、紅色圖片展、公益誦讀活動,包括“不忘初心,重溫紅色記憶”展覽、建黨100周年主題展等活動吸引市民游客參觀,豐富多樣的活動提升觀光過程的沉浸感和故事感,關照游客的消費體驗。

今年“五一”迎來的超強“補償性出游”不僅是加速內需釋放的體現,更為湖北省各行業的旅游產品供給能力提出新要求。各項消費政策和特色旅游產品的出台,滿足市民游客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從而助力推動打造荊楚文化品牌形象,促進旅游消費升級。 

(責編:周恬、張雋)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