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武漢市硚口區為貼近青少年,以“五個一百”:即百年黨史畫卷展、百節黨史思政課、百件青少年頌黨作品展、百個兒童故事分享、百名“五有”好少年評比為抓手,開展系列的黨史教育活動。
“慶六一兒童節·永遠跟黨走”嘉年華活動
5月27日,武漢市硚口區少年兒童在美麗的漢江灣舉行“慶六一兒童節·永遠跟黨走”嘉年華活動,來自46所學校的師生“唱響漢江灣”,共慶建黨百年華誕,歡度“六一”兒童節,網絡在線直播吸引近40萬網友圍觀。
此次文化節面向硚口全區青少年,為期4天。崇仁聯盟體“藝·德園”、東方紅聯盟體“藝·新園”、水廠路聯盟體“藝·樂園”、井岡山聯盟體“藝·創園”、同濟聯盟體“藝·境園”、體育館聯盟體“藝·行園”和學前教育聯盟體“藝·稚園”7個園區,圍繞“永遠跟黨走”主題,以活動為載體,以融合體驗為手段,全面系統學習黨史知識,讓黨史教育鮮活生動,入腦入心。
角色扮演“血戰湘江”
運用信息手段再現黨在百年歷程中的重要情境,真實再現從紅船鑄就、井岡會師、古田會議、紅軍長征、全民抗戰到建國偉業的百年歷史畫卷﹔運用《唱支山歌給黨聽》《長征》《花兒朵朵向太陽》等歌舞不忘黨的恩情﹔以百幅繪畫、書法作品方式禮贊黨的光輝業績﹔以抗日戰爭時期小英雄的故事為藍本,設計英雄故事的繪本拼圖﹔以“雞毛信”的故事為腳本設計:從接收任務到安全送達的闖關互動游戲,讓學生在角色扮演,在活動體驗中向英雄學習﹔以郵票展覽方式,從小小窗口中看黨的百年征程﹔從非遺參觀、科技成就的領軍人物展覽、勞動體驗中學習黨史知識。
闖關互動游戲
在“藝·創園”,師生們現場體驗了一回VR設備。湖北大學藝術學院文化科技融合創新研究中心團隊一比一復刻湖北省博物館的場館,甚至模擬曾侯乙編鐘聲音,通過移動手柄可以“碰撞”編鐘。該中心主創人員劉舜介紹,未來將與井岡山小學合作,將VR技術在小學課堂推廣,學生們可以通過穿戴VR設備“走”進各大紅色基地。
“我二年級開始學編程,三年級加入STEAM社團。”井岡山小學學生汪子寒雖然才10歲,卻是一個綠幕電影制作高手。從拍攝、制作到打印,短短幾分鐘,一張紅星閃閃的合成照片,就送到了嘗鮮“藝·創園”的師生手中。
在“藝·行館”打卡的同學們
“環保教育是我們的特色,已堅持30余年。”紅旗村小學六年級學生尹子伊向前來打卡“漢城館”的師生們,介紹著學校環保之作。隻見這幅足有一人多高的作品上,有黃鶴樓、漢正街、漢江灣等武漢地標建筑,全是用廢紙盒搭建而成。“這是漢江灣生態谷,曾經這裡有許多化工廠,現在為了生態安全,工廠都已搬離,現在這裡綠草茵茵、鳥語花香。”尹子伊說。
非遺項目吸引了眾多學生圍觀
蛋雕、面人、糖畫、手工制紙鳶……在“藝·行園”,義烈巷小學非遺項目吸引了眾多學生圍觀,非遺大師劉翠菊捏出的抗疫醫生面人栩栩如生。“目前我們有13個非遺項目走進學校,採取走班制,每周二下午,全校學生一起動手學習傳統文化。”
配合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武漢市硚口區著力打造“知行合一,五有五藝”的生命成長工程。“五有”即有品格、有思考、有習慣、有健康、有情趣﹔“五藝”即講童年、展學業、亮體魄、秀才藝、創作品。以“五有五藝”生命成長工程為抓手,構建理論融和實踐的育人格局,從而創生區域發展素質教育、整體提升教育質量的硚口樣本,形成以校為本、團隊發展素質教育的實踐樣態。(武漢市黨史學習教育辦公室供稿)