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美容”背后的貓膩  

2021年05月27日13:17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豪華氣派的美容醫院在微信群裡發布免費整形案例模特活動廣告,讓愛美的女網友欣喜若狂,紛至沓來。就在簽訂協議后不久,她們竟發現自己落入了“美麗陷阱”,並背上了網貸。

今年4月12日,調查走訪多時的武漢警方一舉搗毀這個詐騙窩點,刑拘12名犯罪嫌疑人。5月21日,7名犯罪嫌疑人被宣布逮捕。5月25日,美容醫院出資人、犯罪嫌疑人朱某落網。據辦案民警介紹,這是武漢警方偵辦的首例醫美詐騙案,初步統計,不到一年時間,參與作案的這伙人實現近千萬元的“銷售收入”。

網上舉報引起民警關注

今年初,武漢市公安局武昌區分局收到一條反映中北路悅秀美容整形醫院騙人的網上舉報信息。當事人稱,經朋友介紹來到這家醫院做美容手術后,按協議要求完成任務,卻突然被停止了事先承諾的獎勵返款,導致其背上了網絡貸款,她認為其中有詐。

接到舉報后,分局成立專案組,並安排便衣警察前去這家美容醫院暗訪。民警發現,區別於刻意隱匿蹤跡的不法窩點,這家醫院租用了高層寫字樓一樓的黃金門面,裝修上檔次、有品味。醫院接待大廳裡,前台小姐彬彬有禮,在醒目的牆面上,醫院專門張貼了一張處理美容糾紛事項的告示,聲稱醫院規范經營,如果因手術發生了糾紛,可以通過法律渠道解決。醫院經營執照等一應俱全,上牆公開,環境溫馨優雅,專業設施齊備。

正面取証明顯存在困難,專案組馬上掉轉頭,安排警力曲折迂回地秘密展開線索收集。他們梳理與這家醫院相關的各類警情、互聯網上與之相關的舉報線索,綜合研判確定了幾個當事人名單,准備通過她們打開突破口,了解事情的真相。

“免費美容”背后的貓膩

很快,民警聯系了山東姑娘曉潔(化名)。去年8月,她曾到悅秀醫院美容。她向民警介紹,當時,在一個禮儀車模群裡看到網友“小Q”發的廣告,推薦武漢悅秀醫院的優惠活動。“小Q”稱,隻要和醫院簽訂“分享整形共享美麗 消費整形協議”,不但數萬元整形手術的費用分文不收,醫院還可以讓其擔當整形醫院的案例模特。不僅如此,如果客人從外地來,機票、車票全部報銷。

聽“小Q”說,全國隻有20個優惠名額,曉潔迫不急待地從山東趕到武漢的這家醫院。

接受面診時,她表示對自己略顯干癟的臉蛋不滿意,想做面部脂肪填充。醫生認真檢查后,認可她的想法,同時也提出了增加一個新項目的建議,加在一起報價26800元,正好在優惠活動的范圍內。

“你們的單項收費有點貴。”當曉潔提出疑問時,銷售人員立即解釋,反正也不是自己出錢,都是醫院支付。

“我真的什麼也不需要做嗎?”曉潔的臉上轉陰為晴。

“您幫我們完成任務就可以了,不過是舉手之勞,每月推薦兩位有美容意向的微信好友給我們。”聽銷售人員說出要求,曉潔覺得很輕鬆。

見曉潔差不多心意已定,銷售人員又說:“我們還是要給您一個個小小的壓力,防止任務落空,影響我們的業績。”

於是,銷售人員向曉潔介紹網絡貸款,讓其通過網貸先把26800元款項貸出來支付給醫院,醫院將其任務分成24期約定兩年時間完成,每個月完成后,醫院返還1170元,正好就可把貸款還上。

從未有過貸款經歷的曉潔起初有點擔心,也有點不知所措。銷售人員馬上找來所謂“專業人士”,手把手地現場教曉潔辦理網貸,注冊、綁卡、申請,在“專業人士”幫助下,手續很快辦好。

