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新人變“超人”?警惕“能者多勞”陷阱

2021年05月20日08:20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近日,據媒體報道,一些地方和單位“什麼事都丟給年輕人”,導致部分年輕干部被迫“啥都會”“啥都做”,存在基層新人成“超人”現象。報道刊發后,引起不少網友強烈共鳴。

年輕人接觸新工作、新崗位,確實要多多歷練,尤其對於剛剛踏出象牙塔的大學生,更需要經歷基層一線和艱苦崗位的櫛風沐雨。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啥活都能干”“啥事都得擔”。如今,一些基層單位認為“年輕干部有三頭六臂,有金剛不壞之身”,以“歷練新人”為名過度加壓,正消磨年輕人工作的積極性。

“上面千條線,下邊一根針”,這是客觀現實,但很多年輕人的疲憊感,並非僅因“人少活多”,而是源於工作意義感、獲得感的缺失。首先,長期的高強度勞動,讓“能者多勞”變成“能者過勞”,產生諸多危害,很多新人處於“白加黑”“996”“007”的狀態,久而久之,不僅挑戰身體耐受度,更擠佔個人生活時間,使他們很難在工作、家庭和日常社交之間做出平衡,造成社會疏離甚至自我疏離﹔其次,單位工作總是向年輕人“攤派”,做多了不算苦勞,做好了不算功勞,收益往往也不成正比,由此帶來強烈的不公平感、被剝削感﹔再次,整材料、忙會議、搞接待等機械重復的基層工作,讓對新崗位充滿憧憬的年輕人產生消極心態、止步不前,不僅能力得不到提高,還加重了內心的失落和焦慮。

新人萬事全包,“做多錯多被背鍋”,暴露出當前激勵制度不恰當、容錯機制出了問題。“能者多勞”的前提應是確保工作投入與回報相匹配,並賦予其一定的容錯空間。我們要警惕“能者多勞”的積極一面,對組織中“慵者逍遙”的掩蓋,以及對績效管理的不科學和滯后性的遮蔽。

對於新人而言,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歷練和成長,還有言語上的關懷、實質性的獎勵。用人單位要科學調配人力資源,合理安排工作內容,“增益其所不能”,同時也要切實關心“能者”身心健康和職業成長,樹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選人用人導向,建立健全獎勤罰懶、獎優罰劣的激勵機制,加強績效考核結果在人事任用中的運用。既提供舞台和鍛煉機會,也容許歇歇腳、喘喘氣,既給“壓擔子”又給“遞梯子”,才是對年輕人才最大的激勵和呵護。(孔德淇)

(責編:關喜艷、張雋)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