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中流擊水  行穩致遠開新局

2021年05月23日07: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湖北省十堰市青山鎮萬家坪村村民在大棚內採摘香菇。
  周家山攝
  圖②:武漢光谷未來科技城光電創新園電磁兼容檢測實驗室。
  李 溪攝
  圖③:位於“武漢·中國光谷”的馬蹄蓮大樓。
  資料圖片

  武漢光谷

  瞄准前沿技術  攀登創新高峰

  本報記者  范昊天

  走進位於湖北省武漢光谷(東湖高新區)的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線纜產出線車間,隻見工人們在機器上設置好長度、直徑等具體參數,設備便自動開始加工相應產品。

  此前,我國在海洋網絡通信技術上存在一些短板。2015年,烽火啟動海洋通信產品產業化工作,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國內首個具備海纜全產業鏈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可年產海纜超過5000公裡。

  去年5月,烽火開始承建智利卡雷拉將軍湖水下通信網絡項目,制定了海底光纜水下通信系統解決方案,填補了行業內96芯海纜長距離、大規模應用的空白。2020年,烽火新增牽頭國際標准立項16項,為歷年之最﹔年度專利申請540項,其中國際專利申請77項。

  “這些年,各級黨委、政府在審批、稅收、科研經費、人才等方面提供了很多支持,讓企業能夠專心做科研。”烽火通信線纜產出線副總裁錢峰告訴記者,公司近年來每年將收入的10%用於研究開發核心技術,去年盡管受疫情影響,公司研發投入仍達25.79億元,同比增長10.55%。

  目前,武漢東湖高新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產基地、光電器件生產基地、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和激光設備生產基地。今年2月18日,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啟動建設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明確以武漢東湖高新區為核心承載區,聯動武漢市武昌區、洪山區、江夏區,輻射帶動鄂州市、黃石市、黃岡市、咸寧市,打造世界級科技產業創新策源地。

  

  當陽市玉泉村

  發展鄉村旅游  日子更有奔頭

  本報記者  田豆豆  本報通訊員  周燕瓊

  今年“五一”假期期間,湖北省當陽市玉泉風景區游人如織。“請坐請坐,火鍋炒菜都有!”離景區游客中心不到200米的新味農庄內,店主賈璇熱情招呼客人入座,又匆匆趕到后廚掌勺。

  2013年之前,賈璇還在外打工,收入並不穩定,由於父親早逝,母親雙腿殘疾,他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玉泉村決定依托玉泉寺,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首先,整合村民土地,新建玉泉花海景區。同時,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在村道兩旁、庭前屋后打造青磚黛瓦的民居,刷黑柏油路面。

  看到家鄉旅游業逐步升溫,賈璇在2018年辭職回村,將自家農房改造后,辦起了農家樂。“每天都要接待十幾桌客人,月收入過萬元不成問題!”賈璇說。這幾年,玉泉村的農家樂由2家增加至32家,年均營業額超80萬元。

  茶葉是玉泉村的另一張“名片”。近年來,玉泉村新建了茶園觀景台和茶體驗館,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形成了集茶葉採摘、炒茶、品茶、售茶於一體的生態綠色觀光產業鏈,全村八成農戶靠著種植茶葉增收致富。

  2018年,包括賈璇在內,玉泉村137戶貧困戶全部脫貧。2020年,玉泉村人均純收入已超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近40萬元。“現在家家有營生,日子有奔頭,脫貧攻堅成果不斷鞏固。”玉泉村黨總支書記王文橋說。

  

  赤壁市羊樓司村

  壯大特色產業  帶動增收致富

  本報記者  吳  君

  貨車進出,機器轟鳴,工人忙個不停……位於湖北省赤壁市最南端的趙李橋鎮羊樓司村一派繁忙。

  位於107國道旁的羊樓司村交通便利、竹木資源豐富,上世紀80年代便開始發展竹木加工業。不過,由於發展無序,村裡的竹木加工企業一直沒有形成氣候,甚至還經常互相搶訂單。幾年前,羊樓司村還是赤壁市23個建檔立卡重點貧困村之一。

  2012年5月,赤壁市與湖南臨湘市共同打造岳陽、九江、咸寧三市“小三角”先行示范區。羊樓司村的發展也迎來新局面:村民將閑置土地流轉,打造竹木產業集中連片區﹔村裡在兩委班子中選出能人,成立羊樓司村竹木業加工協會,匯集竹木加工的產、供、銷資源﹔為規范村裡小企業發展,赤壁市林業局在羊樓司村專門設點辦証,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靠著發展竹木產業,羊樓司村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6年達到2.5萬元。1000多名本村打工者回鄉從事竹木加工,2016年整村實現脫貧。目前,羊樓司村年產值超千萬元的竹木加工企業有10家。“我們村竹木加工年產值超2億元,戶年均收入近30萬元。”羊樓司村黨委書記沈中秋說。

