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武漢5月9日電 5月7日,武漢市政府官網發布《武漢市建設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以打造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為目標,探索形成擴大文化和旅游消費的“武漢模式”,打造文化和旅游“武漢樣板”,建設示范效應較強的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
武漢市人民政府網站截圖
每年發放300萬張以上旅游惠民券
推進武漢“文惠通”提檔升級,搭建武漢文化消費綜合信息服務平台。通過財政補貼、景區讓利,市、區兩級政府每年向市民、游客發放300萬張以上旅游惠民券,有效帶動旅游產業鏈消費。
到2022年,發展10家年營業收入超億元的本土旅游商品企業,建立100個特色旅游商品研發生產基地,建成100個覆蓋全市主要景區、特色街區和城市窗口地帶的武漢旅游商品專營店或者專營區。
推動旅游景區提質擴容。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黃鶴樓文化旅游區,力爭把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打造成為世界級城中湖典范、國際旅游休閑度假目的地。規劃建設全國知名的大型野生動物園、大型主題公園、冰雪大世界等新型景區。到2022年,新建10個景區,新增4A級景區3個以上、3A級景區6個以上,所有A級景區實行門票預約制度。
打造5個旅游民宿群
構建四大城郊鄉村文化旅游休閑帶,即黃陂木蘭生態文化旅游休憩帶、江夏都市郊野文化旅游休憩帶、蔡甸綠色康養休憩觀光帶、新洲田園風情文化旅游體驗帶,努力打造大都市周邊鄉村旅游全國樣板。
到2022年,新引進3家以上國際知名酒店品牌管理公司。到2022年,新增5星級酒店5家以上、4星級酒店3家。力爭到2022年,全市星級旅游民宿超過200家,打造5個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的旅游民宿群,創建1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打造12分鐘文化圈
發展夜間文化和旅游經濟。重點推進長江燈光秀、夜游長江、東湖綠道、歡樂谷、光谷步行街、黃鶴樓、曇華林、楚河漢街、戶部巷、吉慶街、黎黃陂路、武漢天地、江漢路步行街、紅T時尚街區、琴台大劇院、琴台音樂廳、木蘭草原、木蘭天池、木蘭花鄉、木蘭水鎮、漢口北奧特萊斯、花博匯、鳳娃古寨、紫薇都市田園等覆蓋武漢三鎮的24個重點夜游區域和項目建設,常態化開展無人機城市夜空造景。
打造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與12分鐘文化圈。引導武商摩爾城、21世紀購物中心、武漢壹方天地購物中心、群光廣場等10家傳統商業綜合體轉型升級為商旅文綜合體。推動江漢路步行街、漢街、光谷步行街等發展成為具有文化和旅游的特色商業步行街。推進漢口歷史風貌區、武昌古城、漢陽古城風貌區改造升級,打造武漢文化和旅游新地標。加大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力度,確保市民群眾在12分鐘步行路徑內,能夠抵達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文化廣場、公園、劇院、電影院、書店等公共文化設施,享受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
視疫情防控情況適時增開直達武漢的國際航線5條以上。提升景區景點、餐飲住宿、購物娛樂、機場車站等場所多語種服務水平。到2022年,全市新增外語導游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