手術后,曉潔回到了山東,每個月推薦兩位愛美姐妹的微信給醫院,醫院也如約打來1170元款項。

第4個月突破出了故障,曉潔完成任務后,返款遲遲未到。致電詢問客服,竟得到回復,公司任務有變,必須帶客上門消費,否則不算完成。

“明明合同裡寫的是推微信好友,我在山東怎麼帶客到醫院來。”曉潔急得團團轉。

在武漢本地,也有同樣的受害人,50歲的洗碗工李大嬸就是。“我去割雙眼皮,自己都不信可以當案例模特,他們一個勁兒地承諾,我就是符合他們條件的人。”兩個項目讓李大嬸背上4萬多元的網貸,收入本就不多的李大嬸很是著急。

有的當事人為了還網貸,起早貪黑打幾份工,還有因為受騙而陷入持續的抑郁情緒。民警擴充線索,一一核實情況,摸出一批落入相同騙局的當事人,進一步走訪調查,印証了作案事實,也固定了証據。

多警出擊騙子窩點被端

今年4月12日,在前期縝密偵查的基礎上,武昌區分局適時收網,王某、夏某、彭某等12名涉案人員當即落網。5月25日,出資人朱某也被抓獲歸案。

據專案組民警李啟明介紹,2019年6月,原悅秀醫院的股東欲將醫院轉讓,8月,獲得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夏某馬上與犯罪嫌疑人王某、彭某、朱某等人合計,由朱某投資,夏某負責協調,王某、彭某負責引流,接手這家醫院。四人一拍即合,考慮到正常促銷無法滿足快速牟利的欲望,於是,以身試法,鋌而走險。在2020年5月,他們推出所謂“免費整形案例模特”的虛假活動。通過微信在全國發布虛假活動宣傳,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當時,正規整形醫院的顧客稀少,悅秀醫院一反常態地門庭若市,生意火爆到做手術要排隊。王某成功的“引流”方式,在短短3個月時間內為醫院實現500余萬元的銷售收入。

騙人把戲容易露餡。5月至9月的集中銷售后,醫院停止了給客戶返款,有些客戶找醫院扯皮。王某使出金蟬蛻殼之計,成立新公司,將銷售引流團隊從悅秀醫院撤出,在新公司繼續推行所謂“兼職推廣協議”,如法炮制,實現銷售收入400余萬元。

其間,受騙客戶要找悅秀醫院理論,這伙人便推出一個專設的“客服”前去應對。“客服”在電話裡堅稱,獎勵措施並非推薦微信好友那麼簡單,必須帶顧客到店,如當事人不認可,談不攏,便開始推脫,聲稱之前的合同要與當時的營銷人員聯系,而這些營銷人員已經離職。

據介紹,該團伙瞄准禮儀、模特、主持等有修正形象需要的群體,以及愛美心切經濟條件有限的女青年群體,想方設法加入微信群、QQ群發布虛假活動廣告,用免費案例模特,費用醫院全額墊資引人上勾。為將當事人騙至醫院,他們用扭曲的“三觀”給當事人洗腦。在當事人來醫院后,銷售人員抓住“面診”流程,推銷更多項目,每項單價均遠高於正常市場價。

據查,公司欠著三百萬房租,賬戶裡也根本沒有實現返款獎勵的充足資金。

由於受害人分布在各省市,警方調查取証遇到不少困難。

“騙子越是想鑽空子,越是想制造障礙,我們就越是不能讓其得逞,越是要將其摧毀。打擊治理新型違法犯罪活動,保護老百姓的錢袋子,是我們神聖的職責。”辦案民警提醒,“廣大群眾,遇到騙局一定要大膽向警方舉報,同時,對於看似獲利大實則風險高的誘人廣告,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楊槐柳 孫遜)

(責編:張雋、榮先明)

圖說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