  “經過制定全產業鏈發展規劃,羊樓司村已經逐漸形成‘一輪明月’和‘滿天繁星’的發展格局。”咸寧市委常委、赤壁市委書記盛文軍說。

  

  湖北自貿試驗區襄陽片區

  立足傳統優勢  推進產業升級

  本報記者  強郁文

  走進駱駝集團新能源電池有限公司動力鋰離子電池智能工廠,2萬平方米的密閉車間內,除了自動化設備在來回運轉,幾乎看不到工人身影。

  “整個車間的潔淨度可以和手術室媲美。”駱駝新能源電池公司總經理孫光忠說,電池被納入大數據監控雲平台,實現數據共享,智能化設備讓生產更精細高效。這家公司位於湖北省襄陽市高新區,2016年,公司鋰離子電池智能工廠一期投產,成為當時國內首家生產鋰電池的全自動智能化工廠。

  近年來,襄陽依托汽車及零部件這一龍頭支柱產業,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依托襄陽市高新區打造的湖北自貿試驗區襄陽片區,著力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自貿片區的重點發展產業。“我們已經形成了電池、電控、電機等新能源汽車核心產業鏈。”湖北自貿試驗區襄陽片區管委會副主任孔令波說。

  今年,湖北省深入實施“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作為“兩翼驅動”的重要支撐點,襄陽市提出,“十四五”期間,以汽車、裝備等領域為突破口,搭建開放創新平台,完善創業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重點加強汽車產業配套協作。

  “目前,片區40多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骨干企業擁有200多項專利和實用技術,7家企業關鍵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孔令波說,下一步,襄陽將依托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聯動十堰、隨州、神農架,提升“襄十隨神”汽車工業走廊的產業競爭力,建設漢江流域區域性創新中心。

  

  十堰市張灣區

  守護一庫淨水  留下生態財富

  本報記者  吳  君  本報通訊員  段吉雄

  5月1日一大早,周玲就來到紅衛河邊,沿著河道往上游走。她邊走邊看,時不時還掏出筆記本記錄河流的水質情況。

  紅衛河是湖北省十堰市神定河的支流,流經張灣區兩個街道辦事處,最終匯入漢江,流入丹江口水庫。作為張灣區區長、神定河河長,周玲無論工作多忙,也要每個季度完成一次巡河任務。“保護好生態環境是一項政治任務,也是一項民生工程,不僅能造福百姓,也能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財富。”周玲說。

  十堰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境內有大小河流2489條,其中長度在10公裡以上的河流有269條,5公裡以上的有741條。直接匯入丹江口水庫的16條主要支流中,有12條在十堰境內。守護一庫淨水永續北送,是十堰生態環保的一道“必答題”。

  2012年,十堰市啟動神定河、泗河、劍河、犟河、官山河的綜合治理,對80多條支溝、近千個排污口進行全流域治理,並建立起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制”責任體系。對每一個排水口和跑冒滴漏污水點都進行了衛星定位,一旦發現河流污染隱患,河長要立刻督辦解決。除了讓各級干部擔任河長、湖長,十堰市還招募了5000多名環保志願者,開展民間巡河、環保科普等活動。

  2020年,十堰全市地表水水質總體為優,丹江口水庫水質持續保持Ⅱ類標准以上。截至今年5月13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線累計入渠水量380億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7900多萬人。

  

  戰洪群英

  不惜一切代價  保障百姓安全

  本報記者  強郁文

  清明節,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簰洲灣鎮中堡村的九八抗洪烈士陵園一片肅穆。烈士墓碑前,擺放著瞻仰者留下的鮮花。禮兵就位,奏唱國歌,敬獻花籃……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官兵代表集體脫帽默哀,祭掃該旅在九八抗洪中犧牲的烈士楊德文和葉華林。

  默哀結束后,重舟五營教導員夏忠俊整了整衣裝,給官兵講起了九八抗洪的故事:1998年7月26日深夜,洪水把嘉魚縣合鎮鄉大堤沖開一道口子,一名村民被洪水卷走,五營聞訊后火速趕到,原十七連排長高文清跳入閘口,用雙手一點一點刨出一條通往涵洞的入口。然后,他讓戰士用背包繩捆住自己的腿,3次爬涵洞將村民救出。

  “在九八抗洪的大堤上,我們旅犧牲的兩位烈士入伍不到兩年,楊德文年僅20歲,葉華林也才21歲。”夏忠俊繼續說,那一年,全旅近300名官兵的家鄉也受了災,但沒有一個人提出回家,200多名官兵提前終止假期。

  最終,舟橋旅出動沖鋒舟187條,搶救遇險群眾6萬余人,轉移災民7萬余人,搶修大堤公路104公裡,排除險情800多處,被中央軍委授予“抗洪搶險模范旅”榮譽稱號。

  2020年,長江出現險情,舟橋旅再次聞令而動,第一時間奔赴抗洪一線。“我們是人民的子弟兵,不管什麼時候,我們會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夏忠俊說。

  版式設計: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23日 06 版)
(責編:張雋、榮先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